规划问道

从“工具支持”到“内容创新”——智慧城市空间设计

从“工具支持”到“内容创新”——智慧城市空间设计


小编:今天为大家分享2021第十五届规划和自然资源信息化实务论坛“从“工具支持”到“内容创新”——智慧城市空间设计”专场的报告回顾,该专场完整版报告可扫描文中二维码查看。


专场回顾


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智能化的生产、消费与人际交往方式,催生出的新的空间生产与交互模式。本论坛全面、深度剖析了新技术驱动下的空间变革特征,探讨了智慧城市技术与空间规划和城市设计结合的方向,推动新技术在“工具支持”的基础上,深度介入城乡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内容创新”模式。


本次专题会场,通过7场精彩的演讲,首先分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城市的空间变革的趋势。在这个背景下,报告人共同全面、深度剖析新技术驱动下的空间变革特征,研判数字时代人与人、人与物质环境交互的趋势,探讨智慧城市技术与空间规划和城市设计结合的方向,提出推动新技术在“工具支持”的基础上,深度介入城乡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内容创新”模式。论坛聚焦于面向未来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的空间智慧演进,将数字化、智慧化手段贯穿建筑、景观、交通、照明等各个领域的空间形态设计,介绍了打造智慧园区、智慧街道、智慧公园等空间的新型设计手段。为规划行业提供了空间规划、城市设计、空间营造领域进行智慧化提升的宝贵经验。


01

主持人

从“工具支持”到“内容创新”——智慧城市空间设计

李昊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高级规划师、北京创思智趣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02

学术点评

从“工具支持”到“内容创新”——智慧城市空间设计

徐磊青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国家现代化研究院城市更新中心主任


03

主题报告


从“工具支持”到“内容创新”——智慧城市空间设计

《碳中和视角下的新文旅项目智慧城市设计实践》

曲景东 

DEVELOPMENT & INVESTMENT LLC,执行董事


报告分享了碳中和形势下的新文旅项目开发流程,提出在碳中和形势下新文旅项目的开发路径,即要通过碳排预算和减碳策略,利用科技手段实现整个项目开发流程、项目运行过程的碳中和。另外,回顾了智慧城市在社会治理、城市运行、城市建设中的实践,提出了基于碳中和目标的智慧城市的关注点包括“碳排、汇碳、减碳和碳核”算四个方面。最后,报告提出需要重点思考如何开发建设碳中和的智慧城市、碳中和的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从“工具支持”到“内容创新”——智慧城市空间设计


学术点评


《碳中和视角下的新文旅项目智慧城市设计实践》报告用一个词来总结的话就是现实,我们现在非常明确地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精神来贯彻我们的城市更新工作。因为我们在文旅、在城市更新的其他工作中,包括旧城更新、老旧小区等等改造过程当中,其实都在慢慢地把碳中和、碳达峰的精神进行着贯彻和实施,今天的报告非常系统,路径也是非常清晰。


从现在的趋势来说,很多工作如果不谈碳中和是有问题的,因为很明显它会像海绵城市、像日照规范或消防这样变成一个非常具体的强条。可能从今年或明年开始,规划、住建相关部门会出台一些实际的管控条例,即在未来的方案或规划的文本中就必须要落实与“碳”相关的计算,因此本报告十分重要。


从“工具支持”到“内容创新”——智慧城市空间设计

《城市照明构建未来城市场景》

梁峥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照明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城市规划专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报告分享了在国际24小时城市与国内“夜经济”的发展背景下引发“城市照明+”的思考,并介绍了城市照明的组成、城市照明的发展趋势以及4个照明中心建设(介入模式)的实践案例,最后分享了产学研的探索实践、连接企业与政府2种未来介入模式的探索。


从“工具支持”到“内容创新”——智慧城市空间设计


学术点评


在过去十年或者更久的时间,夜景照明、夜经济、24小时城市都是一个城市能级提升和城市更新的重要部分。如果今天用一个词来描述《城市照明构建未来城市场景》报告的话,就是非常地酷炫:他从当前智能照明水平下存在的问题入手,虽然当前存在问题,但是本报告给我们展示了一些工作成效,包括《碳中和视角下的新文旅项目智慧城市设计实践》的现实经济下,我觉得夜经济也好,城市照明也好,未来城市的夜间照明情况如何转型是我们慢慢会遇到的一个问题,或者是一个新的机遇。


从“工具支持”到“内容创新”——智慧城市空间设计

《用设计做创新——智慧空间设计与创新生态营建》

李昊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高级规划师、北京创思智趣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报告从数字化时代的趋势与政策角度引出了新一代的城市设计范式。目前城市设计已进入到数字化阶段,衍生出众多数字化设计工具和内容,带来了城市空间的变革。通过如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城市空间的结合,以信息技术影响空间使用效能,实现智慧空间的数字化转型,并分享了6个智慧空间设计的实践案例。最后,报告提出了关于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关于地域性与个性化设计、关于空间感知与空间设计的几点思考。


从“工具支持”到“内容创新”——智慧城市空间设计


学术点评


今天的专题会场的主题是设计创新,《用设计做创新——智慧空间设计与创新生态营建》报告首先从理论创新开始,介绍了城市意像的理论是从静态的转向动态的,技术创新是催生了应用场景的落地,同时也推动了我们设计内容的一个变革。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一个非常大的转型,这个转型就是我们对于空间创新内容的新认识,这个认识就是我们如何认识使用主体,当然我们可以说是人,但是人体是从行为活动来表现的,本报告引述了一个中关村软件园的案件,给我们的印象很深刻,例如在3年或5年之前,国家级的国家创新园区(如上海张江、北京怀柔等),这些创新园区的城市空间里面人都很少。而现在,人变成了一个人体行为的反射器和接收器,从硬体变成了软体数字技术的集成。实际上这些创新园区是转换了空间与行为或者环境与行为的一些机制,中间有很多的过程,包括技术,场景转换都有很大的转变。刚才报告中提到环境行为和环境治理,作为研究的人员之一,我们也在不断思考,在中间过程或者这两端,一个是环境部分,一个是人体部分,这两端的重新定义都是在不断拓展中,同时环境和行为之间的中介机制,通过了技术和应用的场景一些变化,导致了我们不断地让一些新的技术在落地,空间的设计在创新,带来了设计内容新的提升,我觉得这是我们设计行业,也是我们研究团队所需要思考的。


从“工具支持”到“内容创新”——智慧城市空间设计

《生态城市设计中的数字技术运用》

陈天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天津市旧城改造生态化技术工程中心副主任


报告通过介绍几代城市设计的代际演进,引出了第三代生态城市设计是在贯彻整体优先和生态优先准则下,回归生态的同时,利用数字化城市设计方法进行创新的技术方法。另外,介绍了微气候模拟技术、3S技术、SWMM技术等生态城市设计中主要的数字技术与实践应用。


从“工具支持”到“内容创新”——智慧城市空间设计


学术点评


《生态城市设计中的数字技术运用》报告用一个词来表示就是技术,技术性非常强,展现了演讲嘉宾和团队非常高超的技术。目前来说城市设计生态、低碳、绿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演讲嘉宾团队也做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实际课题研究,包括天津市中心城区的蓝绿空间分析。本场报告中关于生态的城市设计如何与规划管控衔接以及与市政管控的衔接,以及如何把它的效益体现在我们的城市空间管理或者文本中的内容,非常值得学习。


从“工具支持”到“内容创新”——智慧城市空间设计

《城市智慧空间的建构》

杨滔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未来城市实验室执行主任


报告从城市空间的数字化框架视角切入,介绍了数字孪生城市的含义。数字孪生城市是基于真实的城市数据不断进化出智能,将随着数字技术的演进日益强化,最终成为一个承载人类物质世界、社会活动和集体心智的无限场域。另外,还介绍了智慧空间在城市规划行业的应用是形成全周期的智慧规划实施,并提出在智慧城市与专项规划在四方面进行衔接后构建了场景驱动的管控体系,以及基于该体系营造的四大应用场景。最后,报告展望未来数字孪生城市将进化为通感城市,发展为实体城市的灵魂,将开展一场重塑人类感知能力的实验,勾勒出城市中无数隐匿的维度和隐藏的场景。


从“工具支持”到“内容创新”——智慧城市空间设计


学术点评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描述《城市智慧空间的建构》报告就是系统,从智慧界面也好,从城市规划到城市治理再到城市运营,再到智慧界面,报告展示了非常系统和完善的成果,包括管控基础设施,交通、社区空间,实在是做得太厉害了,是国家队的水平。


从“工具支持”到“内容创新”——智慧城市空间设计

《面向车城协同的街区更新研究与实践》

梁昌征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智能交通与交通模型所副所长、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研究中心主任


报告介绍了在“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新要求、新征程背景下,智慧交通建设要向智能交通—智慧交通—交通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智慧交通数字化转型的基本理念是坚持“以人为本”,民生工程惠百姓,发展工程扩内需,智慧交通建设让发展更有质量,让人民群众更有体验感、获得感。并以北京崇雍(雍和宫大街)大数据为例,详细地介绍了智感空间在新城建试点中的实践应用。最后总结了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对应要有新策略,即加强顶层设计,突出规划引领。


从“工具支持”到“内容创新”——智慧城市空间设计


学术点评


用一个词来表述《面向车城协同的街区更新研究与实践》报告就是落地,我很赞同报告中提到的一定要落地、一定要落实践的观点,报告中提到的落地示范工程做得特别好。本报告为战斗在一线的工程师、规划师、交通工程师提供了非常好的案例,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


从“工具支持”到“内容创新”——智慧城市空间设计

《要素流动视角下的城市空间运营与设计策略》

刘泓志

AECOM高级副总裁


报告介绍了城市设计、城市运营的理解与定义,并提出城市空间(包括物理空间、社会环境和数字环境)与城市服务之间存在需求关系,需求是通过不同的城市场景进行表达,而城市空间的运营和设计决定了对需求的供给。报告分享了在要素流动视角下基于城市空间的3种维度建构城市服务能力的城市空间模型,以及在此背景下城市产业空间结构的三大发展趋势与效应。最后提到了城市设计到城市运营当前遇到的挑战是空间治理与市场开发之间存在落差,并提出了城市空间的创想机遇。


从“工具支持”到“内容创新”——智慧城市空间设计


学术点评


《要素流动视角下的城市空间运营与设计策略》是一位战斗在一线的杰出思想者的报告,特别是谈到了一个很大的机遇,谈了三个非常清晰的方向,从土地空间到场景设计运营,真的是非常好。我觉得最大的核心点就是这场报告打通了整个城市设计或者城市运营全流程的路径,至少本报告在思考上完全通了,然后在全要素的整理,包括产权方面,本报告的思考非常清晰,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领先的报告,展示了未来的城市设计全景。


本文来自:DIST上海数慧

▌注:本文为国匠城编辑、排版,转载请在明显位置标明来源




从“工具支持”到“内容创新”——智慧城市空间设计

微信扫描二维码加入学社

每日学习 共同进步

1、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城市规划学社

2、在各大应用商店下载知识星球APP

3、在知识星球APP中搜索规划相关内容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匠城):从“工具支持”到“内容创新”——智慧城市空间设计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