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规划那些事儿:企鹅发力“海绵城市”建设运营

规划那些事儿:企鹅发力“海绵城市”建设运营


小编:企鹅也需要海绵城市~所以腾讯来了

近期,腾讯发布文章《腾讯有朵“雨”做的“云”》,介绍了对海绵城市的相关平台实践。海绵城市一直以来也是规划圈关注的热点之一,那么企鹅进来之后,做了些什么,一起看看腾讯的工作:


如今,很多城市都在试点海绵项目,像深圳各类海绵项目超过了4700个。


这么多项目,又各有难点,怎么进行科学管理,又怎么知道具体效果如何?


2020年6月,深圳智慧海绵管理系统正式投入使用,由腾讯云智慧地产团队和微瓴团队提供技术能力支持。


规划那些事儿:企鹅发力“海绵城市”建设运营


这朵“雨”做的“云”,整合了深圳本土海绵项目的建设经验和科研数据,可以支持全市的海绵建设。


怎么支持?首先是硬件铺设。


不是简单地把所有地砖都改成透水砖,要根据实际区域位置、土壤、气候等情况,定方案。


比如,你想建一座雨水花园,要种什么植物、种多大密度,要铺设哪种表层材质,甚至砖得几厘米厚,系统都会给出详细的建议。


规划那些事儿:企鹅发力“海绵城市”建设运营


不放心的话,你还可以先在系统上做模拟,看看改造后,雨水的排放、蓄存量等会发现什么样的变化。


规划那些事儿:企鹅发力“海绵城市”建设运营


接下来,是做数据管理。


以前监测这些数据,得人工登记和计算。


现在,通过片区内布的监测设备,可以实时把数据同步汇总到一张图内。


通过这张高清大图,你就可以很直观、全面地查看各个易涝点的情况。


规划那些事儿:企鹅发力“海绵城市”建设运营


系统内的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估数据模型,也会全面监测整体的水质、径流控制等情况。


下的雨,都流到哪里,有多少被利用起来了,“云”里看得清清楚楚。


比如,在系统里,可以查看红树林生态公园海绵项目的评估数据: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92%,即生态公园里的雨水都被有效利用起来,年均降雨总量的92%被下渗到绿地中、集蓄到淡水湖或是蒸发掉,剩下的8%排放到公园外。


规划那些事儿:企鹅发力“海绵城市”建设运营


同时,系统还连接了气象、水文、规划等部门的数据库,不用像以前一样,要去不同部门调取数据。


而且,也方便不同部门更系统地了解整体情况。


规划那些事儿:企鹅发力“海绵城市”建设运营


截至目前,这一系统已经覆盖了深圳的福田新洲河片区、光明凤凰城等多个重点片区。


以后,它还会越来越“聪明”和“老练”,协助海绵项目更好地进行智慧化管理,从源头削减洪峰。


以上来自:腾讯有朵“雨”做的“云”


可见腾讯云更多的发力在日常的运维和智慧化管理上,有效的提供了“技术能力支持”。而规划行业在“海绵城市”方面有哪些代表性实践呢?比如:东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UPDIS共同城市)。


为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构建全市海绵城市顶层设计,东莞市组织编制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项目包括三个层次的专项规划和三个专题研究。项目通过海绵城市规划方案、制度机制、技术标准的制定,最终形成东莞市海绵城市工作的顶层设计。规划将海绵城市建设与治污、治城融合推进,提供了城镇失衡地区的生态修复综合解决方案。


规划那些事儿:企鹅发力“海绵城市”建设运营

海绵城市建设与治污、治城融合推进


三个层次规划


三个层次专项规划为《东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东莞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东莞市黄沙河流域海绵城市试点示范区建设规划》,分别对应市域、中心城区、黄沙河流域三个不同尺度、不同深度的规划方案。市域层次重统筹,强化空间管控、制度构建和指引构建;中心城区着重制定了系统化的海绵城市技术方案;黄沙河流域构建了地块层次的海绵城市目标与指标,面向实施,指导重大项目的设计。


三个专题研究


项目编制了《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管理制度研究》,解决了“市-镇”两级管理模式下的海绵城市制度机制设计问题;编制《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引研究》,解决了本地化海绵城市技术标准缺失的问题;编制《面源污染控制规划研究》,提供了城市雨水径流污染严重地区的综合解决方案。


规划那些事儿:企鹅发力“海绵城市”建设运营

规划那些事儿:企鹅发力“海绵城市”建设运营

三个层次规划、三个专题研究


项目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七大方面:


1、制定了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与策略。在国家相关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水域面积率、城镇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率等凸显本地特色的指标。


针对东莞“水乡片区+流域地区”的鲜明空间形态,制定了不同地形地貌区域的海绵城市建设策略。水乡片区构建了以“蓄+排”为主的“小区-城市开放空间-河涌”三级海绵技术路径;流域地区构建了以“渗+蓄”为主的海绵技术路径。


规划那些事儿:企鹅发力“海绵城市”建设运营

东莞市海绵空间格局图


2、自然海绵体保护方面,全域统筹,运用GIS及遥感技术对山、水、林、田、湖等海绵基底进行分析,确定生态敏感区域位置并提出保护及修复要求;对城市蓝线、绿线、生态控制线及总规“三区划定”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保护、修复及管控建议。


3、人工海绵体构建方面,采用SWMM模型辅助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的分解,全市层面分解至二级排水分区,中心城区分解至管控单元,黄沙河流域分解至地块。指标的分解始终基于对现状和规划下垫面数据的解析,首先分类明确地块级别的合理指标;再根据城市规划用地,对排水分区、流域及整个城市进行目标复核,使之上下衔接。


4、海绵城市基础设施布局方面,构建系统化的海绵城市技术方案,提出“灰-绿”结合、近期以灰色设施为主的布局思路,系统解决涉水市政基础设施欠账多、水体黑臭、内涝等问题。从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提升、水安全保障、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水文化复兴五大工程体系梳理项目,布局基于多目标的生态型绿色设施和传统管渠类灰色设施。


5、针对东莞园区、镇街众多的特点,基于海绵视角,从城镇性质、经济条件、空间形态、土地开发强度、生态本底、规划新增城乡建设用地等因素分析,将镇街分为六大类。针对各类镇街的特点,提出针对性的海绵城市建设指引,以及每类镇街海绵城市规划指引大纲,重点明晰下阶段各类镇街海绵城市规划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6、“点-线-面”相结合,明晰市-镇两级的近期推进重点区域及重点工程。面:全市层面划定46个海绵城市重点区域;线:结合黑臭水体治理、碧道工程等河道整治项目,打造海绵型河道;点:全市范围内的新、改、扩建项目全面落实海绵建设要求。


7、管理层面,构建了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控体系。以调整完善规划编制标准、制定规划审批政策为切入点。一方面将规划主要成果与相关规划进行衔接,并修订相关技术文件,使各类规划充分融入海绵理念;另一方面将海绵核心指标纳入建设项目“一书两证”管控流程,对建设项目海绵设施进行全流程规划审查。


基于东莞的管理体制和建设特征,创新提出“镇街责任制+全域统筹”的海绵城市建设路径。


创新一:创新镇街技术、管理体系,凸显镇街责任制


创新二:自然海绵体保护方面,通过全域生态格局管控,遏制城镇建设用地的无序蔓延


创新三:结合海绵生态敏感性分析结果,按照“生态控制线内总规模不减少”的原则,对生态控制线周边海绵生态敏感区域用地建立调入和调出生态控制用地的标准与机制,为建设用地的无序蔓延“踩刹车”,为生态控制线优化及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


创新四:创新海绵城市核心目标(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分解思路,建立由常规的单地块分解到基于片区平衡理论的分解与优化方法


创新五:构建融合治污、治城工程的水乡河网片区三级海绵城市技术路径


以上来自:湾区都市,品质东莞 | 东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所以,企鹅为海绵城市建设与运营提供信息基础设施,规划行业做好顶层规划设计与关键技术创新,谁都不可替代,靠的是共同努力,让城市变的更加美好~




规划那些事儿,往期文章如下:


  1. 文物资源空间信息也要纳入国土空间信息平台?

  2. 不躺平,都卷起来!最励志中国地图发布

  3. 快年底了,你的项目款收回了百分之多少?

  4. “你爸爸就喜欢挂地图,尤其是总体规划图”

  5. 谁能想到,这个城市收缩到奇点,产生了元宇宙

  6. 我“疯了”,不止“简单”和“困难”

  7. 国王要排名,城市要排名,所以哪个城市最美好

  8. 三调VS七普,看到数据就想算一算

  9. 神奇动物在哪里?

  10. 如何有效观看规划学术直播

  11. 规划学科发展核心问题&国土空间规划原理出版

  12.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数发布,全国各地继续想办法增加人口

  13. 简称到底是什么?国空?国规?空规?国空规?你来说说看


添加微信号:guihuazhibo,注明规划那些事儿,加入社群开脑洞。




规划那些事儿:企鹅发力“海绵城市”建设运营


1、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

2、在各大应用商店可下载知识星球APP

3、在知识星球APP中搜索规划相关内容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匠城):规划那些事儿:企鹅发力“海绵城市”建设运营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