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近期我们将为大家整理推荐规划相关学术期刊2021年的TOP10阅读文章,一起看看过去的2021年有哪些学术内容值得我们关注。
今日为大家推荐的期刊是《城市规划》杂志,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城市规划”,其创刊于1977年,是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办的科技期刊,是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百强科技期刊、精品科技期刊等。
TOP10阅读文章如下
TOP1-TOP10
文章回顾了“城乡规划学学科研究三部曲”的主要进展,分析了城乡规划学知识体系的构成和基本特征,尝试描绘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学科的知识资源,提出国土空间规划应该多维度研究、多学科支撑,城乡规划学应该多学科交叉、多领域支撑。
图:城乡规划学的知识构成示意

图: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学科示意(一级学科视角)
充分了解现有雨量计算方法的特点与局限性,界定出该方法的合理应用范围,避免超范围应用对城市排水系统造成不利影响。
全面提升排水系统设计标准并不能彻底解决城市面临的排水问题,反而会大幅度增加排水工程的投资规模。应结合排水系统的基本特征和现有雨水计算方法的特点,合理配置排水系统不同设施的建设标准,通过降标与提标相结合,使排水系统整体排放能力真正能满足设计标准要求。
通过对城乡规划学科的特质及其发展历程的总结,在梳理学科基本范畴和主要领域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新时代发展战略部署和要求,探讨了我国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的方向。
论文提出在国家新规划体系中,城乡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多学科交互作用平台的主干型学科的定位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与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学科发展目标。
在此基础上,论文归纳了推进学科未来发展的10个方面重点议题并指明了知识生产的重点所在:要从中国特点、生态文明和空间治理等方面,调整、充实、整合和完善规划学科整体的知识体系;要在区域规划、城市更新、乡村规划、智能方法与技术、城乡韧性发展、规划管控技术以及规划实施评价等领域,夯实基础,弥补短板,突破重点,攻克难点,促进并带动整个学科的发展。
我们需要认真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的经验教训,提高对城市工作的理论认识,从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国家战略高度,深刻把握好规划、建设、保护、管理的科学规律,处理好各方面关系,进一步统筹各部门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一系列重要工作拧成一股绳,持续努力,共同为广大人民提供生产、生活、生态合理组织的有序空间和宜居环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TOP5 中国城市高密度居住环境对居民脑卒中的影响——对武汉的实证
城市建成环境与居民脑卒中的患病风险存在相关性。城市整体层面,密度与土地利用多样性对城市空气污染与居民生活方式产生直接与间接的影响,进而可能造成居民罹患脑卒中;城市要素层面,街道连通性、目的地(公共空间、医疗设施、餐饮设施)可达性、公共交通可达性作用于居民的体力活动、社会资本、饮食习惯,可能间接影响居民脑卒中的患病风险。
图 城市建成环境与居民脑卒中关系的理论框架
近几年,国内外许多城市和地区正在进行街区改革。其中,我国大力推广“小街区、密路网”的街区制,与西班牙巴塞罗那采取“扩大街区,稀疏路网”的超级街区(superilles)形成鲜明对比,并在街块单元“大小”和交通路网“疏密”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这引发我们重新思考:大街区是否就意味“打断空间连续性、减低步行通达性”,小街区是否就会产生“生活性街道和舒适性交通”?影响街区未来发展关键因素是什么?又该如何重新认识构成城市基本单元的空间尺度和层次体系?探究两种改革路径看似“背道而驰”的内因,促使了本次研究的开展。
图:象棋棋盘与早期规划思维方式的关系及街区改革方向
图:超级街区评价体系与街区制评价体系的逐项对比分析
长期以来,关于隋唐长安城的研究汗牛充栋。本文试图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隋唐长安城的历史环境进行重新思考,深入剖析这座伟大都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空间逻辑。
隋唐以前,关中已经拥有了西周丰镐二京、秦栎阳与咸阳、西汉长安等一系列原创性都城案例,这些都城及其离宫别馆的覆盖范围达到4000km2以上,形成了关中核心区巨大而长时态的城乡空间环境。
这一空间环境反映出自西周至隋唐约2000年的时间里关中地区都城的连续性“建设-弃置-重建”过程,自西向东逐渐出现了分别由周、秦、汉人开辟建设的城市发展区。这些城市的建设与废弃随历史变迁此起彼伏、滚动发展,最终汇聚叠置于今天的关中大地上。
其中秦汉、隋唐都城交叠并置的现象十分明显,空间格局十分典型,对以后王朝的都城规划建设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到目前为止,我一直认为给城市设计下一个定义非常难,纠缠这个问题也没有必要,但是我认为城市设计有以下特征:
(1) 研究对象:城市设计是对城市规划思想的具体落实,它以城市物质空间为研究对象,目的是让城市空间好用好看。
(2) 社会条件:城市设计是在实行市场经济体系和依法行政制度的社会环境下产生并发展的学科,这是城市设计学科生存的基本条件。
(3) 设计成果:城市设计是一个对城市空间形态导控的过程,其成果具有“设计”和“管理”的双重属性,包含设计研究和实施策略两部分。
人居天地间,根据山水城的总体形势进行规画,营应规矩,尽精微而致广大。“画圆以正方”所蕴含的“立极—为规—正方”过程,与从“地”到“城”的“规画六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成“规画术”的完整内涵。
TOP50阅读文章
TOP11-TOP20
-
中国现代街区式住区的兴起、发展与思考 -
您有一份大会报告人“独家资料”,请尽快查收 -
城市设计的且行且忆——卢济威教授访谈 -
浅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三个传统”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与城市规划转型 -
“从自然中的城市”到“城市中的自然”——因地制宜、顺势而为的城市设计 -
一种人工智能精细识别城市用地的方法探索——基于建筑形态与业态大数据 -
中国现代城市设计的回溯与思考——郭恩章先生访谈 -
关于“乡村振兴”,我们的最新学术观点有哪些? -
对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认识和思考
TOP21-TOP30
-
“新冠”疫情下的城市空间风险因素解析——以武汉为例 -
基于“网络关联”与“地域邻近”视角的城市体系发展研究 -
城市形态的管理单元:意义、构建和应用 -
公共空间中的“弱连接” —— 一种社区更新评估的方法 -
周一星 | 做学术研究要保持“三个清醒” -
基于“共同缔造”理念的乡村规划建设模式研究——以溧阳塘马村为例 -
中国现代城市设计的早期回忆——段进院士访谈 -
中国城镇化率60%后的趋势与规划选择 -
国际视野下的详细规划与地方治理 -
国土空间规划:现实困境与体系重构
TOP31-TOP40
-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城市规划传承与融合 -
空间生产视角下旧城文化空间更新过程与机制 -
公园城市视角下公园步行范围与城市形态分析 -
政府统筹、连片开发——深圳市片区统筹城市更新规划探索与思路创新 -
以制度创新引领城市更新 -
公园城市水系统顶层规划的实践探索——以天府新区为例 -
我国流域国土空间规划制度构建的若干探讨——基于国际经验的启示 -
专题性总体城市设计编制探索 -
我与城市设计实践探索的五十年——郑正教授访谈 -
存木续脉:一种古树名木保护与文脉传承的本土规划理念
TOP41-TOP50
以上内容根据微信公众号阅读量排序,统计截止时间为2022年1月28日,更多内容,敬请期待。欢迎大家加入国匠城-城市规划学社讨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阅读统计
▌注:国匠城编辑、排版,转载请在明显位置标明来源
1、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
2、在各大应用商店可下载知识星球APP
3、在知识星球APP中搜索规划相关内容
4、进入知识星球填写置顶帖加入交流群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匠城):期刊TOP10:《城市规划》学术期刊2021微文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