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期刊TOP10:《城市规划》学术期刊2021微文阅读推荐

期刊TOP10:《城市规划》学术期刊2021微文阅读推荐


小编:近期我们将为大家整理推荐规划相关学术期刊2021年的TOP10阅读文章,一起看看过去的2021年有哪些学术内容值得我们关注。


今日为大家推荐的期刊是《城市规划》杂志,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城市规划”,其创刊于1977年,是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办的科技期刊,是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百强科技期刊、精品科技期刊等。


TOP10阅读文章如下

TOP1-TOP10


TOP1 城乡规划学学科研究与规划知识体系


文章回顾了“城乡规划学学科研究三部曲”的主要进展,分析了城乡规划学知识体系的构成和基本特征,尝试描绘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学科的知识资源,提出国土空间规划应该多维度研究、多学科支撑,城乡规划学应该多学科交叉、多领域支撑。


期刊TOP10:《城市规划》学术期刊2021微文阅读推荐

图:城乡规划学的知识构成示意


期刊TOP10:《城市规划》学术期刊2021微文阅读推荐
图:《城乡规划学名词》呈现的知识体系示例

期刊TOP10:《城市规划》学术期刊2021微文阅读推荐

图: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学科示意(一级学科视角)


点击阅读原文全文




TOP2 城市排水系统的困局与重构


雨量计算方法和规划设计理念是否科学合理,不仅影响到城市排水安全,也影响到排水工程的建设规模和投资效益。应尽快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雨量计算方法,以科学指导城市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与建设。

充分了解现有雨量计算方法的特点与局限性,界定出该方法的合理应用范围,避免超范围应用对城市排水系统造成不利影响。


全面提升排水系统设计标准并不能彻底解决城市面临的排水问题,反而会大幅度增加排水工程的投资规模。应结合排水系统的基本特征和现有雨水计算方法的特点,合理配置排水系统不同设施的建设标准,通过降标与提标相结合,使排水系统整体排放能力真正能满足设计标准要求。


慎重选择现状建成区雨水管网的改造措施,应根据现状排水系统的实际情况、存在问题及其成因,制定出针对性的改造方案和对策。

点击阅读原文全文



TOP3 我国城乡规划学科未来发展方向研究


通过对城乡规划学科的特质及其发展历程的总结,在梳理学科基本范畴和主要领域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新时代发展战略部署和要求,探讨了我国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的方向。


论文提出在国家新规划体系中,城乡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多学科交互作用平台的主干型学科的定位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与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学科发展目标。


在此基础上,论文归纳了推进学科未来发展的10个方面重点议题并指明了知识生产的重点所在:要从中国特点、生态文明和空间治理等方面,调整、充实、整合和完善规划学科整体的知识体系;要在区域规划、城市更新、乡村规划、智能方法与技术、城乡韧性发展、规划管控技术以及规划实施评价等领域,夯实基础,弥补短板,突破重点,攻克难点,促进并带动整个学科的发展。


点击阅读原文全文




TOP4 吴良镛主编学术观点摘录


我们需要认真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的经验教训,提高对城市工作的理论认识,从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国家战略高度,深刻把握好规划、建设、保护、管理的科学规律,处理好各方面关系,进一步统筹各部门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一系列重要工作拧成一股绳,持续努力,共同为广大人民提供生产、生活、生态合理组织的有序空间和宜居环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点击阅读原文全文




TOP5 中国城市高密度居住环境对居民脑卒中的影响——对武汉的实证


城市建成环境与居民脑卒中的患病风险存在相关性。城市整体层面,密度与土地利用多样性对城市空气污染与居民生活方式产生直接与间接的影响,进而可能造成居民罹患脑卒中;城市要素层面,街道连通性、目的地(公共空间、医疗设施、餐饮设施)可达性、公共交通可达性作用于居民的体力活动、社会资本、饮食习惯,可能间接影响居民脑卒中的患病风险。


期刊TOP10:《城市规划》学术期刊2021微文阅读推荐图 城市建成环境与居民脑卒中关系的理论框架


点击阅读原文全文




TOP6 中国街区改革的关键——空间尺度和层次体系


近几年,国内外许多城市和地区正在进行街区改革。其中,我国大力推广“小街区、密路网”的街区制,与西班牙巴塞罗那采取“扩大街区,稀疏路网”的超级街区(superilles)形成鲜明对比,并在街块单元“大小”和交通路网“疏密”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这引发我们重新思考:大街区是否就意味“打断空间连续性、减低步行通达性”,小街区是否就会产生“生活性街道和舒适性交通”?影响街区未来发展关键因素是什么?又该如何重新认识构成城市基本单元的空间尺度和层次体系?探究两种改革路径看似“背道而驰”的内因,促使了本次研究的开展。


期刊TOP10:《城市规划》学术期刊2021微文阅读推荐

图:象棋棋盘与早期规划思维方式的关系及街区改革方向


期刊TOP10:《城市规划》学术期刊2021微文阅读推荐

图:超级街区评价体系与街区制评价体系的逐项对比分析


点击阅读原文全文




TOP7 我与城市设计如何结缘——王建国院士访谈


我们树立了“高而上”和“少而精”的项目研究和设计工作观念并指导实践。依托南京和东南大学的深厚历史文化根基和专业学科优势,工作室致力于开展较宽研究跨度的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注重跨学科和专业合作的多重尺度城市形态研究,并在大尺度城市设计、数字化城市设计方法、城镇建筑遗产保护、基于多重环境尺度的建筑设计创作方面持续取得创新成果。工作室的基本理念也是我想与同仁们分享的一点感受: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与时俱进,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永葆探索未知的热情、专业精进的追求和贴近生活的情怀。

点击阅读原文全文



TOP8 隋唐长安城的历史环境-空间逻辑初探


长期以来,关于隋唐长安城的研究汗牛充栋。本文试图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隋唐长安城的历史环境进行重新思考,深入剖析这座伟大都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空间逻辑。


隋唐以前,关中已经拥有了西周丰镐二京、秦栎阳与咸阳、西汉长安等一系列原创性都城案例,这些都城及其离宫别馆的覆盖范围达到4000km2以上,形成了关中核心区巨大而长时态的城乡空间环境。


这一空间环境反映出自西周至隋唐约2000年的时间里关中地区都城的连续性“建设-弃置-重建”过程,自西向东逐渐出现了分别由周、秦、汉人开辟建设的城市发展区。这些城市的建设与废弃随历史变迁此起彼伏、滚动发展,最终汇聚叠置于今天的关中大地上。


其中秦汉、隋唐都城交叠并置的现象十分明显,空间格局十分典型,对以后王朝的都城规划建设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点击阅读原文全文




TOP9 城市设计的教与思——金广君教授访谈


到目前为止,我一直认为给城市设计下一个定义非常难,纠缠这个问题也没有必要,但是我认为城市设计有以下特征:


(1) 研究对象:城市设计是对城市规划思想的具体落实,它以城市物质空间为研究对象,目的是让城市空间好用好看。


(2) 社会条件:城市设计是在实行市场经济体系和依法行政制度的社会环境下产生并发展的学科,这是城市设计学科生存的基本条件。


(3) 设计成果:城市设计是一个对城市空间形态导控的过程,其成果具有“设计”和“管理”的双重属性,包含设计研究和实施策略两部分。


(4) 城市设计师:一个城市设计项目不是由一个专业或几个专业的人员能够完成的,它是技术、艺术,也是政治,是在一个综合平台上,由城市设计师领衔的一个团队共同完成的。

点击阅读原文全文



TOP10 画圆以正方——中国古代都邑规画图式与规画术研究


都邑营建时,需要将蕴含哲学理念的方圆形态关系转化为具体数量关系,进而通过大地测量与放线,将理想城市图式落地。通俗地说,要把规画图转化成计里画方“数格子”,这与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模数制”(傅熹年.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研究.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是衔接的。将哲学理念融入城市营建过程,即“哲学理念—空间图式—形数转换—落地营建”,是古代中国取得伟大营建成就的一个技术性前提,或者说是中国规画对营建成就的一个重要贡献。

人居天地间,根据山水城的总体形势进行规画,营应规矩,尽精微而致广大。“画圆以正方”所蕴含的“立极—为规—正方”过程,与从“地”到“城”的“规画六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成“规画术”的完整内涵。


点击阅读原文全文




TOP50阅读文章


TOP11-TOP20



TOP21-TOP30



TOP31-TOP40



TOP41-TOP50



以上内容根据微信公众号阅读量排序,统计截止时间为2022年1月28日,更多内容,敬请期待。欢迎大家加入国匠城-城市规划学社讨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阅读统计

▌注:国匠城编辑、排版,转载请在明显位置标明来源




更多内容,欢迎加入国匠城
城市规划学社
规划师必备,学习型APP——知识星球


期刊TOP10:《城市规划》学术期刊2021微文阅读推荐


期刊TOP10:《城市规划》学术期刊2021微文阅读推荐


1、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

2、在各大应用商店可下载知识星球APP

3、在知识星球APP中搜索规划相关内容

4、进入知识星球填写置顶帖加入交流群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匠城):期刊TOP10:《城市规划》学术期刊2021微文阅读推荐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