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我为耕地保护献一策|要让田长会“识田”能管田

我为耕地保护献一策|要让田长会“识田”能管田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加强耕地保护,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自然资源部法规司开展了“我为耕地保护献一策”活动。活动开展以来,社会各界众多关心、支持耕地保护工作的人士积极参与,献计献策,提出了很多有质量、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为此我们特开辟专栏,精选相关内容予以推送。

要让田长会“识田”能管田

代兴波

目前,自然资源部门已经将“多规合一”“三调”成果和统筹划定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等相关内容对接融合,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将耕地落地落图,形成了“一张图”系统。地方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可以在“一张图”系统的基础上制作村庄耕地保护范围图发放给田长,图上用红色线将耕地保护地块标记出来,让田长明确知晓村里哪些地属于耕地,哪些田地属于永久基本农田。
同时,还要通过标识牌、网站等途径公示村里的耕地范围、田长职责和联系方式等信息,确保耕地保护对象精准到位、保护责任落实到人。当村民办理涉及耕地的相关事宜时,田长要及时告知其耕种的土地类型和范围,让他们对需要保护的耕地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了解“六禁止”“八不准”等基本政策内容。
当前,不少地方从省、市、县、乡镇再到行政村,都已层层落实了田长制,各级田长也非常负责,但是受到“在家种田,不如打工挣钱”“种庄稼不如种房子”等思想的影响,部门村民对耕地保护并没有太高的积极性,基层田长也面临着“独木难支”的尴尬局面。对此,笔者建议进一步完善和加大耕地保护补贴的力度,提高村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如果耕地转为非耕地了,必须立即取消享受耕地保护补贴的资格,并依法追回之前发放的补贴资金。田长除了日常巡查田地之外,还应积极带领村民在耕地上种植粮食和蔬菜,在非耕地的农用地上,种植经济作物和发展林果、养殖业,进一步创收。
此外,对于田长,还要做到奖惩分明。对耕地保护成效突出的田长要予以表扬和奖励,对其所在的乡镇在安排相关耕地项目时要予以倾斜;对耕地保护责任履行不力的田长要予以处分和追责,对未完成耕地保护目标任务的乡镇,要暂停相关耕地项目的安排和报批。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国土资源局鸦鹊岭所)

 我为耕地保护献一策 


      “我为耕地保护献一策”栏目长期征稿。欢迎社会各界所有关心、支持耕地保护工作的人士积极参与,献计献策。电子邮箱:gdbhxyc@163.com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下角“在看”

我为耕地保护献一策|要让田长会“识田”能管田


本文由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独家编辑。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包括公众号)转载。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i自然投稿邮箱:izrqmt@126.com。电话:010-68024627。

i自然全媒体



文字编辑:刘静文

新媒体编辑:吴琼

审核:赵建东

审签:赵晓涛

我为耕地保护献一策|要让田长会“识田”能管田


我为耕地保护献一策|要让田长会“识田”能管田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我为耕地保护献一策|要让田长会“识田”能管田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