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城市:构建日常生活的多样性》
Soft City: Building Density for Everyday Life
By David Sim
Published by Island Press(August by 20, 2019)
想象一下,你在城市柔和的噪声中醒来,满怀信心地度过一天,相信自己能够快速高效地到达任何需要到达的地方。“柔性城市”的思考重点是关注轻松和舒适度,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密度将从人的需求出发,不断适应我们变化的需求,增加城市中人的交流并营造日常生活的乐趣。目前大多数城市均采用功能分区的方式,城市间的联系采用耗费资源的机动交通,并进一步带来了漫长的通勤……在这一现实下,我们如何转向支持“柔性城市”的设计方法?
在本书中,盖尔的合伙人兼创意总监大卫·希姆通过来自全球的案例与思考展示了这一思想的可行性。基于丰富的设计经验,希姆对城市新老空间、简明的建成环境特征和经典与新颖设计进行观察,并提出了一种兼具高密度和多样化的特征、以人为尺度的建成环境模式。
希姆提出,单纯地增加密度是不够的。柔性城市必须考虑建成环境的组织和布局,以建构更通畅的流动轨迹和更多样的建筑类型,并通过全面的设计以确保城市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书从生活幸福感与生活质量的宽泛理念出发,并展示这些理念如何与我们的生活方式相结合。本书的核心特点在于其高度可视化的特征,并以社区建构的模块出发组织内容——建筑类型、组织模式和空间朝向;我们在城市中走动时,如何与城市互动;在不同的天气中我们如何生活。如今,气候变化这一现实深入人心,本书还进一步探索了建成环境如何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
本书为所有对城市营造充满兴趣的人提供了灵感、想法和指导,本书的作者也展示了如何让城市更高效、更宜居、更好地与环境联系在一起。(王紫琪)

《发展中的图景 :全球南方国家的城市设计》
In the Images of Development: City Design in the Global South
By Tridib Banerjee
Published by The MIT Press (June, 2021)
现有研究很少将城市空间形态与其设计视作城市发展与全球化的结果。城市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尽管这一过程塑造了历史过程中城市形态与城市发展理念的转变,也影响了其背后的人本体验。在本书中,巴纳吉教授通过将“发展”这一理念与城市思想、城市形态和城市设计联系起来,有效填补了这一空白,并将视角聚焦于全球“南方国家”城市设计的未来前景。此外,他还研究了这些城市为应对日益加剧的社会不平等和环境问题,在未来的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产生会自发产生设计的可能性。
巴纳吉教授回溯了全球南方国家自殖民时代开始的的城市遗存,通过仔细研究殖民与后殖时期民的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力量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以及借鉴全球发展中国家不同城市的相关经验,讨论了这些城市与西方同类案例在历史上的相似性。最后,基于可持续发展、公平、环境和社会正义以及多样性等多项重大挑战,巴纳吉教授指出了未来城市设计的关键思考及其实现路径。本书为设计师、城市开发者、学者、规划从业人员以及对全球南方国家城市充满兴趣的读者提供了期待已久的一次交流。(李琳)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际城市规划):书刊导览 | 新书推介(20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