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全面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2018年,经国务院同意,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部署推动渤海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渤海生态环境治理得到了中央财政的有力支持,在攻坚战期间,自然资源部组织环渤海的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实施了渤海生态修复项目,主要包括对滨海湿地、岸线岸滩进行综合整治修复。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高度重视,扎实推进,高质量完成了渤海生态修复目标任务,整治修复滨海湿地9212公顷、岸线132公里,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为总结推广渤海生态修复实践经验,我们从60余个渤海生态修复项目中遴选了8个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较为显著的案例,开设《渤海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专栏,本期介绍“秦皇岛岸线整治修复项目”实施生态修复的做法和成效。
秦皇岛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组织实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中的8个岸线整治修复项目,累计完成岸线修复14.62千米,构建生态型离岸潜堤1.65千米,营造水下沙坝14座,圆满完成了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生态修复指标任务。通过项目实施,有效遏制了区域海岸侵蚀后退,逐渐修复了受损的沙滩资源和海岸带环境。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秦皇岛是一座美丽的滨海城市,海域面积1805.2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84.88 千米,拥有中国北方最优的沙质岸线,滨海旅游在城市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这不仅是惠及民生的大事,也是城市长远发展的保障。

随着地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口快速集聚,秦皇岛部分近岸海域海洋生态功能退化,海岸侵蚀、沙滩退化等问题日益严峻。近50年来,秦皇岛海滩蚀退已达近百米,滩面下蚀2至3米,特别是2000年以来,海滩退化速度加快,部分海滩已经失去浴场功能,作为海滨特色的“金沙滩”正在逐渐消失,沿岸建筑物正在遭受海浪破坏,已经不能满足生态、防灾减灾、旅游等功能需求。

▲海滩整治修复模式

来 源: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
新媒体编辑:赵 蕾
初 审:杜潇诣
审 核:程秀娟
审 签:汤小俊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自然资源部):渤海生态修复典型案例③ | 河北省秦皇岛岸线整治修复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