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CIM+智慧社区:解决城市精细化治理“最后一公里”

6月28日,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考察时强调,社区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优势就是把城乡社区基础筑牢。智慧社区作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新战略以及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创新模式,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


国地科技基于CIM提出“一中心、一平台、三应用”的智慧社区一体化架构。依托泛在的物联基础设施,统一社区各类数据资源建立数据中心,以数字孪生为支撑建设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面向管理部门、服务者和社区居民各类角色,提供社区基层治理、社区服务、社区运营三大应用,解决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提升社区服务能力,进而形成平安、秩序、绿色、便捷、温暖、活力的智慧社区。


建立社区资源“一本账”

夯实新型社区数字基础


以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融合关联地理信息数据、业务数据、互联网数据以及其他社会信息,结合CIM模型,接入社区水、电、气、热、安防、消防、照明、管线等物联设施运行数据,对信息资源全面汇聚、挖掘、分析、分析和共享,建立社区数据资源体系,形成统一立体的智慧社区数据中心,不断地从多源、分散、碎片化海量数据中提取出新的价值数据,实现全域全量社区资源的集成管理和基础设施智能化管控,为智慧社区基层治理和社区高效服务夯实数据底座。

CIM+智慧社区:解决城市精细化治理“最后一公里” 

CIM+智慧社区:解决城市精细化治理“最后一公里”


打造综合管理“一平台”

实现社区体征透彻感知


建设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对接城市信息模型(CIM)、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等,融合社区部件和物联感知等多源时空大数据,以“日常运行监测中心、应急指挥调度中心、辅助决策研判中心”为定位,以网格化管理为主要抓手,综合展示社区全貌、部件信息、人房信息、车辆管控、视频监控、安全隐患管理、环境管理等日常管理信息,实现社区运行状态的多尺度、高仿真、动态化、交互式的精细模拟和高效监管。

CIM+智慧社区:解决城市精细化治理“最后一公里” 

CIM+智慧社区:解决城市精细化治理“最后一公里”


建设智慧多元“三应用”

创新完善社区治理与服务运营


1 基层治理


智慧综治:以综治网格为载体,可基于已有的智慧平安小区的基础上与综治中心、街道办闭环联防联治联管,实现各重点管控小区全覆盖。通过建立自动识别、智能监控、信息上报、联动处置等一体化流程,实现社区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车辆管理等信息有效管控,同时满足公安/网格/物业等对社区数据采集、分析和安防应用。


联动调解:建立社会矛盾联动化解机制,通过在调解过程中记录、实时上报事件信息,整合各方资源,实现矛盾纠纷登记、分类受理、调解处理、回复归档的逐级流程管理,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辅助社区调解员快速有效的化解社区矛盾纠纷。


安全防控:基于物联网设备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社区安全事件的及时发现,并提供安全、实时、高效的事件处置能力。针对社区内防疫期间人员未佩戴口罩、电动自行车进楼、消防车通道占用和堵塞、常闭式防火门未关闭、楼道(疏散通道)内堆物堆料、高空抛物、私搭乱建、侵占绿地等行为智能识别告警,实现事前主动监控布防、事中实时预警预告、事后快速检索分析,以此维护社区良好的公共秩序,为居民营造安全的居住场所。


低碳环保:通过安装智慧路灯、智能水电气表等物联设备,智能监测能源使用情况,实现社区实时消耗情况、设备运行情况多层动态展现。通过智能的手段对社区垃圾乱堆放、垃圾分类等行为实现违规识别追溯,构建社区低碳环保的绿色场景环境。

CIM+智慧社区:解决城市精细化治理“最后一公里” 

CIM+智慧社区:解决城市精细化治理“最后一公里”


社区服务


物业服务:围绕智慧社区的具体管理,物业决策者也开始在基于场景需求和数据的采集、关联、分析下,实现从传统服务到智慧服务升级。物业服务建设主要包含物业缴费、信息发布、在线管家、楼宇对讲、智能门禁、停车管理、环境监测、垃圾分类、电子通行、访客登记、报事报修等。


党建服务:通过党建引领下沉社区基层,将党建信息化全面贯穿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社区党建文化活动室,建立线上党建教育学习;同时实现党建业务信息化管理,提升社区党组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一站式服务:建立掌上社区服务模式,利用融合信息技术,打造社区一站式服务中心。通过统一入口、统一服务、统一标准、统一人员配备等标准化建设,为社区居民、商家等提供政务服务、专门人群服务、商业服务、生活服务、健康服务、教育服务等各类服务,深入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优化社区营商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

CIM+智慧社区:解决城市精细化治理“最后一公里” 

CIM+智慧社区:解决城市精细化治理“最后一公里”


社区运营


当前大部分社区运营模式主要由属地街道政府牵头,在上级区政府的具体指导下开展建设,缺乏相应的引导和激励机制,企业单位、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缺乏度不高,难以实现对智慧社区建设的协商共治。因此,在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引入由政企成立合资公司共同运营的政企合作型建设机制,充分发掘城市社区资源,使存量闲置资源充分变现,保证社区建设、管理、服务的可持续性。如可通过优化城市社区公共路边停车资源,建立无人值守智慧停车和挖掘地下空间加建智能地下停车系统等多途径为政府进行创收,助力城市社区多元长效的运营模式。


社区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城市的基础组成部分,承载着基层治理、社会保障、民生服务、公共安全等一系列全新的社区管理形态,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目标的重要举措。以智慧社区建设为发力点,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对实现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阅读:




专 题




CIM+智慧社区:解决城市精细化治理“最后一公里”

CIM+智慧社区:解决城市精细化治理“最后一公里”

CIM+智慧社区:解决城市精细化治理“最后一公里”

CIM+智慧社区:解决城市精细化治理“最后一公里”

CIM+智慧社区:解决城市精细化治理“最后一公里”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地资讯):CIM+智慧社区:解决城市精细化治理“最后一公里”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