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中轴线重要建筑前门五牌楼崭新亮相

中轴线重要建筑前门五牌楼崭新亮相

北京在行动

本周,前门五牌楼油饰彩绘翻新完工,施工围挡已全部拆除,亮出全貌。除了五牌楼,此次还对毗邻五牌楼的大北照相馆建筑同步进行了彩绘油饰翻新,与周边风貌相融。


中轴线重要建筑前门五牌楼崭新亮相


经过两个多月紧张施工,本周,前门五牌楼油饰彩绘翻新完工,施工围挡已全部拆除,亮出全貌。翻新后的五牌楼焕然一新,构图典雅、色彩和谐,尽显华丽大气的恢宏气势,游人争相拍照留念。

中轴线重要建筑前门五牌楼崭新亮相


翻新后的五牌楼整体色彩明丽鲜妍,牌楼正中“正阳桥”三个字闪烁耀眼金光,仔细观察梁枋大木彩绘,大青、大绿两种颜色相交相融,龙、锦和旋子花相间,华丽辉煌。通过高清相机拍摄的细节照片可以看出,彩绘细节处西番莲、轱辘草、八宝等花纹精致典雅,花心等图案全部用金线勾勒点饰,整体色彩丰富,典雅大气。

中轴线重要建筑前门五牌楼崭新亮相


前门五牌楼是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之一,也是北京人心目中的地标建筑。前门五牌楼始建于明代正统年间,位于中轴线上的正阳门桥南,曾是古代皇帝出内城前往天坛、山川坛祭拜必经之地。它是一座五间、六柱、五楼的冲天式建筑样式,故称“五牌楼”,高14米、宽45米。如今的五牌楼复建于2008年初,历经岁月侵蚀,牌楼油饰层开裂、局部脱落,描金剥离、彩绘褪色,今年8月初,东城区城管委对其启动油饰彩绘翻新。

中轴线重要建筑前门五牌楼崭新亮相


翻新的第一道工序是斩砍见木。前期,工人们用小斧子小心剔掉了五牌楼最外层褪色、破旧的油灰皮和污垢灰迹,原本的木质结构显露出来。在木质构件表面,工人们重新做了“地仗”。

中轴线重要建筑前门五牌楼崭新亮相


地仗是彩绘翻新的基础,相当于给梁枋大木穿上了一件厚外套,起到防水、保护木材等基础作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施工工长彭新强说,仅地仗工程,工人们就连续工作了20多天。工程坚持修旧如旧,沿用了传统的“一麻五灰”工艺。“一麻五灰”从里往外的顺序依次为捉缝灰、扫荡灰、麻、压麻灰、中灰、细灰,之后还有磨细灰和钻生油两道工序,越往表面灰的颗粒度越小、质感越细腻。将灰磨光滑后,还需再涂抹多层由砖粉、石灰、面粉、桐油等调制而成的地仗材料,增加强度。

中轴线重要建筑前门五牌楼崭新亮相


基础打牢后,东城请来古建油饰彩画专家们为牌楼进行油饰彩绘。“之前我们将牌楼原有彩绘全部用老手艺‘扎谱子’的方法原样复制了下来,之后再按照‘谱子’模版原样勾勒到建筑上。”北京城建亚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古建油饰彩画专家罗德阳说。此次彩绘延续采用五牌楼梁枋大木用的彩绘手法——清式旋子金线大点金,也叫“龙锦方心”。通过这款多用于明清时期宫殿庙宇等建筑彩画的高规格工艺,令五牌楼呈现出辉煌大气的视觉效果。

中轴线重要建筑前门五牌楼崭新亮相


除了五牌楼,此次还对毗邻五牌楼的大北照相馆建筑同步进行了彩绘油饰翻新,与周边风貌相融。


内容来源:北京日报


相关阅读

北京印迹上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图观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

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是……

北规院历史文化名城小组:十八大以来北京名城保护实现新飞跃

画里京城 | 画中探访东四胡同的“前世今生”

国庆假期,一起打卡北京胡同里的这些红色印迹



您与京城,一之隔!

中轴线重要建筑前门五牌楼崭新亮相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的公众宣传平台,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主办,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专业支持,光明网提供运营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和专业全媒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中轴线重要建筑前门五牌楼崭新亮相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印迹 inBeijing):中轴线重要建筑前门五牌楼崭新亮相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