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智慧街道:城市的崛起与汽车的衰落》|吴江月 郑果解读






解读人·吴江月

1

香港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

博士研究生

《智慧街道:城市的崛起与汽车的衰落》|吴江月 郑果解读






解读人·郑果

1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硕士研究生

《智慧街道:城市的崛起与汽车的衰落》|吴江月 郑果解读



点击音频一起听书

全文速览


美国何以成为“车轮上的国家”——

“人人有车”理念的推广

高速公路系统的建设

汽车带来的“自主感”


千禧一代的“后座叛乱”——

车辆行驶里程的盛极而衰

“千禧一代”的巨大思想变化

重构“自主感”的观念


城市的未来指向何方——

“道路瘦身”的意义与前景

主动交通和多式联运

写在前面

城市街道或纵横交错,或曲折婉转,或嵌于山水,但无一不串联着城市百态,构建出独特的城市肌理,见证着社会的百年兴衰。历史的洪流倾泻而下,多少建筑堙灭于烟雨,多少人物变幻了模样,而城市街道则久久伫立。纵观城市发展史,绝大多数人工建造的道路首先出现在城镇内,并且成为城市中保存最为持久的要素之一。

伦敦的街道在中世纪就借助自然石材形成初步铺装,而巴格达在公元10 世纪便建成了用原始沥青铺就的林荫道。道路永恒,而道路所承载的城市历史则始终在变化。因此,城市街道得以成为一窥城市发展史的绝佳视角。

《智慧街道:城市的崛起与汽车的衰落》一书以纽约为研究对象,为读者呈现了一场引人入胜的纽约城市街道历史纵览图景,一段引人深思的美国城市道路控制权争夺史,以及一张鼓舞人心的未来城市街道蓝图。

本书并不是一部为城市规划师或交通工程师写就的专业书籍,相反,它更像一本纽约地方志,充满大量的布鲁克林式幽默,以及细节化的城市生活故事。这得益于本书作者塞缪尔·施瓦茨(Samuel I. Schwartz)对其个人生活体验与交通规划实践经验的巧妙结合。

施瓦茨是美国著名交通专家, 前纽约市交通局(New York City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总工程师,于20 世纪70 年代进入交通规划领域,提出了诸多影响深远的创新理念;同时他也是一位土生土长的纽约人,长期为当地报纸撰写交通主题专栏。

本书融入了作者细致入微的个人体验、精确老道的专业视角和对纽约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城市街道为布景,生动描绘了电车、行人、自行车、汽车的交错碰撞,回顾了汽车文化何以大肆进入城市舞台又逐渐衰落,并对城市多式联运(multimodal transport)的未来进行了前瞻性的思考与预测。

美国何以成为“车轮上的国家”

1657 年,纽约建成了当地第一条用鹅卵石铺就的街道,行人和马车匆匆经过,孩童们则在路上跑闹嬉戏。彼时,街道担负着交通与公共空间的双重角色。然而,随着1908 年第一台T型车从福特工厂大门驶出,“人人有车”的理念得到推广,汽车迅速占领了原本属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大小街道。

在T型车问世仅一年后,先锋城市规划师丹尼尔·伯纳姆(Daniel Hudson Burnham)在为芝加哥制定的城市规划中,明确提出“为汽车提供道路”;1922 年,专业期刊《工程新闻记录》(Engineering News-Record)则呼吁规划师及市民应“彻底改变我们对于城市街道的理解”。

一方面是汽车供应商的攻城略地,另一方面,汽车的大范围普及也倒推了美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建设,其中,美国高速公路系统的建设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汽车文化主导地位的形成。州际公路系统(Interstate Highways System, IHS)的建设形成了细密的公路网络,也为人们离开城市中心、搬往郊区生活提供了可能。

在快速郊区化的时代,汽车象征着自由,这种自由使得人们更愿意离开愈发拥挤的城市,在郊区享受宁静的生活。此后,随着城市的大幅扩张,使用公共交通或者主动交通(即步行或骑行)完成日常生活逐渐变得困难,汽车似乎成为“绝对”的必需品,而美国也成为人们心中“车轮上的国度”。

施瓦茨并非认为汽车本身是邪恶的。相反,他认为人们喜欢的不是汽车本身,而是在当下历史语境下,汽车所带来的的“自主感”。然而,在万千美国家庭享受汽车所带来的情感性、精神性和财务性的自由之时,汽车文化的过分主导也同样带来了诸多严重的城市问题,例如,内城贫困、种族隔离、能源浪费以及城市活力衰退等。

越来越多的人正在经历汽车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而这种情绪的积累也预示着汽车文化可能到来的衰落。施瓦茨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现象,并以“千禧一代”作为切入点对其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千禧一代的“后座叛乱”

21 世纪以来,一场质疑汽车文化主导地位的革命正在悄然发生。施瓦茨首先介绍了理解这一重大变化的一个基础概念,即车辆行驶里程(Vehicle-miles travelled, VMT),这一指标不仅反映了汽车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使用量,更是各种交通规划模型及气候变化预测的重要输入指标。

自20 世纪初期汽车走进万千美国家庭以来,该指标处于持续增长中。然而这一现象在2005年左右发生了逆转——VMT开始下降,并令人惊讶地维持着下降的趋势。

施瓦茨认为“千禧一代”的巨大思想变化将彻底重塑美国汽车文化,甚至有可能使其逐渐消亡。施瓦茨花费了颇多笔墨来介绍、描述以及探讨这群生于1980—2004 年的人对于汽车文化的不同理解。多项数据及调查显示,“千禧一代”正在身体力行地拒绝开车,这并非是由于他们无法负担相应的费用,更重要的原因来源于他们对汽车文化认可度的降低,以及对于城市空间与城市生活的变革性理解。

这一代人正在自发地、抑或成群结队地搬离郊区,重回城市中心,拒绝考取驾驶证,并对公共交通展现出与其父辈截然不同的浓厚兴趣。一个简单的调查数据印证了这一现象:2007—2011 年,18~34岁的人购买汽车的数量下降了30%。

年青一代为何不再为汽车而着迷?

正如前文所说,20 世纪时,汽车的普及前所未有地定义了人们对生活的“自主感”,而进入21 世纪后,“千禧一代”对于“自主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解构,对于他们而言,车轮不再代表自由,恰恰相反,青少年时期的他们在前往课外活动的路上,往往需要在父母的后座上一呆就是若干小时,一部分情况下,车辆成为了家庭焦虑的载体。施瓦茨断言,“千禧一代”逐渐重构了自由的观念,掀起了一场远离汽车的“后座叛乱”。

在这一思想观念的巨变中,年青一代对于“自主感”的定义逐渐演变为:随时随地的高速网络覆盖,有效的公共交通,重回市区的居住选择,网上社交与购物的广泛流行,以及方便快捷的共享出行模式。

城市的未来指向何方

“千禧一代”正在重新定义城市未来,而城市街道将继续作为一切已发生和将发生的城市变化的忠实载体。施瓦茨从未表示汽车是有害的,也并非否认汽车在城市生活中难以替代的现实意义。他巧妙地以“千禧一代”的变革性思想转变作为切入点,探讨城市街道究竟该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生活。

在本书的后半部分,作者充满热情地描述了他对未来城市街道的构想。首先,他提出“道路瘦身”(Road Diets)理念的意义与前景,即通过缩减车道数量和宽度来系统性地降低交通量,并深入探讨了波特兰和旧金山等城市的具体实践。

其次,施瓦茨同样是主动交通的推崇者。当汽车文化逐渐丧失主导地位,人们对于自行车及步行的热情再度高涨,以此重新定义新时代的出行“自主感”。为进一步鼓励和推广主动交通,作者认为多式联运和连通性强的城市基础设施网络将是城市交通的未来。

尽管提及了诸多专业概念,但作者并未深入探讨过多的技术细节或模型结果,而更侧重于故事性的讲述以及对城市未来的构想。在这场引人入胜的纽约城市之旅中,我们仿佛能看到马车、孩童、行人、T型福特车、有轨电车以及共享滑板车以城市街道为布景,穿越时空、交汇碰撞,施瓦茨称之为“历史的意外”,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和见证人。

在本书末尾,施瓦茨号召学者、规划师、政府官员以及每一位市民积极参与到城市街道的重塑中来。城市街道为每一个人而建,理应听到每一个人的声音,而这也是本书贯穿始末的主题。

笔者感悟

街道是城市生活的载体,也见证了不同历史语境下人类移动性的内涵与外延。道路服务于交通,而街道则服务于人们对于美好城市生活的期盼。汽车文化的过分主导地位抢夺了本属于城市居民的路权,而以“千禧一代”为代表的新生力量正在积极加入这场无形的城市生活权力的抢夺中来,并致力于让街道回归城市生活。

回顾历史,城市街道也许曾短暂褪色,但好在它静静伫立,从未离开。放眼未来,城市街道将再度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载体,城市文化底蕴的不息来源,以及城市美好生活的最佳代言。

书目信息

作者:Samuel I. Schwartz

出版单位:PublicAffairs

出版时间:2015

《智慧街道:城市的崛起与汽车的衰落》|吴江月 郑果解读


作者简介

塞缪尔·施瓦茨(Samuel I. Schwartz)

美国著名交通专家,前纽约市运输部公路桥梁工程师,Sam Schwartz Engineering公司初创者、首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库珀联盟、长岛大学、布鲁克林学院兼职教授, 纽约交通运输杂志编辑委员会成员,美国交通工程师学会(Institute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s)委员。1995年,施瓦茨成立了Sam Schwartz Company,专业从事交通运输工程咨询,服务项目遍布全球。2019年,他被评为纽约市市政工程师行业领导者(Municipal Engineers of the City of New York 2019 Industry Leader)。


《城市交通》2022年第五期刊载文章

本书中文版已于2018年5月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译者付垚

《智慧街道:城市的崛起与汽车的衰落》|吴江月 郑果解读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带你读书”栏目更多内容


关注解锁更多精彩

《智慧街道:城市的崛起与汽车的衰落》|吴江月 郑果解读

2022157期

朗读 | 吴江月

编辑 | 王海英  张斯阳

审校 | 耿雪

排版 | 张斯阳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交通):《智慧街道:城市的崛起与汽车的衰落》|吴江月 郑果解读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