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腾讯科技向善创新周 2023 · 首日议程

主题演讲 · 海报
众所周知
当今世界已经有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
预计到2050年,将会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人口在城市中
城市已经成为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与创造
星球城市化的时代已经到来
并将在未来一直持续下去
▼
然而城市的发展类似我们个人层面财富的占有一样
是非常不均衡的
过去一些年我们见证了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大城市集聚
如我们实验室利用2010到2018年
两个时间点的全球高精度人口密度数据
发现过去的八年间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国家的大量城市面临人口流失
▼
我们的另一项研究还显示
未来这种不均衡还会进一步扩大
人口流失的收缩城市在全球将会越来越多
人口流失程度也将越来越深
▼
具体到各个国家,可以看出
世界上主要经济体都有不少收缩城市
美国和中国因为总的城市数量多
收缩城市数量在全球居首
这里的城市是实体城市
而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市长管理的行政城市
当然中国收缩城市的特点是数量多
但是人口流失比例并不高
还少有城市到达中度或重度收缩阶段
那么中国收缩城市在过去一些年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呢?
▼
我们利用多年人口普查资料可以看到
相比2000-2010年
过去的2010-2020年中国收缩城市数量大规模上升
收缩程度也在上升
2022年中国总人口预计达峰
这也昭示着
未来中国收缩城市将会越来越多
人口流失率也预计会升高
▼
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愿意问几个问题
人们都在逃离收缩城市吗,有没有人反向奔赴?
人口流失的收缩城市,是否还有逆转希望?
收缩城市是否有可能提供新的机会?
其实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更需要从当下的科技发展背景开始了解
▼
大家都知道我们正处于第四次科技革命的背景下
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云计算等方兴未艾
非常深刻地影响到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我也经常感慨
如今最先祝我生日快乐的
平时给我发短信打电话的都不是人了
每天我们怎么出行
怎么选择商品和餐厅等等
很多都是非常算法化的
所以在那些人口流失的收缩城市
在这样的背景下,都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根据我们的观察,有一些还是很有趣的
▼
今天我将主要和各位分享三个收缩城市的例子
分别是数字游牧的鹤岗
拥抱科技发展的黑河
以及机器换人的东莞高埗镇
▼
首先是鹤岗
这是我19年夏访问时拍摄的早市的一张照片
▼
这几年,网络上有不少报道
一些一线二线城市的年轻人逃离大城市
去鹤岗找自由
更有人说鹤岗成为了年轻人迁徙的胜地
最近几年形成了鹤岗买房热的氛围,也为此多次冲上新浪微博热搜
▼
那么为什么这些人去鹤岗买房呢?
其实主要是因为低房价的原因
如三四万元就可以买一套房,甚至有报道说是一万五
其实根据我去调研的经验,很多房子位于城市的外围
不少是棚户区改造后建设的新房。右边的照片也是19夏我去调研拍摄的
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卖房
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确实很是让人吃惊啊
▼
鹤岗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呢?
实际上,鹤岗是一座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
曾经是中国的四大煤矿之一
近年来因为资源枯竭,人口流失严重
▼
2010到2020年,常住人口减少了16.7万人
流失率达到了16%,从百万人口俱乐部的名单中被移除
这是我在一个高点拍摄的鹤岗全城一览
能够看到除了林立的高楼,还有一些近处没有拆除的棚户区
▼
鹤岗不光是人口减少,还有结构性人口流失
离开的主要是受到教育的年轻人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2019年夏鹤岗调研那次
在儿童公园里,就没怎么见到儿童,都是老年人
网上也有纪录片对此进行介绍和访谈
右图一位当地老人给我们介绍已经停产的洗煤厂的情况
▼
当然人口流失并不与经济衰退有必然联系
如鹤岗在今年上半年的GDP增速为11%,在黑龙江省排名第三
▼
除了经济发展
实际上近年来鹤岗的人居环境质量也大幅度改善,成绩斐然
如一些棚户区拆除后,因为机会有限
并没有继续搞商品房开发,而是建成了各种绿地
如城市公园、带状公园、体育公园等
近年来绿地面积翻倍
搞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一方面确实近几年发展机遇有限,不需要盖那么多房子
另一方面,绿地建设成本低,老百姓喜闻乐见
对政府来说
这类发展备用地也可以为未来某个时间的再次腾飞作准备。
▼
那么,到鹤岗买房的都是什么样的人呢?
多位实地探访的记者报道显示
从事的工作多是直播带货、翻译、游戏开发等创意工作
属于所谓的数字游牧一族
鹤岗本地
也对互联网+新经济比较支持,建立了基地大楼等
▼
除了在鹤岗从事远程工作创意工作的购房人
还有部分购房人并不去鹤岗,而是放在那里
作为心灵的慰藉
万一哪天在大城市混的不好
还可以到鹤岗躲起来,作为容身之地和栖居之所
这又是否可以称为“房地产的元宇宙”呢?
▼
当年倡导的居家工作SOHO一族
属于远程办公/数字游牧的原住民了
近年来随着技术革命的发展
让远程办公和数字游牧变得越来越可行和普遍
这让类似鹤岗这样的低房价城市,成为了一部分人的选择
这在十年、二十年前的收缩城市是不可想像的
是否意味着
低房价的城市有望成为新时期的“三线”呢?
▼
实质上,游牧是逐水草而居
数字游牧,多是逐风景而居
鹤岗模式创造了一种现象,逐低成本而居
这种现象是否会持久稳定
是否是昙花一现,还需要持续观察
▼
最后留给大家的一个引申问题是
数字游牧的地点选择,本身是否也有不同的档次呢?
如鹤岗、大理、境外海岛等~
▼
下面让我们来到黑龙江省的另一个城市,黑河。
▼
同样,2010年到2020年间
黑河常住人口减少了38.7万人
人口流失率达到了23%
超过了鹤岗
▼
黑河距离俄罗斯边境更近
与俄罗斯的布市就是原来的海兰泡隔江相望
冬季寒冷,可达性有限
这两年中俄黑龙江大桥大桥已经通车
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当然黑河的特别之处在于
多年来一直在拥抱新兴科技,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如早在13年成立了云计算数据中心并对外运营
18年获得了中国黑河汽车寒区试验基地
以及近年来的跨境电商、智慧旅游、农业大数据等
如今已经成为了全国领先的寒区试车小镇
▼
这里展示的是黑河高寒汽车测试的照片
黑河在气候和地形方面具有很好的优势
目前也在向无人驾驶的寒地测试进发
▼
随着中俄黑龙江大桥的通车
黑河与俄罗斯的跨境物流和仓储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自动化程度非常高,部分方面达到了无人化的程度
▼
而俄罗斯的货物到了之后,如何送到消费者手中呢?
黑河建设的软硬件基础设施
大力支持直播带货和跨境电商
上百个主播在线上进行俄罗斯商品的销售
▼
在黑河如此拥抱新兴科技的背景和基础上
我们实验室也有幸与黑龙江省规划院合作
在黑河市国土空间规划中
开展了专门的未来城市专题研究工作
在未来不同阶段
全面探索黑河的城市空间发展如何拥抱技术进步
▼
例如,继续分阶段大力推进智慧高寒试验场建设
并将其与体验旅游相结合,打造车主题体验公园
进而提升高寒试车空间的夏季利用率
▼
以及通过研发孵化、智能制造
仓储物流、新零售和展览体验等路径
促进黑河数字自贸区的建设
▼
刚才说的都是城里的故事
其实在城市外围和农村,也有很多科技赋能的故事
如在农村空置住房中养殖木耳
利用氢气球在松林中的打塔人
机器化支持的蓝莓种植业
以及自动化大面积耕种的农场主新阶层
▼
下面,我们从东北的鹤岗和黑河来到华南东莞
▼
我想我们对东莞的认识
一般多是大量的打工妹和流水线工人
以及多元的制造业
▼
其实东莞作为一个整体,是一个人口增长的城市
10-20年间人口增加了两百多万人
还是一个相当有吸引力的城市
▼
这期间,东莞市33个街镇有32个人口正增长
其中一个特例是高埗镇
出现了人口负增长,是为收缩城镇
▼
过去十年,高埗镇常住人口流失了近五万人
人口流失率超过了五分之一
▼
那么,位于新一线城市东莞的高埗镇
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为什么出现了人口收缩?
▼
其根源在于东莞最大工厂高埗裕元鞋厂的衰落
高峰时期有员工近10万人
甚至被称为中国最大的鞋厂
也曾经是东莞最大的工厂
▼
高峰时期10万人工人,如今差不多只剩下了1.2万人
闲置厂房也租给了其他企业
这也是过去几十年制造业劳动密集型发展的一个缩影
▼
那么,是什么结束了“东莞最大工厂”呢?
背后的原因无外乎几个方面
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涨
Z时代对流水线工作的就业观
当然更值得一说的是机器换人时代的到来
▼
早在2014年,东莞就开始推动机器换人的行动计划
到2018年,作为世界工厂的东莞
已经有八成企业实现了机器换人
▼
高埗紧随其上
累计投入近亿元实施技术改造
促进传统产业升级
通过机器换人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并降低了用工需要
▼
在东莞,能够看到
越来越多初级无趣的工作正在越来越自动化
东莞也在从“东莞制造”向“东莞智造”迈进
▼
根据中山大学李郇教授团队的研究
机器换人在东莞乃至整个珠三角都广泛存在
正在轰轰烈烈地推进中
▼
如上我们回顾了三个人口流失的收缩城镇
在科技变革背景下发生的故事
鹤岗远程办公的数字游牧一族
黑河积极拥抱新兴科技的方方面面
以及东莞高埗镇的机器换人
这也可以初步回答最开始我的几个问题
即那些人口流失的收缩城市
有没有人反向奔赴
是否还有逆转希望
是否有可能提供新的机会
▼
除了这些人口流失的中小城市在充分借力科技革命
一线大城市,也收到了技术变革的深刻影响
产生了很多新的现象
如越来越多被改造为长租短租这种共享居住空间
更有报道说打工人长期住在上海的青年旅馆
作为在大城市栖居的居所
▼
我们最近的研究也显示
受到信息通讯技术影响
通过在线地图和社交媒体等路径
北京这类超大城市的休闲空间如餐厅、娱乐场所等
发生了向上、向外和向内的三种变化趋势
▼
例如传统的城市休闲服务功能多位于一层,是为底商
而互联网、社交媒体、数字口碑等技术赋能下
物质空间中的搜索一部分被线上的信息搜索取代
让位于高层的店铺得以曝光和被人搜索到
借助实时导航和数字地图被访问到
即为向上渗透
有一次一位朋友邀请我
去清华东门外的精酿啤酒屋讨论合作
但是之前我并不知道那个地方
按照导航来到了清华东门外
华清嘉园里面一栋商住楼的十几层
才找到这个隐藏的很深的空间
我想这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吧
▼
大家也可能习惯了一些球类场地、蹦床馆、卡丁车等
因为城里支持那么大的场地越来越少,租金也贵
越来越多这样的场地向外转移
▼
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
传统的商业法则金角银边草肚皮
也因为信息通讯技术的影响
形成了越来越多
位于深巷的地块内部的休闲场所和设施
是为酒香不怕巷子深
是为从沿街商业到地块内部的向内渗透
其实对空间使用的成本降低也有促进作用
▼
这种休闲功能的向上、向外和向内的三种迁徙趋势和现象
使得弱势空间得到暴露和赞扬
技术的发展让城市中更多的空间受益
进而提供了更加低成本的环境
并增加了被访问的机会
▼
看过了这几个城市,下面我愿意作一个小结
▼
总体上,技术进步已经渗透到了各个角落
有一次我去珠峰大本营旅行
帐篷宾馆的老板的女儿
正在用ipad观看英国儿童动画片也是英国的国剧Peppa Pig粉红猪小妹
让我感受到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我们能够看到,技术进步势不可挡
科技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
人口向大城市的集聚趋势,看起来也不可对抗
我也有机会走访过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域的人口收缩城市
一个共同的体会是,管理收缩远比管理增长要复杂得多
而我们今天讨论的科技发展
则带给了收缩城市很多新的手段和发展路径
▼
虽然有很多讨论,如《人类简史》一书
赫拉利提出了技术进步带来的无用阶层的大规模产生
但我想,技术进步,至少让剩下的有用阶层,多了一些选择
如大城市中提供了可以发现的更便宜的空间
小城市也提供了让大家驻留的一段时间
▼
让一些小城市,多了一些选择
作为新时代的角落和沿边之地
让年轻人进可攻退可守
▼
如上是我的分享,作为几个零散的故事供各位参考
当然也只是参考了,否则就回到了所谓的知识分子悖论
倘若我能够把这个事情看的很透和预测的很准确
我就不在清华大学作一个普通的教师了
谢谢!
▼
更多演讲信息,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获取:

更多内容,请点击微信下方菜单即可查询。
请搜索微信号“Beijingcitylab”关注。

Email:BeijingCityLab@gmail.com
Emaillist: BCL@freelist.org
新浪微博:北京城市实验室BCL
微信号:beijingcitylab
网址: http://www.beijingcitylab.com
责任编辑:张业成、洪齐远、李伟健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城市实验室BCL):衰退与变革——从三个人口收缩城市的科技赋能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