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第一季度例行发布会上获悉,天然林保护修复工程实施20多年来,我国天然林面积增加3.23亿亩、蓄积增加53亿立方米,天然林保护修复体系和制度体系全面建立,生态功能显著提升。
据悉,天然林保护工程是我国林业从“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保护建设为主”的重要标志。该工程于1998年启动试点,2000年全面展开,采取严格森林管护、有序停伐减产、培育后备资源、科学开展修复、有力保障民生等措施,历经试点和两个10年期建设,到2020年底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5000多亿元,工程建设范围由重点区域扩大到全国31个省(区、市),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由停伐减产到全面停止,累计减少天然林采伐3.32亿立方米。
数据显示,我国天然林单位面积年涵养水源量、固沙固土量分别比工程启动前提高了53%和46%,天然林生态系统有效恢复,有力改善了野生动物栖息地环境。国有林区总产值由1997年82.25亿元增加到2020年491.72亿元,一、二、三产业产值比例由1997年19∶69∶12调整到2020年37∶28∶35,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林区民生得到持续改善,人民群众植绿护绿,生态保护意识明显提升。
2012年,按照国务院关于构建木材安全保障体系的要求,我国启动了国家储备林建设工程。十年来,累计落实建设资金1400多亿元,建设国家储备林9200多万亩,工程建设区总蓄积增长2.7亿立方米,通过国家储备林累计产出木材约1.5亿立方米。国家储备林建设提供就业岗位总数超过360万个,木材产出收入超过了1500亿元,依托国家储备林开展的绿色产业实现经济收入近100亿元,有效助推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
下一阶段,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以创新投融资渠道、建立新型产权模式和经营模式为重要途径,推动国家储备林建设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将建设国家储备林3600万亩以上,增加蓄积7000万立方米以上。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我国天然林面积增加3.23亿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