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学术动态(Planning Reviews)”栏目,推介国内外学术书籍和文献报告、关注国际研究动态和前沿热点、分享规划案例研究。本期“城乡交通与市政基础设施”专栏,向大家推介一篇关于老年友好步行空间的研究文献。
(专栏编辑:卓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老年人可以在哪里步行?以空间多标准方法增加城市步行可达性
来源:GAGLIONE F,GARGIULO C,ZUCARO F. Where can the elderly walk? a spatial multi-criteria method to increase urban pedestrian accessibility[J]. Cities,2022,127:103724.
1. 研究背景
欧盟最近的人口预测估计,老年人口抚养比在未来40年可能会翻一番以上。未来的城市需要对老年人“更具包容性、可达性和效率”。步行是老年人获得城市服务和积极参与社区生活的主要方式,步行友好的建成环境特征也成为当下城市可达性的重点研究领域,必须改善城市地区的物质空间和功能组织,为老年人和其他弱势群体开发舒适和安全的步行路径。欧盟和世界卫生组织的“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项目等都鼓励通过提高城市建成环境质量来改善行人步行。
步行可达性可被定义为无障碍地步行到达一个地方的可能性。本研究认为,城市步行可达性也包括促进人们步行的建筑环境特征,考虑因素包括行人个体特征、功能和服务的布局、街道物理特征,以及影响人们感知和路径选择的因素。衡量街区的老年友好程度需要从城市整体和系统的角度来看并考虑建成环境的整体质量。
2.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支持政策制定者确定步行环境最需要改善的区域,提升老年人对主要城市服务的步行可达性,以鼓励老年人步行出行,促进积极老龄化。
研究首次将多标准决策分析(MCDA) 与空间分析相结合,提供了一种定性与定量方法;然后通过敏感性分析,验证与行人路径特征相关的舒适和愉快程度,从而评估在一个街区步行的吸引力。在地理信息系统(GIS) 中确定了步行性指数,作为支持当地决策者的决策工具。
3. 研究方法
3.1 德尔菲法
分析之前首先进行了全面文献综述并应用德尔菲法,筛选出微观尺度上衡量老年人城市可达性的变量及其相关性和可靠性,分为3类:①物理特性(道路坡度、人行道宽度、人行道坡度、过境点);②与安全感相关的特征(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照明密度、电梯);③城市环境特征(绿地、全景点、支路、长凳)。
变量均作二分处理,如是否有该设施。由于物理特性不满足步行条件的情况下老年人就无法步行,因此①只作为筛选道路是否可以步行,②③则用于评估可步行道路的可达性。然后通过对100位专家的调查成对比较评估②③中8个变量影响老年人选择人行道的重要程度,以获得应用于后续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分析分数。
3.2 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
模糊层次分析是多标准决策分析的一种方法,用于计算所考虑变量的权重,以量化与步行性相关的每个变量的相对重要性。在标准层次分析法(AHP) 传统的Satty量表基础上进行分数三元组模糊,将专家调查给出的重要程度转化为模糊分值,可以克服与用户活动选择和旅行模式相关的不确定性和主观性(如不同出行活动、不同出行人群等)。
3.3 敏感性分析(sensitivity analysis)
敏感性分析允许评估输入值权重变化和假设对最终输出的影响,以确保模糊层次分析输出权重在一系列不同领域的一致性和广泛适用性。
3.4 空间分析——步行吸引力指数
将模糊层次分析的权重和物理变量的值与GIS中的行人网络相关联,计算出街区的步行吸引力指数,并用自然间断法分3类可达性高中低的社区,然后使用GIS网络分析工具根据对老年人的“友好程度”对研究区域的行人网络进行排名,最终可以根据适合老年人步行程度的不同提供决策建议。
4. 研究结果
首先德尔菲法得出了8个变量的单一权重,其中与安全性相关的4个特征权重更大,其次是城市环境中的绿地及长椅的存在。
然后模糊层次分析法将获得权重的变量一一成对比较,构建矩阵,得出8个变量的几何平均模糊权重。在归一化和加权后,得出全局变量权重。
而后通过敏感度分析,对与行人特征相关的存在扰动的变量进行实验,发现部分变量权重的变化没有显著影响其他变量的全局影响度,因此可以说模糊层次分析法评分是一致和可靠的。
最终计算步行吸引力指数,敏感度分析和模糊层次分析证实的较高置信度使我们可以根据物理特征计算行人网络的步行吸引力指数。
该方法在那不勒斯的阿雷内拉(Arenella) 和沃梅罗(Vomero) 两个地区进行了测试,根据步行吸引力指数对两地区的行人网络进行可视化分类,分出高、中、低吸引力三个等级的街区。然后将步行性指数值与老年人感兴趣的服务的定位和分布相关联,如经济服务、卫生服务、商业服务、休闲服务,得出相应街区的针对性改善策略。
5. 结论
这项研究的结果允许通过对城市服务的分布位置以及人行道的吸引力进行综合分析,在微观尺度上定义可达性水平。本文描述的进一步研究步骤集成不同多目标决策、统计和GIS分析类型的方法,这种方法允许通过考虑人行道的几个特征来定义对主要城市服务不同程度的步行可达性,例如老年人在行走时感知的安全感,以及步行道的可用性和吸引力。
模糊层次分析技术对于分析空间规划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可以有效地权衡影响行人可达性的众多城市特征,以支持规划者和决策者的复杂决策,包括竞争标准。将这一过程与GIS技术相结合,可以获得实用的步行指数,以帮助实现社会包容和老龄化友好的目标。
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首要问题是缺乏对于老年人群体的直接调查,其次是研究涵盖的特征变量有限,未来版本的步行指数可以将老年人行走距离等更广泛的特征纳入考虑。
(供稿:孙卓,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文为《城市规划学刊》原创文章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
识别二维码 订阅本刊2017-2021年电子阅读版
URBAN PLANNING FORUM Since 1957
创新性、前瞻性、学术性
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投稿链接:http://cxgh.cbpt.cnki.net
Email: upforum@vip.126.com
电话:021-65983507
传真:021-65975019
微信号:upforum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学刊upforum):【学术动态】老年人可以在哪里步行?以空间多标准方法增加城市步行可达性 | 202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