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聚焦村庄规划,这期UP论坛的内容都在这里→

聚焦村庄规划,这期UP论坛的内容都在这里→


2月28日,今年首次国土空间规划UP论坛以“村庄规划引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主题通过在线直播的方式召开。论坛围绕四川、江苏、上海、浙江杭州、广西北流和江西赣县夏潭村的规划实践,从省、市、县、乡村4个层面探索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施管理,共同探讨新形势下村庄规划支撑乡村地区全面振兴的有效路径。


《中国自然资源报》记者从论坛上获悉,自然资源部门自2019年以来围绕“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施管理开展了一系列探索,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地方实践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坚持农民为主体、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坚持因地制宜和有序推进,按照全域全要素的规划编制要求,统筹优化农村各类功能布局。


与会者认为,当前村庄规划编制实施管理要从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出发,更好地发挥空间统筹协同作用,更好地发挥“多规合一”改革优势,推进规划技术与土地政策创新融合,鼓励从更高起点上探索以乡镇为单元整体编制和完善村庄规划,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党的二十大作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部署,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


地方实践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依据县乡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在“三区三线”、历史文化保护线等国土空间规划底线管控要求基础上,持续优化乡村生活空间、农业生产空间和乡村生态空间,拓展乡村多元价值,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空间保障。


江苏省在村庄规划编制实施中,集成运用和释放自然资源政策红利,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探索高质量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的实施路径。其中,镇村布局规划确定的规划发展村庄是未来乡村发展和人口集聚的主要空间载体,涉农资金项目、新增用地等资源要素都向其倾斜。


浙江省当前正在建设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杭州在市域层面规划共富带,如以淳安县下姜村、余杭区青山村等富有发展潜力和特色历史人文资源的乡村为主体,将周边景区景点等生态景观资源串珠成链,点轴联动,形成全域乡村共富带格局。

 

强化县域统筹,优化乡村空间要素布局

 

此次UP论坛上,将乡村规划融入更大区域发展格局,在县域统筹的层面上优化乡村空间要素布局,成为探讨交流的重要内容。与会者认为,应依据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构建开放式、集约型、网络化的镇村空间总体布局,按照以城带乡、城乡融合的县域空间统筹发展思路,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上统筹村镇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人文和生态资源布局、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空间布局,进而打通城乡之间的要素流通瓶颈,推动乡村资源高效配置、产业融合发展、环境和谐优美。


上海的乡村地区,既是超大城市发展的稀缺资源,也是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地。为此,上海建立了“郊野单元村庄规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郊野地区空间规划统筹和实施平台,持续推进以行动为主线、衔接管理需求的全域全要素郊野乡村地区空间规划实践和治理路径探索。


四川在县域空间统筹中,充分尊重县域自然地理格局,打破行政区划和建制界限,划分乡村片区,强化确保片区在自然环境禀赋上相对一致,推动片区之间形成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格局。如丹巴县“四水归一河”,呈现单中心、线性发散状空间结构,在片区划分中沿五个流域划分形成县域片区基本轮廓,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

 

坚持因地制宜,立足资源禀赋编制村庄规划

 

从实践来看,村庄规划怎么编、编得好不好,村民最有发言权。与会者提出,村庄规划要厘清资源资产关系,把握乡村空间特征和风貌特色,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分析总结村庄演变发展规律,有效了解群众意愿需求,让村庄规划适应高品质生活,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生产需要,有利于提升村庄生态空间多元价值。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夏潭村在村庄原建设用地布局内,由于山区地形特殊,很多空间边界不清,难以辨识管理。自然资源部派驻的驻村第一书记引导村民参与,实地逐地块踏勘,按照“盘活边角闲置地,保障合理宅基地和产业发展需求”的思路,最终清晰地划定村庄建设边界。


广西推行全民参与编制的村庄规划模式,“把规划还给乡村,把设计还给农民”。北流市选派乡村规划师以“1个规划师挂点1个镇”的形式分配到各镇,进村入户。同时,借助村庄规划编制软件和手机APP征求村民意见,发动村民从规划编制、项目策划、建筑设计、施工建设等全方面参与村庄规划编制实施管理全过程,确保规划接地气、顺民意。

 

加强融合创新,激发村庄发展动力和活力

 

村庄规划如何与土地政策融合创新,也是此次UP论坛探讨的热点。与会者认为,应打通村庄规划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工作,优化现状耕地、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在此基础上,探索建设用地混合使用、农业与生态空间复合利用、市场化配置农村土地要素,规划留白与流量管理相结合,分区准入与正负面清单相结合的管控引导机制。


广西北流市通过编制村庄规划,全面梳理挖掘可腾退的闲置宅基地等建设用地潜力,并按照全市域农村建设用地总量控制的要求,统筹安排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布局、用途和规模,探索宅基地有偿退出、盘活闲置建设用地、流转整治撂荒地等途径,盘活“沉睡”的土地资源。


江西要求,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以及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用地等重点地块需编制控制图则,按照相关要求细化至三级地类并明确管控要素,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夯实规划基础。赣县区白鹭村村庄规划拟安排2处用于古村旅游发展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充分衔接古村特色风貌管控要求,在重点图则中落实提出核心控制性指标。

 

发挥数据优势,推动村庄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

 

大数据时代,如何发挥数据优势,推动实现村庄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与会者认为,各地应以国土“三调”及年度变更调查、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土地经营权登记颁证等形成的法定数据成果为基础,以规划“一张图”系统为平台,形成操作简洁、上下贯通的数字化村庄规划管理方式。


杭州市淳安县汾口镇,在乡村单元详细规划的层面,利用国土“三调”、林业调查、耕地调查等取得的数据,构建完整的乡村单元数据库。上海探索建立“多规合一”规划数据库,并与政务管理平台联动,促进各类乡村基础信息、自然资源调查、国土空间规划、建设项目审批等数据融合应用,从而形成规划编制、行政审批、动态监测、定期评估、预警反馈、调整修正和实施监管的全流程管理机制。


论坛上,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国家乡村振兴局开发指导司的相关负责人发言探讨,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专家对地方村庄规划实践进行点评交流。本次论坛由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部乡村规划与治理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

记者:方黎明 阎炎
新媒体编辑:赵志坤


聚焦村庄规划,这期UP论坛的内容都在这里→
聚焦村庄规划,这期UP论坛的内容都在这里→
聚焦村庄规划,这期UP论坛的内容都在这里→
聚焦村庄规划,这期UP论坛的内容都在这里→
聚焦村庄规划,这期UP论坛的内容都在这里→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聚焦村庄规划,这期UP论坛的内容都在这里→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