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首次,AI绘制封面 |《规划评论》2023年第1期

首次,AI绘制封面 |《规划评论》2023年第1期


文末互动有礼

参与文末话题互动,有机会获得深规院周边大礼包。


首次,AI绘制封面 |《规划评论》2023年第1期


封面备选图

( Midjourney生成)


首次,AI绘制封面 |《规划评论》2023年第1期
首次,AI绘制封面 |《规划评论》2023年第1期




首次,AI绘制封面 |《规划评论》2023年第1期


写在AI元年的话

伴随着ChatGPT的横空出世,其背后革命性的人工智能技术引发全社会的热议,数月之后,GPT-4的推出再次令全世界的人们震撼。比尔·盖茨更是在最新发表的文章中写道:“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开启,并将改变人们工作、学习、旅行、医疗和交流的方式”。2023年可以称为AI元年。


在本期杂志编撰的过程中,单樑副院长提出,我们的《规划评论》也要与时俱进,建议我们先在杂志封面封底的插画制作上引入AI绘画技术,并以此为契机探索更多人工智能技术在规划设计行业中的应用,与世界同步进化至AI时代。

与我们杂志长期合作的深圳知名漫画家青松漫画对此同样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快速投入到AI封面的学习与创作中。经过对比,青松漫画选择AI制图工具Midjourney辅助生成本期《规划评论》的封面。通过向其输入大量包括关键要素、插画风格等在内的文本描述,如“一座公园的城市,有高山,有高低错落的高楼大厦,有大海,海上有人在游泳,有绿树,有人在绿色海边小路骑自行车,有人牵着狗,路两边有树和花,扁平化插画风格,平涂色彩……”,同时对AI进行喂图训练,即向Midjourney提供多张参考图用于训练模型,在此基础上对AI自动生成的图像进行反复多次调试后生成最终封面作品。此外,封底我们尝试运用Draft来制作,通过使用“白日、绿意盎然的城市、城市天际线、空中花园”等一系列关键词以及河流村庄模板生成了封底作品。

首次,AI绘制封面 |《规划评论》2023年第1期
首次,AI绘制封面 |《规划评论》2023年第1期
首次,AI绘制封面 |《规划评论》2023年第1期
首次,AI绘制封面 |《规划评论》2023年第1期

△ Midjourney(前2)/ 文心一格(后2) 生成图片

在与青松漫画共同学习、制作本期插画的过程中,我们体会着实实在在的进化——画家从传统的以“画笔”为创作工具,转为通过向计算机输入“场景提示词”,由AI理解并自动生成图像,这让我们体会到:传统设计工作正在进入全新的创作模式!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城市规划设计师在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基础上,能够更加便捷高效地将构思转换为具体演示。并在AI的辅助下对比多种潜在方案,从而拓展设计思路,使得AI成为设计师在创意实现过程中的得力助手。


AI时代的快速到来为社会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给人们带来危机感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AI技术在规划设计行业令人惊叹的潜能和价值。“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创新必退出历史舞台”,我们要主动拥抱AI时代,不断保持我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思考力,与时代共同进步,让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规划设计,从而推动规划设计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首次,AI绘制封面 |《规划评论》2023年第1期


新时期城市转型发展的路径探索

专题特邀组稿人:


伍炜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副总规划师。

肖鹏飞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五所副所长。


首次,AI绘制封面 |《规划评论》2023年第1期


新时期,新探索

©伍炜

我国城镇化进程发展迅速,伴随而来的是更为复杂的城市问题,传统的城市认知与规划技术方法往往不能充分捕捉如此快速和压缩化的城市特征。自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在规划理念和方法上不断创新以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指导性以来,城乡规划编制与实施的变革探索一直在进行。本期《规划评论》以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五所的实践项目为例,聚焦城市转型发展背景下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等系列规划在规划理念与规划技术上进行的探索与创新,以应对规划的变革,将新技术、新方法、新政策运用到实践中。


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与发展规划的协同机制探讨

/ 郭振松

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改革中,国土空间规划与发展规划协同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尤其在市县级层面二者的联系更为紧密。本文尝试从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管理等方面出发,探讨性提出战略目标协同、要素配置协同、空间布局协同与规划机制协同四方面的机制建议,促进国土空间规划与发展规划的协同发展,从而进一步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支撑作用和发展规划的引领作用。


首次,AI绘制封面 |《规划评论》2023年第1期


以渐进式路径推进生态城镇化——对国土空间规划三线管控下裕民县发展困境的思考

 / 蔡天抒  肖鹏飞  伍炜

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到“三区三线”的划定与管控,都是中央政府维护国家生态屏障、保障国家战略资源的治理手段,但限制或禁止开发区的管控要求具有极强的外部性,对地方经济发展、本地农牧民生计影响重大。本文以新疆塔城地区裕民县为例,提出以渐进式路径推进生态城镇化,利用好“窗口期”与“生态补偿”的红利,培育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在县(市)内生动力:一是不同时间节点实施差异化“三区三线”管控;二是合理制订近中期实施目标与实施路径。


首次,AI绘制封面 |《规划评论》2023年第1期


大都市圈边缘高铁片区的站城融合开发策略探索——以赣深高铁仲恺站片区为例 

 / 雷李彬  肖鹏飞

如何抓住高铁带来的交通红利和区域红利?大都市圈边缘地区的高铁片区需要以站城融合为导向,充分对接所在地区的核心功能,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服务竞争力、生态环境竞争力,增加对人才和企业的吸引力,真正成为大都市圈高频次、中短距离、高时间价值客群的目的地。本文以仲恺站片区站城融合的开发为例,探索面向区域产业协同、生态形象彰显、交通要素链接、公共服务升级的开发策略,以期为类似区位高铁片区的站城融合开发提供借鉴。


首次,AI绘制封面 |《规划评论》2023年第1期


城市更新利益博弈可视化模型的构建——以深圳城市更新为例

 /何任翱

城市更新作为存量时代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全球经济下行叠加三年疫情影响的背景下,不同城市均面临城市更新工作动力不足的问题。本文以深圳城市更新为例,从城市更新的价值规律出发,剖析城市更新深层次利益机制,尝试引入利益博弈可视化模型,以快速识别不同主体增值收益情况,为政府主动调控城市更新项目利益分配机制提供明确指引,也为政府后续制定城市更新相关政策和采取针对性的纾困解难办法提供一些参考。


首次,AI绘制封面 |《规划评论》2023年第1期


基于多源数据利用的泉州市公园绿地适建性分析 

/黄京  林曼妮

本论文在分析公园绿地的价值效益基础上,根据目标建立起适建性的评价体系。本研究选取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层次分析法需要通过找出影响目标决策的各项影响因素,将各组成因素按照关联或隶属关系分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通过专家咨询和调查判断各要素对于上一层元素或目标的相对重要程度,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从而求得各元素对上一层的优先权重。


首次,AI绘制封面 |《规划评论》2023年第1期



首次,AI绘制封面 |《规划评论》2023年第1期


城乡等值理念下城乡融合发展路径——以宁波市澥浦镇为例

/ 张东洋  唐朝阳  胡州翼

本文以宁波市澥浦镇城乡结合地区为实践,梳理了城乡等值理念下规划逻辑,认为实现城乡等值要践行生态集约、人本导向、文化尊重、协同共治四大规划原则,要转变规划思维,构建多方参与的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发展平台,在空间整备、空间规划、空间运营各发展阶段落实等值思维。


首次,AI绘制封面 |《规划评论》2023年第1期


面向人民需求的商圈规划设计研究——以深圳龙华超级商圈为例

 /王念  林忠健  母少辉 

龙华区作为与深圳中心城区差异化分工的城市复合型功能单元,片区高度建成,在地人口呈现基数大、学历高、年轻化、新深圳等特点,业态消费也以市井生活消费与新兴商业并存为主要特征,带来消费场所需求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本文通过对龙华超级商圈片区的人本需求与多样性的业态分布进行强关联分析,识别出代表不同空间治理模式的三类城市特征空间——“街市”“街坊”“街巷”,建立从底层零散生长到长期价值结构转换的空间蓝图,增强龙华超级商圈的城市性。


首次,AI绘制封面 |《规划评论》2023年第1期



首次,AI绘制封面 |《规划评论》2023年第1期


寻根深圳  韵染鹏城——深圳市特色风貌保护区保育与活化策略研究探索

 / 周晋  王鹏  罗羽婷

本研究旨在寻根溯魂,建构以“大历史观”为导向的时代特征共识,探索以“新遗产观”为导向的历史文化保育体系,树立以“活态保育观”为导向的保护传承方法,针对中国乃至全球都会区速生城市普遍存在的“城市发展与历史保护尖锐对立”矛盾贡献先锋、实验的解决方案。


首次,AI绘制封面 |《规划评论》2023年第1期


原生  共生  新生——南头古城综合整治背后的规划故事

/ 王鹏  谢朝阳

南头古城作为沿深南大道文化消费轴和深圳湾文化产业带起点,在规划功能上将集聚创意办公、创意消费与文化交流展示三大功能,进一步完型南山区文化产业空间格局,点燃南山的创意力量。同时,南头古城将作为深圳湾文化走廊与南山生态休闲绿脉上的人文活力枢纽,其开放性的公共空间、慢行系统将融入城市休闲网络。规划提出六项设计构想——九街城脉、文化聚场、城迹游园、创意坊巷、口袋绿洲、共生邻里,让古城成为能够让人走街串巷、体验街市情怀、感知历史脉络的“活态博物馆,故城桃花源”。


首次,AI绘制封面 |《规划评论》2023年第1期


烟火气与都市范——盐田旧墟镇的复兴之旅

/ 盛成

盐田旧墟镇进行城市更新,将由一个滨海小镇蜕变为一个具有渔港风情的现代国际化滨海城区,旧墟镇将会更有都市范、国际范,会更加活力多元、时尚新潮。烟火气与都市范,两种截然不同的特性,将会在盐田旧墟镇融合并迸发出新的火花。

首次,AI绘制封面 |《规划评论》2023年第1期


南渔村:南澳湾畔  渔港小镇

南澳墟镇是深圳海洋文明的重要坐标,地处大鹏半岛月亮湾之滨。南渔村地处南澳墟镇内繁华地段,面积0.096平方公里,是一个墟中村。村庄拥有绮丽的滨海风光、山海交融的空间特色和独特的本土渔村文化,与香港东坪洲岛隔海相望,是深圳最具全局滨海风貌的特色小镇。


首次,AI绘制封面 |《规划评论》2023年第1期


首次,AI绘制封面 |《规划评论》2023年第1期


深圳特色文化街区:留下记忆,留住乡愁

以文化城,以文兴业,润物无声,深圳在着力塑造与经济地位相匹配的文化形象。近年来,深圳通过聚合“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时尚”“文化+科技”“文化+生态”等多种主题,传承文脉的城市文化新空间,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强支撑。

首次,AI绘制封面 |《规划评论》2023年第1期

#本期互动话题#


在评论区续写留言,点赞、在看

谈谈你对ChatGPT的看法


人工智能已开启新一轮的科技革命

关于ChatGPT 你怎么看?

你觉得它将带来什么影响?


5份好礼等你领取

截至2023年4月17日20点

我们将选取5条优质评论

(字数大于100字)

每位精选评论者将获得

最新一期《规划评论》*1

深规院2022年度作品集*1

便携帆布袋*1  or  定制书签尺*1



首次,AI绘制封面 |《规划评论》2023年第1期



(点击关注)

           供稿  丨 规划评论编辑部

 编辑   |  张志杨

校对  丨 何  瑜

校审   |  李  晨



首次,AI绘制封面 |《规划评论》2023年第1期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UPDIS共同城市):首次,AI绘制封面 |《规划评论》2023年第1期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