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迎接第33个全国“土地日”,2023年6月25日,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以下简称“规划院”)与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北规院”)、北京市规自委、北京城市规划学会联合举办“国土政策对话”(第3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土地要素保障”主题研讨会。此次会议是规划院与北规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联合组织开展的第一次大型活动,以北京市为着眼点,从规划、产业、土地、就业、生态、运营等6个方面的政策发展角度,研究探讨如何在构建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更好的发挥土地要素保障作用。会议由北规院石晓冬院长主持。规划院冯文利院长出席并致辞,邓红蒂副院长出席并参与讨论。来自首都各界的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围绕如何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贯彻全面节约战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较少的资源消耗支撑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冯文利院长在致辞中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是统筹发展和安全,让产业经济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中稳健前行。
安全是发展的基础,稳定是强盛的前提。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也是生态空间、农业空间、文化空间以及产业发展空间的重要载体。“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理念需要一以贯之的坚持下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不断增加的不确定因素,只有统筹好产业发展与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以及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顺利实现。
当前各类用地空间冲突明显,发展用地和保护用地高度重合。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加快推动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国土空间规划和“三区三线”为依据,统筹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稳步支撑产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二是优化国土空间结构布局,促进产业经济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全面贯彻《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有关部署,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等功能空间,提升国土空间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形成生产空间高效集约、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国土空间格局,是当前各地面临的主要任务。
要协调优化各类新型基础设施和创新产业空间布局,完善覆盖全域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整体布局的用地保障,以优化产业空间结构和用地供应机制来促进产业经济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三是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完善促进现代化产业发展的土地要素保障机制。
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深化“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测合一、多验合一”改革,优化产业用地供应方式,全面构建“空天地网”一体化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监管系统,着力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坚持以“存量”换“增量”,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力度,创新存量用地盘活政策,引导和倒逼地方盘活存量土地。实施以“地下”换“地上”,推进土地使用权分层设立,促进城市地上与地下空间功能相协调。

文章来源: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
为迎接第33个全国“土地日”,2023年6月25日,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以下简称“规划院”)与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北规院”)、北京市规自委、北京城市规划学会联合举办“国土政策对话”(第3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土地要素保障”主题研讨会。此次会议是规划院与北规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联合组织开展的第一次大型活动,以北京市为着眼点,从规划、产业、土地、就业、生态、运营等6个方面的政策发展角度,研究探讨如何在构建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更好的发挥土地要素保障作用。会议由北规院石晓冬院长主持。规划院冯文利院长出席并致辞,邓红蒂副院长出席并参与讨论。来自首都各界的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围绕如何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贯彻全面节约战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较少的资源消耗支撑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冯文利院长在致辞中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是统筹发展和安全,让产业经济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中稳健前行。
安全是发展的基础,稳定是强盛的前提。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也是生态空间、农业空间、文化空间以及产业发展空间的重要载体。“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理念需要一以贯之的坚持下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不断增加的不确定因素,只有统筹好产业发展与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以及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顺利实现。
当前各类用地空间冲突明显,发展用地和保护用地高度重合。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加快推动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国土空间规划和“三区三线”为依据,统筹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稳步支撑产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二是优化国土空间结构布局,促进产业经济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全面贯彻《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有关部署,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等功能空间,提升国土空间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形成生产空间高效集约、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国土空间格局,是当前各地面临的主要任务。
要协调优化各类新型基础设施和创新产业空间布局,完善覆盖全域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整体布局的用地保障,以优化产业空间结构和用地供应机制来促进产业经济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三是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完善促进现代化产业发展的土地要素保障机制。
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深化“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测合一、多验合一”改革,优化产业用地供应方式,全面构建“空天地网”一体化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监管系统,着力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坚持以“存量”换“增量”,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力度,创新存量用地盘活政策,引导和倒逼地方盘活存量土地。实施以“地下”换“地上”,推进土地使用权分层设立,促进城市地上与地下空间功能相协调。

文章来源: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国土空间规划):“6.25全国土地日”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与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举办“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土地要素保障”主题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