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活方式「吸引」年轻人
2. 城市特色「留住」年轻人
3. 城市产业「成就」年轻人
4. 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总结
作者 | 1/6图片工作室
「抢人大战」对于各城市来说,已不是抢不抢得问题,而是抢不抢得到的问题。
▼ 2021—2022部分城市人口增幅对比
当然,城市人口增速放缓,有疫情,人口负增长,部分城市刻意控制的客观因素。但对于绝大多数城市来说,主要原因还是在沿用旧发展模式,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足,即便引来人也留不住,亟需调整为新发展模式。
▍从「产-人-城」到「城-人-产」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资源、要素驱动的一次城市化,向以创新、人才驱动的二次城市化转型期,也就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阶段。
▼ 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从年轻人的视角考虑他们需求 | 摄影@常瑶
这是什么意思呢?
▍年轻化的生活方式
年青一代被称为Z世代,他们是彰显个性的一代,兴趣广泛的一代。他们身上有很多个性标签,如宠物、汉服、电音、游戏、戏剧、极限运动等等。正是因为拥有1+N的多重身份标签,他们又被称为「斜杠青年」(Slash,中国有超过8000万人)。
*自组织:无序系统中各部分之间局部相互作用,形成了某种形式的整体秩序,供给充足时,该过程无需任何外部主体控制即可自发进行。
▼ 年青一代兴趣爱好广泛
年轻人共同关心的主题是什么呢?答案是生活方式。
▼ 在年轻人「蹲」城指南TOP20中,4大超一线城市只有广州勉强上榜,这对于其它具有生活优势的城市来说是个好趋势
正如IDG资本李丰所言:「这些年轻群体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巨大转变。和前辈人不同的是,这一代人的物质基础和家庭环境都比较好,这让他们对物质本身的基础追求没有那么大的欲望,更愿意做符合他们习惯或者文化的事情。」对于Z世代而言,理解他们对生活的诉求,就是抓住了他们的刚需。
▼ 成都「巴适」的生活
再比如,在美国科技人才、企业离开加州的「科技大出走」中,最大受益者是德州的奥斯汀。该市是美国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人口连年增长,被福布斯评选为「最适合年轻职业者的城市」。
▼ 吸引年轻人的奥斯汀
▍人才吸引系统的3个环节
需要强调的是,在新发展模式下,城市如何持续地吸引年轻人是一个系统工程,构建生活方式只是初始条件。青年发展型城市的人才吸引系统,至少包括以下3个环节——以生活方式「吸引」年轻人;用城市特色「留住」年轻人;借城市产业「成就」年轻人。
01
生活方式「吸引」年轻人
构建生活方式,仅有「空间」远远不够,只有「内容」的成功,才能产生吸引力!只是生活内容过于宽泛,应该选择哪些方面入手?「烟火气」「生态」无疑是2个极为有效的抓手。
1. 有烟火气的生活方式
「烟火气」,特别是以烟火气为代表的 「夜经济」已经是每座城市的标配。可以说,有了「夜」不一定能抢到年轻人,但是没有「夜」则一定抢不到年轻人,夜生活是他们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 有烟火气的夜经济,成为各地的标配 | 摄影@李鸿
▍夜色食堂
夜经济少不了美食,但成就夜经济的并不在于吃什么,而是如何吃出「烟火气」。比如日本有「穿在东京,吃在大阪」的说法,大阪是能让人「食倒」(指在食物上花费太多而陷入经济危机)的中心,而大阪的美食中心则是道顿堀,这里也是城市夜经济的代表,年轻人前往大阪的必到之处。
▼ 道顿堀的「名片化」的美食环境
其次是「餐后期待」:在美食环境基础上,允许商家在河岸两侧开展各类商业活动,将滨水区营造为活力中心。加强河岸与周边「小街区、密路网」肌理地融合,引导食客们进入周边历史街区漫步,体验区域的文化魅力。
▼ 道顿堀滨水区的活动,以及周边商业化的街巷
可以说,道顿堀的夜经济是以线带面,通过区域内的联动,营造出魅力化的烟火气。
▍夜色City walk
City walk(城市漫步),已成年轻人认识一座城市的必备方式。
▼ 夜色才是City walk发挥最佳吸引力的时段
比如京都,有4000多座古建、2000多座寺院,如此高的历史建筑密度非常适合City walk,但是绝大部分古迹夜间停止营业,这影响了城市夜经济的发展。
▼ 鸭川夜间的川床
再比如,东山区重点更新的「花见小路」,原本是本地人夜生活聚集区,更新后很多店铺还保留着「谢绝初次客人」的传统,需要由熟客带才能进入,这引发年轻人的好奇心理。花见小路最神秘的莫过于歌舞伎,白天很难见到她们的身影,而夜间在街区邂逅她们的概率会高很多,引得游客来此试试运气。
▼ 花见小路
其二,夜探老手艺:在老城区的商业业态上,重点突出本地特色的瓷器、熏香、点心等「地产地销」的伴手礼,借助商品展现区域的文化属性。
▼ 夜间的特色商业
像八坂神社前的四条通,专门为这些特色店铺设计了风雨廊,增加漫步的舒适性。街道还建有夜间营业的汉字博物馆,增加夜间漫步的趣味。概括来说,京都夜色City walk是通过高密度的「传统重现」吸引年轻人。
▼ 夜间的汉字博物馆
2. 有活力的绿色生活
对于城市来说,生态、公园建设已成为必修课,但这也是考验财政的「维护黑洞」。
▼ 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公园露营,对管理方来说是负担
日本Park-PFI(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制度,很好地解决了生态、资金、需求间的平衡,使公园成为年轻人的生活中心。
▍公私合营,激活绿色空间
Park-PFI制度,起因是日本政府希望能够为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的城市们,引入新活力,让城市公园从「千篇一律」转向「千园千面」,增加对年轻一代的吸引力。
▼ Park-PFI制度示意
例如,名古屋久屋大通公园以年轻人喜爱的户外运动为切入点,将公园升级为「都市户外」中心——久屋大通公园与户外品牌「雪峰(snow peak)」合作,打造了集「户外露营+餐饮+室内露营+产品展销」功能于一身的商业综合体;还有主打乒乓球主题的4 NAGOYA等,年轻人在这里不仅能看到商品的应用场景展示,还能亲身体验其魅力。
▼ 名古屋久屋大通公园改造为「都市户外」中心(来源:Wikipedia)
再比如,Park-PFI制度让大阪城公园通过服务+文化赋予公园活力。该公园将JR大阪城公园站,改造成为综合服务功能的TOD,包含20余家店铺。业态主要包括地方美食、咖啡店、便利店以及游客服务中心。
▼ JR大阪城公园站TOD开发(来源:Wikipedia)
大阪城公园内,还建设了Cool Japan Park Osaka等文化设施,包含三座剧场,通过各类文化活动吸引年轻人。
▼ 公园内面向年轻人的KEREN剧目(来源:Cool Japan Park Osaka)
小结一下,Park-PFI制度通过公私合营激发公园活力,匹配年轻一代需求的变化,同时公私双方实现减包袱和盈利化。
02
城市特色「留住」年轻人
在《「蹲」个城市:年轻人选择城市新需求洞察报告》的「你认为城市的哪些特点非常重要?」选项调查中,排在生活、居住、工作、交通基本需求之后的,是「交友氛围」「文化活力」。这会让上一辈人感觉匪夷所思——找搭子、聊文化有那么重要吗?
▼ 年轻人流行的宠物社交 | 摄影@常瑶
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快、越来越细,因「共同喜好」「文化认同」而聚集的不同圈层。对个体来说,找到圈子,获得认可是头等大事,甚至有专家认为,这将会迎来再次的「部落化」。
1. 国潮之城
国潮可以说是年轻人的共同爱好之一。《百度2021国潮骄傲搜索大数据》显示,Z世代是国潮的主力军,占比约3/4。但国潮,往往与服饰、美妆、餐饮等消费品类紧密绑定在一起,城市应该怎么做?
▼ 北京前门的「国潮」
以洛阳的洛邑古城为例,这里是洛阳最早的老城区,今年以来(至8月),老城区接待游客数量达到1544万人次,其中70%为Z世代,国潮是吸引他们来这里的重要原因。洛邑古城的国潮打造,体现在形态和内容2个方面。
▍国潮形态
洛邑古城前身是洛阳文峰塔非遗文化产业园,拥有国家级和省级20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瞄准国潮发力升级的过程中,洛邑古城格外重视将历史记载中消失的场景还原。
▼ 洛邑古城的历史记载场景还原(来源:图虫创意)
在古建复原方面,并没有拘泥于某一个朝代,而是分别修复了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建筑,古城成为一座露天博物馆。这种从建筑到环境的「修旧如旧」,经得起不同历史迷、朝代粉的严格考据,更值得他们反复到此。
▼ 洛邑古城的街区 | 摄影@李鸿
▍国潮内容
「非遗」是洛邑古城最初的引人磁极,这包括唐三彩、孔家钧窑、汝阳刘毛笔、皮雕等百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 洛邑古城各式汉服 | 摄影@李鸿
如今,穿汉服夜游洛邑,「穿越唐朝」已成为年轻人的一种风潮,笔者前往洛邑古城考察的同事感叹道:「一个适合拍人而不太适合拍景的古城(人太多了),也是一个你不穿汉服,你会觉得自己是个异类的地方。」
2. 音乐之城
今年,国内音乐演出市场火到发紫。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统计,二季度全国共举办大型演唱会、音乐节演出428场,环比增长448.72%;演出票房收入22.31亿元,环比增长738.6%;观众人数482.33万人次,环比增长611.71%。
▼ 音乐节吸引大量年轻人来此打卡(来源:北京世园公园公众号)
很多城市把音乐作为城市特色,希望留住年轻人,像石家庄的摇滚之城,河南新乡的摇滚之乡等。演唱会或许可以把年轻人引来城市,能否留下来却不一定,即使天天演唱会也未必能行。
▼ 由建筑大师贝聿铭操刀设计的摇滚名人堂博物馆(来源:Flickr)
有着「世界现场音乐之都」声誉的奥斯汀,人口却在不断增长,他是如何做到的?
▍一张够潮的音乐名片
西南偏南大会(SXSW)是奥斯汀的音乐名片。
▼ 西南偏南大会的音乐演出(来源:SXSW)
▼ 西南偏南大会期间,深入城市的社区音乐节(来源:SXSW)
1991年,奥斯汀正式宣布成为「世界现场音乐之都」。但与克利夫兰面临的状况类似,虽然年轻人被音乐吸引到城市,但并不能让他们留下来。
▼ 西南偏南大会的创意产业大会及电影节(来源:SXSW)
正是这种混搭的结构,让来到这里的年轻人,看到了城市的包容性,更看到了他们在不同「兴趣圈」切换发展的可能性,他们乐意留下试一试。到1990年代末,奥斯汀人口比10年前增加了41%。
▍一张音乐人发展网络
克利夫兰的音乐发展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音乐人仅凭演唱会很难生存,没有足够的音乐人也就无法支撑起城市的特色。奥斯汀同样也面临这种囧境,曾有20%的音乐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 向音乐人全天候开放演出的第六街
SXSW给奥斯汀带来的成功,让很多城市开始效仿,举办了西北偏北(NXNW)、东北偏北(NXNE)、西北西南(WXSW )等一系列音乐大会,但均以失败告终。这是因为,奥斯汀的成功,不只是依赖音乐节,而是以音乐为切入点的多元文化网络。
3. 户外之城
《2022年青年户外运动与社交生活洞察报告 》显示,年轻人线下社交方式,不再局限于剧本杀等室内娱乐活动,开始走向户外,拥抱自然。从骑行、徒步的出圈,到飞盘、腰旗橄榄球、攀岩等新潮户外运动,正在成为年轻群体的新「社交名片」。
▍大自然即运动场
波特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占地面积超过2064公顷,全美最大的城市森林保护区之一的波特兰森林公园。公园紧邻城市,地形多变,再结合波特兰1000毫米的年降水量,构成了适宜户外运动的优质资源。
▼ 融入城市的波特兰森林公园
更重要的是,公园内纵横穿插有超过112公里长的步道,这些步道把超过30个分散的公园连接起来。步道网络沿线,提供了多样化的户外运动选择,如骑马、轮滑、独木舟、远足和自行车等。
▼ 串联30多个公园的步道(来源:Wikipedia)
波特兰还整合了周边哥伦比亚河和威廉姆特河山谷、瀑布和胡德山、俄勒冈沙漠高地等全地形地貌资源,开发了包含森林骑行、滨水跑步、雪山滑雪、峭壁攀岩、沙漠徒步等,一系列丰富的户外运动项目。
▼ 在雨天运动的户外爱好者(来源:Flickr)
▍大自然即测试场
有了足够的运动爱好者,户外运动装备的发展也就顺理成章了——运动装备制造商更需要这些地形和用户来研发、测试产品,耐克、哥伦比亚、凯恩等运动品牌在波特兰发展壮大,他们反过来又进一步吸引品牌粉丝来到波特兰,参与新运动装备的测试,树立他们在圈子里的威望。
▼ 位于波特兰的耐克总部 | 摄影@夏连珠
不论是国潮、音乐还是运动,都是城市留住年轻人的策略,但并不是目的。
03
城市产业「成就」年轻人
「躺平」正在成为这届年轻人的标签,在国际上也是如此,在跨文化研究团队3Drips联合四分仪智库,发布的《2023全球5大市场热词评选》中,美国年轻人第一流行词为Bed-rotting,直译过来是「躺在床上腐烂」。
▼ 2023全球5大市场热词评选中的部分热词
借用任正非前不久,在华为高端技术人才使用工作组对标会上的一段话「如何留住优秀人才?我认为,物质激励不是最主要的,第一点应该是他能找到自己热爱的岗位,当他热爱时,就会踏实工作。如果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工作机会相结合了,他就会无怨无悔。」
1. 发展新型服务业
年轻人的兴趣爱好,催生了众多新职业。以年轻人喜爱的ACG(动画、漫画与电子游戏),也就是二次元文化为例。
▼ 涩谷举办的ACG活动(来源:Flickr)
▍清晰的发展路径
如果你了解一些日剧,会发现漫画家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职业。东京的常盘庄就是盛产漫画家的中心,这里成就了手冢治虫、藤子不二雄、铃木伸一等等漫画家,被称为「漫画圣地」。
▼ 常盘庄内的著名漫画家纪念碑(来源:Wikipedia)
为了促进来到东京的动漫新生代快速成长,2006年,常盘庄计划开始实施。
▼ 培育漫画家的机制
常盘庄计划面向年轻创作者,需满足3个基本条件:
有天分:年龄小于30岁,有过自己的作品(可以是未出版稿);
有志向:志向是成为专业漫画家;
有行动:以三年为时间限制,愿意全身心投入创作并形成作品。
居住优惠:符合条件者,将会得到近70%(20万日元)的启动费用和30%(2万日元)的月租减免;
专业指导:提供免费交流空间,由职业漫画家提供专业培训和发展方向指导;
精准推广:与各个出版方联动,开展「编辑长的房间」交流活动,由各编辑部为年轻人提供更为市场化的发展建议,并且发掘优秀作品,及时出版发行。
▍二次元的生态社区
如果对成为漫画家没有兴趣,只擅长ACG某一个环节的年轻人,如插画、游戏、手办制作等等,可在东京的吉祥寺区域找到适合的职位。吉祥寺区域被年轻人评为「最想住」「住后感最好」的地区,这与社区完善的二次元生态链的构建密不可分。
▼ 最受东京年轻人喜爱的吉祥寺(来源:Flickr)
众所周知,池袋、秋叶原是东京二次元的消费中心,而吉祥寺却是二次元文化的「制造中心」——吉卜力工作室、《周刊少年Jump》等等鼎鼎大名的动漫公司均是在这里创立;STUDIO 4℃、Studio Dean、GAE等动画、游戏制作公司,Wave等手办模型制造商在这里聚集。
▼ 位于吉祥寺的吉卜力美术馆(来源:Flickr)
更重要的是,很多二次元作品是以吉祥寺为背景展开,如《海潮之声》《真・女神转生》《Cafe吉祥寺》《吉祥寺探侦局》等等。吉祥寺也成为年轻一代「动漫圣地巡礼」*目的地,多次登上日本国家旅游局制作的动漫巡礼观光地图。
*动漫圣地巡礼:指漫画或动画的爱好者们,根据自己喜欢的作品,造访现实中的场景原型所在地。
▼ 动漫作品中,取材于吉祥寺的场景(来源:Wikipedia)
社区除了尽可能还原二次元作品中的吉祥寺场景,为相关企业吸引人才外,还大力推动ACG类型的艺术画廊发展,为插画师、模型制作师等二次元从业者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 吉祥寺的艺术画廊分布
如今,年轻人的兴趣爱好,不只是在服务业领域,还有被城市忽略的「制造业」领域。
2. 玩物「成」志的制造业
很多年轻人的兴趣爱好,看起来是服务业,但支撑这些行业做大做强的,恰恰是制造业。
▼ 改装后的BJD娃娃(来源:Wikipedia)
再比如作者的孩子刚入火车模型圈,每次孩子最兴奋,也是作者勒紧裤腰带掏钱最多的地方,并不是在商店,而是在各种模型工作室(改电机、喷涂,制作沙盘等)。
▼ 年轻人很多爱好需要「制造业」支撑,如火车模型圈里的沙盘制作
将这种「服务业型生产业」发展得更为极致,甚至促进城市产业发展的城市是伦敦。
▍多元化的创意产业
卡梅伦担任首相时,提出了伦敦发展「创意之都」的战略。创意产业的多元化,让年轻人在伦敦总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如喜欢戏剧的可以去伦敦西区,热爱设计的可以去克勒肯维尔,对新媒体有兴趣的可以去苏活区,准备进入艺术行业的可以去伦敦南岸……
▼ 突出艺术领域的伦敦南岸
像伦敦西区,这里是伦敦戏剧文化的中心,自1998年以来,每年保持着200部以上的新剧推出速度;平均每年吸引观众数超过1000万人次,2018年观众首次突破1550万人次,票房收入达到7.65亿英镑。
▼ 伦敦西区是戏剧产业中心
▼ 伦敦西区的部分剧目(来源:londontheatre)
支撑伦敦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是由大量工作室、创客、手艺人组成的服务业「制造网络」。
▍创意供应链网络
伦敦创意产业中的大部分产品是「非标准品」,也就是大量制造需要定制化完成。
▼ 为演出市场「制造场景」的纪念品风景工作室(来源:Flickr)
▼ 伦敦戏剧产业创意供应链网络所覆盖的范围,这为周边城市的年轻人带来了发展机遇(来源:大伦敦官网)
伦敦还有大量的制造业「自由职业者」,他们为很多创意产业提供服务,但是他们经常为寻找廉价制造空间和专业设备东奔西走,于是伦敦改造了大量厂房为他们提供服务。
▼ 包含7个工作区的布洛克斯开放式工厂(来源:BLOQS)
▼ 开放式工厂制造「定制产品」的自由职业者(来源:BLOQS)
可以说,伦敦通过将二产三产融合,为年轻人的爱好与工作相结合,提供了足够多元的选择,大大降低了他们「躺平」的动因。
04
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总结
城市要想吸引年轻人,就不能再沿用工业时代「产-人-城」发展模式,而是要切换到以人为核心的「城-人-产」新模式,并以此为基础,搭建系统化的人才吸引策略——以生活方式「吸引」年轻人,用城市特色「留住」年轻人,借城市产业「成就」年轻人。
本文由华高莱斯团队创作
总策划:李忠
撰文:1/6图片工作室

以商业更新引领城市更新,THE BOX朝外如何抓住这届年轻人的心?

藤校建筑毕业却当了央媒记者,但睡得好了,人也年轻了

越爱越多年轻人想回家开店,但它容易吗?

年轻时“穷游”对人影响有多大?建筑大师柯布西耶因此改变一生

城市规划向何处去?| 困知勉行—城市规划若干问题的思考
* * *
欢迎关注我们的原创内容号 “什么是城市” Whatscity
热爱设计 专心阅读
期待与你相遇
投稿 · 咨询 · 合作或者
加入社群请扫码
入群暗号 “你所在的城市名称”+城市聚落
了解更多城市设计的报道资料,请在后台回复“搜索”,调取城市设计号内搜索页面。了解城市设计提供的设计企业合作服务,点击 “设计企业服务”,点击文末链接联系我们
城市设计,以专业的立场,前沿的视角,洞察社会文化的建筑现象;用及时的评论,深度的解析,搜罗来自各个领域的设计原料。致力于成为泛行业的城市文化与设计知识杂志。后台回复关键词“媒体合作”联系我们。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设计):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3个环节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