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编:2023年7月14日国常会审议通过《关于积极稳步推进超大特大城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会议指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实施中要注重统筹新建增量与盘活存量,积极盘活城市低效和闲置资源,依法依规、因地制宜、按需新建相关设施。
什么是“平急两用”?“平急两用”是指平时,用作旅游、康养等,提升旅游品质、建设美丽乡村;公共卫生等应急事件突发时,可快速转换为隔离收治设施,满足集中、多样、个性收治需求。(来源:新京报,《权威解读丨“平急两用”是特大城市规划管理理念的升级和转型》)
“平急两用”设施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平急两用”的设施主要布局在郊区,产业落地主要结合乡村产业,设施改造有助于乡村面貌改善、空间需求有利于闲置资源盘活,“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机遇。(来源:新京报,《权威解读丨“平急两用”是特大城市规划管理理念的升级和转型》)
如何推进超大特大城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指出,“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是集隔离、应急医疗和物资保障为一体的重要应急保障设施,“平时”可用作旅游、康养、休闲等,“急时”可转换为隔离场所,满足应急隔离、临时安置、物资保障等需求。超大特大城市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解决好“建多少、在哪建、怎么建、用什么地、如何配套、如何管理”等问题。要注重统筹新建增量与盘活存量,积极盘活城市低效和闲置资源,依法依规、因地制宜、按需新建相关设施。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和运营维护。要守住底线,防范财政金融、生态和安全生产风险。要完善政策体系,健全工作机制,推动“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尽快落地见效。(来源:新华社,《积极稳步推进超大特大城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 何立峰出席会议并讲话》)
本周,【国匠城-规划师成长学社】收集整理了“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文献,文献关键词“词云图”如下图所示: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今天为大家推荐一些文献,包括ArcGIS、城市避难空间规划、城市防震避难空间规划、高原山地城市、城市安全韧性家园、防震减灾避难场所规划策略、GIS、历史文化街区避难空间适灾规划、不确定性、复合灾害避难疏散风险评估模型、老龄化、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应对、韧性提升、全域旅游、县域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应对地震、城市适灾韧性评价、提升策略、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综合防灾发展驱动、避难场所、救助设施、协同规划,等等,一共10篇,分享给大家学习使用~
如何查看学社文献推荐?

扫码查看
文献推荐

相关文献推荐列表如下:
-
ArcGIS视角下的城市避难空间规划现状及策略研究——以天津市河西区为例
-
城市防震避难空间规划探讨——以西昌市为例
-
高原山地城市安全韧性家园构筑——云南省防震减灾避难场所规划策略优化研究
-
基于GIS的历史文化街区避难空间适灾规划研究——以天津市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
考虑不确定性的复合灾害避难疏散风险评估模型
-
浅析老龄化背景下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应对及韧性提升
-
全域旅游背景下县域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研究——以淮安市金湖县为例
-
应对地震的城市适灾韧性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
-
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思考与应对——以武汉市为例
-
综合防灾发展驱动下避难场所与救助设施的协同规划探讨
| /
★





更多专题
持续更新中… …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匠城):什么是“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这些关于“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文献推荐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