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王大勇
1992年至2012年这20年间,深圳消失了约1000个古村落,平均下来,几乎每周就会有一个古村落从深圳的版图上消失。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在原深圳经济特区的范围内,所有的古村落几乎是一次性抹除。从一个边陲小渔村奇迹般成长为一个2000万人的大都市,成了这个城市最为世人所熟悉的历史肖像全貌。
而事实上,深圳有1700多年的郡县史,600多年的南头城、大鹏城史和300多年的客家人移民史。深圳市最早的前身是宝安县,建制始于公元331年(东晋咸和六年),1573年后用名新安县。历史上以盛产食盐、香料、珍珠而闻名。
毫不客气地说,深圳的城市史已有近1700年。
1979年3月,中央决定将宝安县改为深圳市;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建立深圳经济特区;
那么,“深圳”一名从何而来?!
在上个世纪大规模抹除特区范围内古村落的过程中,在当时的深圳城市中心罗湖区,有一个古村——湖贝古村——莫名幸存,偷生30年。今年8月,这座古村将再次面临被拆除的命运。古村命运牵动众人,“深圳”之名的来历也被勾沉浮现。
湖贝村南坊,是深圳市中心区内最后一座保存最好、范围最大的清代古村落。紧邻湖贝古村的东门商业区原来是该地历史上四大古墟之一的深圳墟,是深圳地名的来源,城市历史的起源地。
村落结构为“三纵八横”,有门楼、水井和数百间民居,是典型的广府系坊巷式排屋村。
门头上可以看到清代的灰雕,洗不尽的铅华与门头对面供奉着的香火记录着居民的生存与生活。
清嘉庆九年(1804年)重建的怀月张公祠内,梁架、斗拱等采用花岗岩材料,在深圳地区已不多见。
古村西侧,是历史悠久的东门市场,供应广东传统的水产肉禽和特色食品;古村东侧是闻名遐迩的乐园路海鲜排挡一条街。
有50000多人在这里生活、工作、安居乐业。
1984年,深圳拥有古村落1500个;
2012年,深圳古村落不足200个;
2016年,在深圳市中心区域内,仅余湖贝和笋岗两个古村。
2016年8月
湖贝古村将再次面临命运的转折点……
郑重声明:文中所有湖贝古村的图片,都是2016年6月份拍摄的,非历史资料图片。
源自:"湖贝古村120城市公共计划”公号
活动预告
湖贝古村120城市公共计划即将在明、后天(7月2日、3日)展开相关活动,包括:
湖贝古村保护与罗湖复兴设计工作坊
时间:7月2日(周六)9:30一12:00,14:30-18:30
主持人:饶小军、孟岩
活动内容:由专家学者们在优先保护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就现有的规划方案相关古村保护和公共绿地的空间布局等涉及与发展商、居民等商业与私人利益冲突的关键技术环节,给出建设性和优化建议。众与会专家将针对焦点问题“湖贝古村的保留范围”进行研究, 作为工作坊和阮先生对话之后的学术结论之一,提报有关决策部门参考。
时间:7月3日(周日)14:30-17:30
对话主持:史建
活动内容:邀请阮仪三教授亲临深圳,与众嘉宾探讨城市更新、旧改项目的出发点、商业与城市利益边界的廓清、公共利益的保护及提升等基本问题。
详情及报名请长按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