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袁志滨(梦厂一期——百公里)
深圳磨房百公里大家应该都听说过。
十六年前,第一届百公里踏勘路线就是我去的;那一年,一共有53人参加;到今年,正式组队报名参加的,有67838人;如果算上没有报名而沿途凑热闹走一段的男女老少,超过十五万人。
十六年来,百公里没有商业化过,所有台前幕后的组织工作主要靠志愿者,今年志愿者服务接近5000人次;十六年来,百公里没有出过安全事故,进医院的都是累脱力了去吊盐水的;十六年下来,不止是深圳人参加百公里,每年都有全国各地和全球各地的户外爱好者专程来深圳参加百公里;除此之外,在十六年里,百公里向社会免费派发的户外安全手册和环境保护手册就超过五十万册。
百公里能够发展到这样的影响力我们当然高兴,但是随之而来的困难也是巨大的。
首先是规范性(公共活动的管理)问题:十六年前,百公里是个户外爱好者的小圈子活动;十六年后,百公里变成了十几万人参加的城市公共活动,甚至是一年一度的城市节庆活动;组织户外运动我们很专业,但组织城市公共活动我们压力很大。
就拿环保来说,在磨房报名参加百公里的队伍一律都有规范的安全教育和环保教育,发放的装备都自带垃圾袋。但沿途加入进来凑热闹的几万人呢?于是,每年百公里结束,我们都得发动志愿者沿途捡一遍垃圾,还得给公众道歉。这些公众谁来管理?怎么管理?谁来服务?怎么服务?
再有就是可持续问题:十六年来,磨房都是用自己公司的收入来补贴百公里的。磨房贴不动了怎么办?这批老志愿者干不动了怎么办?沿途凑热闹的市民再翻一倍怎么办?深圳拿什么支撑这个城市公共活动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我们是带着这些问题向城市梦工厂寻求解决方案的。经过几个月的辅导、拍砖、推演、协商、推倒、重来……最后形成了这样的解决方案:
1,在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旗下发起一个百公里专项基金,将百公里纳入最规范的公益管理。通过规范的途径,将百公里的巨大影响力转化为这个专项公益基金的可调度资金。
2,专项基金的一部分,将用于每年深圳百公里的安全保障、环境保护和运营组织,并持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3,专项基金的另一部分,将用于公益的户外安全教育、环境保护教育、户外运动科普和郊野生活指南。
4,专项基金的其他部分,将用于深圳绿道网与山野径的基础设施升级与维护。
目前,百公里专项基金已经进入举办流程。通过这个解决方案,不仅解决了百公里作为一个非盈利城市公共活动的规范组织问题,也解决的百公里的自我造血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更关键的是:将全世界最大的户外爱好者活动,变成了为深圳郊野生活、环境保护、绿道升级持续输血的发动机。
感谢城市梦工厂的导师们,感谢社会公益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