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城市

408研究小组 | 揭开上海街道活动的面纱五:乔家老城厢(下)

街头生活的真实感受

居住者眼中的乔家路


无论乔家路的历史研究、街道活动的观察、物理环境的测绘,都是以旁观者角度的思考与记录。而乔家路的居住及街道环境究竟如何,也许作为当事人的居住者更有发言权。


居民对街道满意度综合打分


居民在访谈时所选择的喜欢的区域(左)及讨厌的区域(右)

乔家居民对于街道的满意度评价,以7分为界,四周城市级道路比乔家内部道路评分高出一个级别。所选出的喜欢的区域多见于住区四周,而讨厌的区域大多在内部街道。这与驻足活动总量正好相反。说明不能简单以活动数量多少来衡量街道满意度,居民并非出于喜欢而在街道活动,更多可能与距家近、商业分布、健身设施等因素有关。



居民街道评价给出的原因

至于乔家内部道路评价低的原因,基本上都集中在沿街菜场带来的街道脏乱、公厕厨房等居住设施破陋不完备有关。



居民街道评价的高频词


一个社区的消费、活动都反映出这个区域的生活层次和特质,也决定了居民的关注点。古北国际社区作为高端住区,居民更关注的是休闲锻炼娱乐方面的设施,而且因配备良好都表示不缺乏什么;鞍山作为如今较常见的住区,居民更在意的是居住方便程度和健身锻炼方面,因健身步道和菜场购买都很不错所以评价都较为正面;富民因法租界带来的游客和城市级商业与居民平静生活的冲突,居民关注点主要在外来人员的入侵造成的噪音、安全问题。对于乔家来说,因老城厢的陈旧建筑及设施缺乏的客观现实,街道整洁度、绿化和交通拥堵等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居民首要关注点便是“卫生脏乱差、道路拥堵等问题”。



乔家街道密码

老城厢街道的特点与规律


首先,乔家路的街道特点可明显总结为三大层级:城市级社区级(老城厢内的主路)、巷弄级(毛细血管式的宅前路)。交通、界面业态、街道设施、活动分布都可以这三大层级区分,特点鲜明。对比可发现四者之间有趣的影响关系。这也许与其他城市的老城、城中村多少有些相似之处。


乔家 街道层级示意



乔家 交通 层级示意



乔家 界面业态 层级示意



乔家 街道设施 层级示意



乔家 活动分布 层级示意

其次,乔家街道活动呈现出明显的内外街道差别,即四周城市级道路在周末和平日的活动差别很大,而乔家内部街道的活动基本不受休息日和工作日影响。究其原因,也许可以从下图物理环境(界面/设施)与活动的关系中找到端倪。


界面 / 设施(自变量)与 活动(因变量)的关系


总的来说,作为老城厢典型代表的乔家路,在人们眼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印象。一种是作为悠久历史,保留有原汁原味儿生活气息的文化保护区,正面评价不言而喻;另一方面,因生活环境的恶劣,居于其中的居民又实在对此爱不起来


乔家印象



居民更满意的街头生活?

思考——老城厢,何去何留?


在乔家路调研的过程中,我们最常被问到的一句话是“这是要拆迁么?”这是居民对美好居住环境最朴实诚挚的期盼。但是对于城市中心最具文化历史意义、堪称活化石的区域来讲,铲平重建不会是一个好办法。那么,需要被改进的是什么?保留的又是什么?



乔家随时代发生的变迁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乔家路是上世纪普遍住区的真实写照(当然那时候的房子要更新些),人际关系是熟人社会,邻里相熟;室外很多日常家务活动。如今,乔家路仍然保留了室外日常家务活动的生活方式,但涌入的外来者打破了以前熟人社会的关系,而同期的其他住区已变成了全室内的日常家务和全陌生邻里。

在发现商品住区的陌生邻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后,我们格外珍惜乔家这种生活模式。那么,也许应该保护的就是这种接地气的室外活动和人际,可以改善的便是房屋、卫生、设施等生活必备环境。如对加建的厨房、公卫、洗手池进行统一修整。


就在我们调研乔家的三个月前,乔家进行了彻底的街道整治——规范商贩和停车、严控街道卫生。这次卫生整治在广大乔家居民中好评如潮。



乔家街道整治


乔家路的街道调研表明,中低收入人士对街道空间的需求和使用频率更多,活动内容也更多样化。以富民路为代表的法租界是一个已经绅士化的地区,而乔家路的百姓更多些。一般而言,成功人士会花费更少的时间在公共空间和街道上,但普通百姓则需要更多的公共空间,也会在其中花费更多的时间。


街道在老城区承载的不仅是交通,更是生活与交流,街道的地位和好坏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不破坏老城厢物质和人文结构的条件下,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我们能够做的还有很多。



《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公示啦!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即可跳转至《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的征求意见稿。



如果希望同我们交流,欢迎微信留言或致信tongjicaup@163.com。我们期待探讨。

本平台是一个开放的环境设计研究平台,欢迎来信投稿或推荐内容。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