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城市设计回顾
作者:卓伟德(深圳分院设计中心主任规划师)
北京,作为中国首都和未来的世界城市,以“文化彰显魅力”,不仅是城市目标,更是国家主题。不断涌现的国际性建筑作品和符合全球化生活方式的国际性场所,正向古老北京的都城礼制中注入新的城市文化。
北京城中轴线从南至北,串联起故宫至奥林匹克公园沿线一系列重要的空间要素,浓缩了整座城市由古老文明到现代文明最具代表性的空间特征。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位于北京中轴线的北端,规划将新建三大国家级文化建筑——中国国学中心、国家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北京中轴线(图片来源网络)
位于中轴线的奥园文化中心区
回首五年前的我院与中建院联合参与的奥林匹克公园文化中心区城市设计,我们核心聚焦于:
中国传统礼制如何在国家级文化核心区继承与演绎?
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化文化场所相生共融?
我们尝试以“中国画框”设定对文化建筑群的秩序控制,并演绎我们对传统都城礼制的现代理解,这是一次对国家级文化中心区的空间模式探讨,也诠释了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重与坚持。
文化中心区总平面图
总体鸟瞰
基于本次概念性城市设计的关键是“关系设计”,因此我们关注的重点不在于建筑单体本身,而更关注于处理建筑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建筑与奥园现有建成环境的关系。为寻求三大文化建筑之间的统一关系与秩序,我们借鉴故宫传统都城礼制的空间模式,巧妙运用台-院体系设定“中式托盘”,实现对文化建筑群体关系的控制与统一。“中式托盘”的台-院体系巧妙适应了不同建筑大师所创造的三大文化建筑形体之间的组合关系,最大程度地确保了城市设计的适应性与控制力。通过有目的的公共空间设计和组合,在标志性建筑的个性和方城整体的共性之间,找到城市设计调控的杠杆——“台院不变,建筑可变”。
故宫台院体系模式
故宫空间序列演绎
为呼应传统都城礼制的空间秩序,体现中国国学中心的文化核心地位,我们在城市设计中提出了把国学中心从原有的偏于西侧的位置调整至文化中轴线上,并向南面朝水院开放空间,形成台-院体系的起点以及文化中心区的南门户。
以台院聚落的“中式托盘”概念所形成文化建筑和公共空间的整体关系,有效承载国际性建筑作品和国际性场所的丰富性,有如立足于北京古都礼制、现代城市文明以及场地现状条件而设定的“中国画框”,体现出中国首都特有的空间礼制和宽广的文化包容。
文化中轴鸟瞰
中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因,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作为国家级的文化核心区,中国传统文化的气质得以弘扬与凸显,以文化自信与大国包容的姿态迎接国际文化的融合与交流。人文方城的台院聚落以三个主题文化景观分别对应三大文化建筑的展示主题,唤起穿行在台院文化中轴序列间的行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敬重。
国学中心-水院:得一以清。引《道德经》“天得一以清”,《易经》“天一生水”,表达国学研究启迪生活智慧,致“九州清晏”的境界。
美术馆-石院:大匠运斤。引《庄子》“匠石运斤成风”,形容技艺精湛,切磋致成材成器。比喻美术大师的深度修为,和大师的视觉交流仿佛与神仙对话一般。
工艺非遗馆-山院:万方仰止。引《贞观长歌》“万方仰止德威宣”,比喻中国文化艺术,通过全面交往形成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力。
山院、石院、水院环境意向
城市设计以人文新方城作为空间聚合主题,将国学中心、美术馆、工艺/非遗馆三大文化建筑与周边的鸟巢、水立方、国家会议中心等共同构筑展现崭新中国国家形象的人文新方城。以人文方城聚中轴的主题结构,形成最强有力的城市文化功能主轴,整合已有散点发展的商业、文化等国际化区域,使城市公共资源有目的地集聚,并促进整个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在后奥运时代成为带动周边地区发展,融入城市可持续进程的核心空间。文化集聚效应所产生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的浓缩,构建起北京新的城市文化生活网络,以可持续的城市文化旅游发展策略促进北京在政治的首位度之外,成为更具城市魅力的国际文化交往中心。
中规院及中建院设计团队(摄于2011年)
回顾国际咨询的过程,我们“两个国字号”团队始终牢牢坚持以中国传统文化与都城礼制作为城市设计的核心理念,最终我们的坚持赢得了专家评委会的高度认同,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赢得了后续深化整合设计。在设计实施的实质性操作阶段,城市设计师和文化单体独立建筑师共同完善这个既可以充分互动、又蕴含都城礼制的台院概念,在人文方城中建立文化建筑与场所之间更紧密的关系,使之成为北京文化交往的中心地,塑造具有国际吸引力的“中国画框”。
2016年8月30日坐落于文化核心区中轴的中国国学中心 [1] 竣工验收,成为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文化中心,同时也是我国与世界国学文化交流的核心平台。我们也期待国家美术馆、工艺非遗馆的早日建成,三大文化场馆组成的人文新方城将树立我国面向世界更加自信、包容的大国文化姿态。
已建成的中国国学中心(图片来源网络)
国家美术馆(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工艺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图片来源网络)
项目组成员: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朱荣远、张若冰、卓伟德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恺、郑世伟、苏童、聂兆征、李力
文中图片除特殊标注外均来自项目组。
[1] 中国国学中心距离鸟巢东北侧400米,包括国学展示区、国学体验区、国学研究中心等七个部分;它与国家美术馆、国家工艺美术馆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一同被列为“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三大文化工程。国学中心由东南大学设计团队负责设计,工程于2013年11月开工建设,2015年12月完成工程结构封顶,2016年8月竣工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