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城市

美苑英华丨“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讯之七

美苑英华丨“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讯之七


美苑英华丨“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讯之七


幕后故事:去最遥远的地方借文物


2018年6月9日,“无问西东: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原湖南省博物馆“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和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作为项目团队的一员,欣喜雀跃之余,回想借展艰辛之路,百感交集,谨以此文略记之。

 

“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和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以下简称“中意展”)是湖南省博物馆重新开放后推出的两个原创特别展览之一。本人有幸在展览中承担境外展品借展工作。由于90%的境外文物都来自于地球的另一端——意大利,本人可谓体验了一把“去最遥远的地方借文物”。

 

中意展邀请了中央美术学院的李军教授作为主策展人,湖南省博物馆前馆长陈建明、湖南省博物馆副馆长陈叙良担任策展人。最终呈现的展览囊括了来自来自国内22家博物馆的116件、国外24家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机构82件展品,另有36件(组)复制品。由于涉及的借展机构数量多,对展品有比较明确和精细的要求,对比以往展览,本次展览的借展难度之大,借展时间之长,如非亲历,实在难以想象。

 

美苑英华丨“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讯之七


正式借展工作自最初的展品清单完成之后,即2016年初开始,一直持续到2017年12月15日,中意展的借展工作才宣告全部完成。

 

李军教授最初提供了一份展览整体框架与推荐展品清单,但经过数次修改、调整,最后呈现在湘博展览中的展品已“面目全非”。

 

原推荐清单上共有150件文物,其中61件为国外文物。在这61件国外文物中,只有27件最终成为中意展展品。其他清单上的文物的经过寻找替换展品、制作复制品、或以其他形式呈现在展览中,也有少量文物因为种种原因取消,未能出现在中意展展厅。

 

最终的展品数量比最初的清单多了13件(组),可见在展览初步成型之后,在主策展人指导下,内容组不断丰富展览内容,将新的研究成果融入到展览当中,因此有不少展品是在策划、借展等过程中新增的。

 

美苑英华丨“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讯之七


在借展过程中遇到了复杂的问题,如无法确定收藏单位、无法联系到借展方、文物状况太脆弱、未能按照对方要求提前两年提出借展申请、文物已经排档等,导致文物无法出借。为了保持展览主线的完整,必须对展品清单做一些调整。以境外展品为例,这些调整包括:替换、以其他形式展示、制作复制品、新增、取消。


美苑英华丨“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讯之七


替    换


中意展境外展品中,替换的展品一共有28件。例如,策划之初,展品清单中包括了“一组美第奇家族软瓷”。因为美第奇家族软瓷数量极少,特别珍贵,我馆团队一直在积极寻找收藏有该展品的单位。2016年7月,在皮蒂宫(Plazzo Pitti)找到了一件珍贵的美第奇家族软瓷(图1)。经过半年的协商和等待,皮蒂宫拒绝了借展申请,借展团队在其他收藏机构继续寻找。经过长达数月的协商和前期手续,2017年10月6日,那不勒斯马丁纳公爵博物馆(Museo Duca di Martina)同意出借一件极其珍贵精美的美第奇家族软瓷(图2)

 

美苑英华丨“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讯之七

图1

 

美苑英华丨“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讯之七

图2

 

展览最初计划向乌菲齐美术馆借《圣母领报》来与新会博物馆的新会木美人形成对比,也由于该展品特别珍贵、脆弱,乌菲齐美术馆表示借出有一定困难。与此同时,策展人发现了收藏于卢浮宫的《加百利和她的妹妹》以及乌菲齐美术馆的《沐浴中的女人》与新会木美人有着惊人的共通之处,比《圣母领报》更加能契合展览主题,于是最终替换为乌菲齐美术馆的《沐浴中的女人》。

 

美苑英华丨“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讯之七

《圣母领报》

 

美苑英华丨“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讯之七

《沐浴中的女人》

 

美苑英华丨“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讯之七

《马可波罗像》由最初计划的版本,替换为科雷尔博物馆收藏的蚀刻画,最初计划(左)的和最终借到(右)的《马可波罗像》。


其他形式展出

 

境外文物中,有的对于展览主题的解读至关重要,但由于客观原因无法借到,只能够将文物以说明图板或者辅助展品的形式出现。例如安布罗乔•洛伦采蒂的《好政府的寓言》是锡耶纳市政厅上的大幅壁画,显然无法从锡耶纳的建筑中直接迁移到展厅,只能通过说明图板的方式展示,辅以解释性文字,帮助观众理解展览的主旨。

 

美苑英华丨“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讯之七

《好政府的寓言》乡村部分

 

美苑英华丨“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讯之七

展厅中的《耕稼图》与《好政府的寓言》相关说明

 

同样情况的,还有另外几幅带有“蒙古人”形象的壁画,均是获得对方高清图授权后制作的辅助性展品。

 

美苑英华丨“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讯之七

圣玛格丽塔的殉道

 

美苑英华丨“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讯之七

圣方济各修士的殉道

 

美苑英华丨“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讯之七

展厅效果


复制品

 

另有部分无法借得的文物,对于展览而言十分重要,如果以辅助展品的形式无法突出展品的重要性,也无法完整呈现故事线;又因为文物本身具有不可替代性,难以寻找所谓替换展,于是只能请求借展方授权我方制作复制品。

 

例如,展览的“序言”部分,内容组头脑风暴,设想如新增美国国家美术馆的《诸神之宴》,并把它与湖南省博物馆的同类青花瓷对比展示,将非常直观,也很有趣味性。

 

美苑英华丨“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讯之七

《诸神之宴》

 

然而,《诸神之宴》是美国国家美术馆的镇馆之宝,并且属于该馆的常设陈列,经过长达半年的借展,美国国家美术馆最终拒绝了我馆的借展申请。

 

要寻找替换展品困难较大。首先,文物的时代要在文艺复兴时期;其次,必须是由有影响力的画家所绘制的作品;最重要的是,作品当中要出现中国的青花瓷。符合这三点要求的绘画作品数量非常少,而考虑到离展览开幕时间已经不足一年,只能向美国国家美术馆申请购买高清图和授权制作复制品。幸运的是,美国国家美术馆同意授权我馆进行复制品的制作,展览的完整性得以保存。

 

美苑英华丨“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讯之七

《诸神之宴》复制品和我馆青花瓷三件(左)

 

美国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唐寅款送子观音像》、法国国家图书馆的《马可·波罗游记》、锡耶纳国家美术馆的《圣母哺乳》也由我馆获得授权制作了复制品。

 

美苑英华丨“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讯之七

《唐寅款送子观音像》

 

美苑英华丨“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讯之七

《马可·波罗游记》片段

 

美苑英华丨“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讯之七

《圣母哺乳》


新增展品

 

随着展览研究的深入,策展团队将新的研究成果融入展览,增加了一批新展品。例如对于中国和外国服饰的研究,如“补子”出现在中外服饰中,增加了乔托的《圣史蒂芬》、《圣埃玛古拉和圣福图纳多》;而针对受中国纹饰影响的外国织物,增加了鹰纹天鹅绒、动物和花卉纹刺绣等。

 

美苑英华丨“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讯之七

《圣史蒂芬》

 

美苑英华丨“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讯之七

《圣埃玛古拉和圣福图纳多》

 

美苑英华丨“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讯之七

鹰纹天鹅绒

 

美苑英华丨“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讯之七

动物和花卉纹刺绣

 

新增展品共计27件,这些在策展过程中诞生的新想法,最后往往成为了展览的亮点。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的《花神芙罗拉》是中意展最重要的展品之一,花神的出镜率很高,大家常常能在海报、宣传新闻上看到她的身影。而这件“花神”最开始并未出现在计划中,直到2017年7月份,为与我馆的素纱单衣对比展示,勾勒早期丝绸传入西方之路,千挑万选后,才确定商借。

 

美苑英华丨“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讯之七

《花神芙罗拉》


取消展品

 

同时,随着展览大纲的优化和根据借展情况的变化,少数文物从清单当中删除。如意大利金珠和中国金珠,这组境内外金珠是为了说明制作金珠工艺是如何流传的,但由于境外部分借展难度大,而这一对文物的内容并非展览的主体内容,考虑之后忍痛割爱,取消了借展。

 

美苑英华丨“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讯之七

和美丽的金珠擦肩而过


有惊无险

 

保罗·委内几亚诺的《宝座上的圣母子》是展览策划之初关于“莲花纹”这一系列的一件重要展品。圣母所穿的蓝色长袍,上有金色花卉,是中国式的莲花图案。这件收藏于威尼斯美术学院美术馆的珍贵文物,本来出借方已同意借出。然而在2017年11月24日,距离展览开幕仅两个月时间,出借方突然改变了决定。原来,在对文物做借出之前的最后“体检”时,修复人员发现该文物已经多处损坏,认为其状况不宜长途运输。

 

美苑英华丨“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讯之七

《宝座上的圣母子》

 

消息传到策展团队后,大家的心情跌落到谷底。长达三年的策划,两年的借展工作,到了最后关头仍然出现种种问题。数不清加班的日日夜夜,整个团队所想的就是给观众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展览。

 

借展团队考虑向有关部门报批需要留足时间,而内容组希望确保展览内容的完整性。为了在最后关头争取机会,借展团队紧急从上级文物部门取回了申报文件,并向境外合作伙伴施加压力。12月12日,威尼斯美术学院美术馆终于同意将原件出借湘博,并对文物进行了紧急修复工作。《宝座上的圣母子》如期而至,出现在了展厅之中。

 

借展是展览从大纲、清单到展览落地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中意展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涉及借展单位超过40家的临时展览,尤其是涉及的24家境外借展单位,借展任务尤为艰巨。借展要考虑成本和难度来预计可行性,对于难度大、成本过高、特别脆弱、或者客观上无法借到的文物,要根据策展人要求寻找替换展品、考虑用其他方式展示、申请授权制作复制品、增加新展品或取消展品。

 

中意展已经在湘博闭幕,走向了更大的舞台。作为展览团队的一员,希望国博并不是它的终点,愿它能像意大利科雷尔博物馆馆长贝里尼先生在开幕式致辞上所说,中意展能够去到意大利,让那里的人们在世界的另一端找到故乡的影子。

 

撰文:郑君怡,图片均由湖南省博物馆提供。


相关链接:

“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讯之一

“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讯之二

“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讯之三

“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讯之四

“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讯之五

“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讯之六


美术遗产

美术 | 考古 | 建筑 | 文物保护  

美苑英华丨“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讯之七
美苑英华丨“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讯之七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