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孙美玲(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卓健(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
溪头竹林
在台湾南投县鹿谷乡凤凰谷山麓中,有一个溪头自然教育园区。它因位于北势溪源头而得名,海拔1,150米,面积约2,500公顷。溪头自然教育园区属于台大实验林场,是一处理想的森林浴场。而溪头妖怪村正坐落于园区出入口旁,是以“妖怪文化”闻名全台湾的个性化乡村。
溪头简史
溪头自然教育园区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末时期,当时溪头只是“溪流源头”的山林小村。到了日据时代,这里被日本东京大学农学部选为附属演习林,在暑期派学生来进行实习研究。1970年溪头被规划设置为森林游乐区,后有鉴于自然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为推广户外教学与环境教育,更名为溪头自然教育园区。2009年溪头妖怪村正式诞生,夸张的妖怪、木屋茅顶加上高挂的大红灯笼令参观者耳目一新。
活的自然教室
溪头拥有遍山的杉、柏、红桧等珍贵木本植物300余种,草本植物1300余种,以及多达70种的鸟类,可以说溪头就是一个活的自然教室。三面环山,经年气候凉爽如人间仙境般的氤氲竹林,颇受众人喜爱。
设计师考虑到在开发森林资源的同时尽量减少对其产生破坏,没有在溪头景区内部安排很多建筑物和构筑物。仅有的为数不多的建筑物与构筑物也因地取材选用了当地的建筑材料,在材料色彩上与环境和谐统一,从而保障了视觉上森林环境的原始性。为了保护珍稀树种,园区内还建立了试验园区及保护林等。
溪头园区中空中走廊、大学池、青年活动中心、银杏林、竹庐、溪头神木、红桧林等几处是最受参观者欢迎的。
隐在竹林间的“竹庐”曾为蒋公行馆 图︱www.taiwango.cn
空中走廊
在实验林中,精心规划建设了一处空中走廊。长约180米的空中走廊,最高点据地面22.6米,相当于8层楼的高度。修建这样一处空中走廊,是为了方便参观者观察树冠层生物。实验林的树上着生蕨类与兰科等植物,并且常有白耳画眉、冠羽画眉、黄腹琉璃及赤腹松鼠等动物在此栖息,生物种类非常丰富。在空中步道上,参观者可以与这些生物更亲密地接触,而不再只是“远观”。空中走廊让参观者仿佛置身于树冠层中,能从不同角度欣赏森林别样的姿态。
溪头实验林空中走廊 图︱www.taiwango.cn
大学池
大学池也是园区内名气最响亮的据点之一。一弯拱桥横跨碧波之上,清碧翠绿,倒映四周山光水色,极富有诗情画意。可以说,大学池不仅有自然的野趣也有人文风光,这正是溪头最令人回味无穷的地方。
溪头大学池 图︱www.taiwango.cn
青年活动中心与珍稀树种的保育试验园区
生态的保护与教育是整个景区的主题,景区内设置有青年活动中心与教育中心,以寓教于乐的形式生动地向青少年介绍森林保护的相关知识。园区内更有各类森林珍稀树种的保育试验园区,从而为台湾地区高等教育提供了珍贵的资源。
溪头青少年生态讲堂 图︱www.lovenature.org.tw
妖怪村
溪头自然教育园不仅是一处理想的森林浴场,是一个活的自然教室,在它的出入口处还有一个妖怪村。溪头妖怪村曾经是一个并没有特殊文化资源的山区小村庄,但当地流传着关于妖怪的传说。根据这个传说,村民们发展出别出心裁的妖怪传说文化,依靠“妖怪”一词的特殊性以及新颖性,妖怪村在极短的时间内一跃成为闻名全台湾的个性化乡村。
妖怪村的怀旧日式建筑风格
“妖怪”传说
传说在台湾日据时期,溪头一村民在山上工作时捡到了一只黑熊和一只云豹,并饲养了它们,分别取名为“枯麻”和“八豆”。一天,村民工作时遇到了妖怪,枯麻和八豆挺身而出,八豆舍命救了他,枯麻也不幸失踪。关于这片森林与妖怪的传说就这样流传下来。故事虽平淡无奇,其中的元素却被提炼出来,从而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妖怪村,而“枯麻”和“八豆”也成为了妖怪村的两个吉祥物。
个性化乡村
在挖掘出“妖怪”这一文化资源后,村民继而结合日据时期的建筑特色、文化特色以及生活场景特色,营造出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日式商业圈。以一条主要商业街贯穿始终,妖怪村中生活相关要素均体现着妖怪文化与风格,如满是妖怪形象同时又符合年轻人需求的酒吧、厕所、公共汽车,以及“妖怪邮政”等生活设施,营造出了浓厚的文化生活环境。“妖怪形象”作为贯穿全村的主角,不仅出现在特色商品中,更是以夸张的造型、明丽的色彩装点着怀旧的日式木质房屋,在妖怪村内的迎宾处、屋檐上、宾馆内随处可见。不过这里的“妖怪形象”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恐怖且令人厌恶的形象,而是具有“萌搞怪”的个性。它们被设计得搞怪而又不失可爱,生动地活跃于街头巷尾不同的场景当中。
妖怪村的怀旧日式建筑风格 图︱http://lovemonlin.uz.taobao.com
妖怪村商业街的妖怪文化与风格 图︱http://www.mafengwo.cn
具体来说说妖怪村带有妖怪风格的礼品、美食与民宿。有别于国内大多数景点旅游纪念品千篇一律的特点,妖怪村在礼品创新上做足了文章,不但造型上别出心裁,就连礼品的命名以及材料的使用都与众不同。其中代表性的礼品有妖怪雨伞、咬人面包等。为吸引游客入住,几乎每一家民宿都有其独特之处,“村民”挖空心思地创新,不仅在装修上运用“妖怪”的特殊符号,就连民宿内的床、电视机、杯子等物品都有风格上的统一。
妖怪村商业街的妖怪文化与风格
妖怪村的礼品、美食与民宿也是带有妖怪风格的 图︱http://www.mafengwo.cn
妖怪村还定期举办各色各样的文化秀活动,如“魔神祭”、“白木清酒祭”、“天狗击鼓秀”等活动,使妖怪村的形象更加生动。
妖怪村“魔神祭”节庆现场 图︱http://apple06.new-shine.com.tw
溪头自然教育园区成长的经验
溪头景区作为台湾生态旅游的一个典范正在不断践行着创新化、可持续化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步伐。通过对自然资源以及人文资源的整合利用及合理创新,营造出“生态+生产”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同时将教育作为“内容”以及“目的”真正融入旅游开发之中,而非只是作为一个口号。
仔细探究溪头景区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地方文化资源的挖掘是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一大要点。虽然溪头自然教育园的自然风景有着一定的吸引力,但因台湾的旅游资源丰富,传统的生态优势很难迅速引起人们的关注。妖怪村的成功营造不仅是依托溪头丰富的自然资源,更是来自于对妖怪传说文化这一当地特色文化资源的转化,从而推进乡村社区营造。日本早稻田大学佐藤滋教授曾将“社区营造”定义为,以地域社会现有的资源为基础,进行多样性的合作,使身边的居住环境逐渐改善,从而提高社区活力,为实现“提高生活品质”所做的一连串持续的活动。
社区与附着于其上的生活、生产、文化等多维度活动不可割离,因此在进行生态旅游的社区营造中需要把旅游产业的发展与改善居民生活空间相结合。通过与社区居民沟通互动,不仅能了解其对空间的需求与想法,更能在极大程度上帮助突破文化资源的瓶颈(因为事实上并非所有乡村都幸运地拥有突出的文化资源,通过民众的力量可以挖掘到一些或更深层或更有创意的文化资源),从而达到共赢。妖怪村的开发过程就可以看作一场全村居民的“头脑风暴”,在挖掘出“妖怪”传说这一文化资源后,村民继而营造出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日式商业圈。
在成功吸引到人们的关注后,如何维持长久的活力仍需要不断的创新。在后续开发过程中,妖怪村不断推出新的旅游卖点,学习借鉴先进的商业运营模式,使创新成为不断推动其发展的源动力,从而实现文化创意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公众参与式的创新发展,妖怪村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成为溪头景区的全新代名词。过去人们会因为去溪头自然教育园区游览而顺便参观妖怪村,而现在似乎产生了逆转。在二者互相作用的过程中,整个溪头景区的知名度逐渐提升。创新的经济效益辐射面正在日益扩大,进而使当地居民受益。
目前,我国结合商业与生态旅游业的开发项目不在少数,如磁器口古镇、宽窄巷子、凤凰古城等,可以说这类景点都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与文化资源,成功似乎是一种必然。但不可忽视的是其中不乏“千街一面”、生态破坏等现象。更有大量旅游资源相对匮乏的古镇或风景区,在一场或几场投资开发热潮过后被淡忘,不仅失去了原有的味道,甚至沦为空城。因此,建议我们规划者及开发者更清醒地认识到“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公众参与的必要性。此外,需要强调的是生态旅游的发展应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尽管我们是在以生态作为旅游开发的卖点,但其并不应被“消费”,反而需要得到更多关注。这也正是旅游发展可持续化的前提和保障。
《人类居住》杂志投稿邮箱:rljz@planning.org.cn,电话:010-58323870
喜欢我就搜索微信号:renleijuzhu,或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