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城市尽头:边界与再生
时间 2015年10月11日
地点 季风书园
黑水黑山:我先把作品一部分播放,回头我们再来讨论。
大家好我叫黑水黑山,如果在艺术场合我就叫“黑水黑山”。今天要说去路的尽头,回忆我的城。我拿了我的毕业作品一部分,这个作品是一段现场录音,几乎是没有经过任何剪辑,记录我化为一个角色从城市一路走向海边,然后发现到了海边再怎么往前走。
从作品呈现上来说,不是像现在这样有一百个人坐在这里一起听的东西,是被我放在老式电话机里面,规定每一个人进到一个封闭的,完全黑暗的仓库空间里面,进来以后会提起这个电话机,拨下任何一个键会发现有一个人给你留下的语音留言,就是你们刚才听到,这个是私人互动的过程。
你打电话给一个人,然后他给你留了这样一个语音留言,想告诉你她离开了,但是去了哪里?当时纽约展的时候非常有意思,有两批完全不同的人,两批人给我完全不同的解读。有的人说这个人最后跳到河里自杀,另一个说找到新的方式,用新的方式探索世界了。至于是什么想在之后讨论环节听听你们怎么想的,我挺在乎一个人听和很多人一起听,还有预知地听都会影响作品的解读。
我从作品开始讲。之所以会说去路的尽头,是因为作为一个上海人,从小是在这边长大,到大学毕业一直没有离开。一直到留学走了这几年,时常感觉到这座城市会某种规定,但是好像就是那么几种。即使到了纽约,我没有感觉到有任何一种新鲜刺激的感觉,星巴克还是星巴克,那个味道还是那个味道,iPhone还是iPhone,只是在美国拿着iPhone,大概只有这点差别。过的生活也是这样,餐馆,住的地方。说去消遣就是看电影,再往下说就是购物,就是不断的在重复着。
我小时候,包括到现在还是能够听到一句话,“上海是中国最好的地方,你不需要再往别的地方去了”。它是一个文明的代表,大家都向往这个城市,就像以前我向往着纽约是一样。好像去到一个更好的地方,那个地方就是我们的终点。我到了,却发现怎么都是一样的。原来这个世界中心是世界的尽头,是一个文明的尽头,世界文明进展为什么这么无聊?都是一样的。一样的表情、一样的人,他们脑袋里想的事情、他们焦虑的表情、他们渴望事业的成功、他们的焦虑、焦急全部都是一样的。
我在想,我要远离这个中心,远离这个贸易中心、文化中心、艺术中心。我当时还没有想着去边境,当时只是觉得我要先离开。根据我之前的旅游经验其实离开也是不太容易的,哪怕你去一个不知名,或者有一些名字的小城市,它还是有一些纽约的缩影,或者有一些城市的东西,他们想靠近纽约。所以我打开世界地图我就随便点一个地方,点一个我完全不知道的地方,我对于这种未知充满着向往。
我看到有一个地方是在挪威,在北极圈里面的一个地方,是一座城市Tromsø,当时也不知道怎么念。查了一下机票,确认那里有机场就走了,从纽约直接走了。至少我是去了一个跟城市完全无关的地方,我非常确信这一点。到了那里就发现了一些蛮有趣的事情,大概介绍一下。
这座城市在北极圈的里面,到了之后我就想再往北走,因为在挪威地图上这个算是北面。后来又有人说可以去更北面的地方,没有说到底是什么位置,只是说那边使你可以看到很多野生的动物,可以看到完全自然的风光,这是一个你可以尝试一下的地方。就像我刚才说的,我对未知的一种向往,我已经厌倦了电视、杂志、电影,因为我以前学习电影,会告诉你什么是好的,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以后有希望的。类似于这种已知我已经很厌倦,对于这样的未知北方目的地想也没有想就去了。
在那里发生了两件事情让我有所感悟,第一件事情是一到达就急忙找GPS。当地人告诉我说这边不需要,我们就僵持了一会儿。他说你往山下看就可以看到那个地方是市中心,你不会迷路。我说怎么可能不会,这里路牌写的不是英语,我会各种焦虑。就这样我们就不了了之。后来我真的也去了山脚下,整个人的水平面是往下降,一直到海边就看到所有购物的地方,真的是很简单。
我去的那个小岛是地球上最北面的小岛,去到那边以后,房东问我说从哪里来,想干什么.我说从纽约来,想看极光,没有什么问题。他问我为什么看极光,现在是八月份是极昼。我想了这么周全我要去到一个不是城市的地方,我到了,我要去极圈之内看到极光,我也到了。觉得我很聪明去了一个地方,我一直在用城市的思维,就是我想要去这个地方,要看极光,所以我规划了,我也非常实际的规划了路线,非常实际的看了看有没有机场。到那里发现犯了非常低级的错误,其实我对大自然真的不了解,作为一个上海人怎么不了解这个东西呢?
上海给我的感觉就是我什么都知道,我有我的世界观、国际观,这是给我的一个打击。另外一个特别好笑的事情是,当时因为作品里面有海这个元素,也是和这个城市有些关系。因为上海作为一个港口城市,其实我没有看到过海,一直到那天录音的时候我才看到了海。我发现跟之前了解到的海—比如非常浪漫看日落–这些完全不一样。它给我一个没有参考坐标的“东西”,我暂且称为“东西”。当时就觉得,原来我其实并没有看到过海,但是我认为对海很了解。我怎么能够对一个我没有看到过的事情特别确信说我非常了解,这是一种很奇怪的自信。
在北方的海边自然是风景宜人,各种感慨。原来在上海看不到这些东西,在纽约也看不到这些东西,到底是谁没有让我看到这些东西。我指的“谁”,是指哪些因素没有把我带到这个地方。我在那里想了一个多小时,欣赏风景、各种自拍、各种素描,就想记录下这些美好的一切。
就在这个时候就来了一群十五六岁的男生,他们到了湖边直接跳了下去,然后再上来,又跳了下去,我就傻了。我想我原来这么做作,我对大自然的喜欢其实还是停留在很二维的世界里面,我也不敢跳下去,只是看他们跳下去,我也很想可是还是不敢。其实对大自然这种敬畏是很荒谬的,这两件事情对我的印象特别的深。
我说我要逃离城市,我说我不想做一个城市人,其实我还是一个城市人。下面快速介绍一下那个岛上让我觉得新鲜的东西:这个岛上没有红绿灯,只有一条主干道,从头到尾走一走二十分钟就走完了。没有超过两层的建筑,没有比天空更大的视觉占地,没有比山更大的实体参照,市中心在山脚下。这是一个对比,我在城市里觉得内心很大,被各种楼包围,也看不到日出日落,还要抽一个时间花了所有旅费去看那么一次日出,看那么一次日落,看那么一次星空。第一,原来上海是没有这些,真的是找不到这些。第二我要特地去看,我奇怪城市建设为什么让人看不到这些。
挪威这座城市对我来说很特别,一个是它在世界最北边,一个是因为它的开端就是一个机场。我离开挪威大陆了以后它就到了海,应该是挪威海。飞过挪威海再次看到大陆的时候你就到了,就是机场,所有的一切都非常的清晰。
它的特点是没有一个人可以在那里做六年的市民,你在那里工作六年你必须要离开一到两年再回来,包括警察都是这样,每一个人都遵守这些规定。对大自然、气候和生物绝对的服从。大自然很大,人很小,这种小并不觉得很不安全,而是我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当时科考队会选择一个基地,那个时候世界还没有发现北极在哪里,也是从那个地方开始的,有很多科考队从那个地方开始去向海出发,然后去探索这个世界的终点在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