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城市

【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九樟学社 ):【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

【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

【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

▲ 「行动造就未来」北京798悦美术馆展中「食物的家」展位(By 朱锐)


 ❖ 


“艺术作为一种教育和传播的力量,理应为消除一切形式和表现的贫困与饥饿贡献力量。” 上周,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马文森正式宣布「行动造就未来——2030年能够实现零饥饿」艺术展开幕。

该展览旨在鼓励公众参与实现全球“零饥饿”的目标。为期两周的展览展示了来自中、美、法、日、荷、泰等国的知名艺术家创作的影像、装置、文献和摄影作品。九樟学社有幸受策展人左靖老师邀请,携「食物的家」乡土调研的部分成果参与了本次展览。


【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

▲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中国和朝鲜代表 马文森 (右) 致开幕辞(By 联合国粮农组织)


【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

▲ 祖先的智慧:中国15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By 闵庆文 马仕睿)

【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

▲ 袁隆平访谈:《年轻人不从事农业,那真是个危机》By 联合国粮农组织)


食材从被种植、收获,到储存、加工、最后被人们烹饪、食用或买卖,这些过程中与食物相伴出现的独特的空间场所或产业风景,我们称之为“食物的家”。


这些「食物的家」并不是给人居住,也区别于工业化的「食品工厂」,而是特指在特定的自然资源、气候、饮食文化、社区生活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促成的“食物空间”。


2017年春夏,九樟学社发起并策划了这项调研,联合三十多名社会志愿者,针对浙江、皖南、闽北地区的近二十处根植于当地的食物建筑案例进行了空间测绘、采访、影像记录等采集工作。我们希望通过发掘食物背后独具个性的空间、人文与地理因素,来促使城市居民更多地关心和了解这些特殊食材的产生和来源。


【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

▲ 实地考察线路图

「食物的家」是一次企图让当下城市居民重新反思我们饮食态度的尝试。自然-食物-人-空间的状态原本就是相互共生的,它是一种自发、在地、可持续的、精密而又绵长的联系。这正是那些应季、特定地域的多样食物赖以栖息的场所。


不再“饥饿”的城市人,是否又将面临一种新的困境?——食物类型的消减所带来的味觉危机请阅读本篇图文,一探究竟。

 ❖ 

 ❶

绍兴篇:绍兴安昌腊味柱廊

隆冬季节的安昌古镇,可谓是巨幅的腊味长廊。这些腌制过的腊味被挂在狭长水路北岸,廊柱之间,屋檐之下,以便在湿润多雨的气候下,获得最大限度的阳光。


这个并不宽裕的长廊断面,从店铺,廊道到靠近水边的柱廊,再到水面与对岸,挤进了众多关于食物的生产、加工、食用、销售的活动场所。檐下所有的建筑要素,柱、梁、枋甚至其上固定的各种杆子、钩子、绳子、篮子都成为食物储存和加工的工具。


不仅如此,仁昌酱油的晒场也在这条长廊的一边,为腊味增添绍兴特有的滋味。食物的生产、当地人的生活、做买卖的吆喝,游客的走动,尽在这段长廊之中。

(请横屏浏览)

【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

(©九樟学社,创作时间:2018年10月,尺寸:3.8m*0.7m)


【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

▲ 每年冬至时节,各家各户开始制作腊味,或贩卖或自家食用。腊味种类包括腊肠,酱鸭,腊鱼,酱肉,酱排骨,酱猪头等等。居民们在柱子上绑扎铁丝,将酱货挂在铁丝上晾晒。

【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

▲ 冬季也是绍兴人腌菜的时节,主要有各类梅干菜以及雪菜。由于菜切碎后需要摊平晾晒,当地人会把竹匾挂在柱子或者梁架上以获得更大的受光面积。


【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

▲ 过年过节时,当地的老师傅都会制作一种传统食物——扯白糖。将熬过的麦芽糖的一端固定在柱子上的一个特殊形状的木棒之上,再通过不断地拉扯麦芽糖,使其注入空气,变得酥脆。


【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

▲ 夏天时,居民和游客都喜欢在廊下喝茶嗑瓜子。为了靠近水面,人们在两根柱子之间撑起竹竿,竹帘就被向外挑起了一段距离,在遮阳的同时能让适当光线反射进来,也能让相对凉爽的浮风吹入茶席区域。



【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

【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

【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

【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

【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

【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

 ❖ 

 ❷

茶叶篇:武夷山桐木关青楼

武夷山深处的桐木关,山高谷深,崎岖险阻,由于当地的气候条件无法生产出上等的岩茶,这里的人们逐渐摸索出一种利用烟熏制茶的方法,制作出了名扬天下的红茶鼻祖:正山小种。在当代工艺的改良下,以纯芽尖所制的名贵红茶——金骏眉,亦诞生于桐木关。传统正山小种的熏制离不开一种专为熏茶所建的房子,通常为三至十开间,被当地人称之为「青楼」。


青楼是一座四层的木结构建筑,其独特之处在于底层是一个砖砌的火炉与烟道楼板是透风的竹匾,上覆竹席,可使来自底层的热烟,顺楼而上,从瓦縫冒出。在制茶季节,整个“青楼”像是一座巨大的蒸笼,散发出浓郁的茶香。目前仍在使用的、结构保存完整的老青楼只剩下一座。


(请横屏浏览)


【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

(©九樟学社,创作时间:2018年11月,尺寸:1.6m*1.2m)

【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

【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

【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

【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

【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

【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

【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

 ❖ 

 ❸

海之篇:福建霞浦海上牧场


福建霞浦是一座特殊的海湾城市,海洋面积是陆地的二十倍。得天独厚的内海环境,使得霞浦的海产养殖无论从品种还是产量都是首屈一指的。

霞浦的海域是一座“人鱼共生”的城市,繁杂中蕴藏着独特的秩序。近海利用滩涂与浅海交界地带养殖的海带、牡蛎、紫菜;到远处深水区养殖海参、鲍鱼、黄鱼等,依次递进分布。方式也从近海杆绳为主的系挂养殖,到远处网箱和渔网为主的鱼排养殖,还有接近野生环境的的围网养殖。


与此同时,每一处“鱼之家”边上都附带着渔民居住的屋子—“渔民之家”。为此海上还有诸如卖菜、修鱼网、送水、回收垃圾的专职渔船,维系着渔民在海上的日常生活。

人、鱼在这片海域共同生活数十载,养殖的工具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进步,而这层相生相依的关系却从未改变。


【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

(©九樟学社,创作时间:2018年11月,尺寸:2.2m*0.8m)

【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

【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

【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

【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

【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

【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

【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

【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

【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



 自2017年6月起,参与协助「食物的家」的38名工作者名单,我们在此对所有参与者致以无限的敬意 

(名单按汉语拼音排序)


鲍鹿鸣,浙江台州人。参与手绘表现图制作。

车进,甘肃兰州人。参与2017年第一轮实地调研,负责摄像、测绘。协助展览影片制作。

陈勃文,江苏海门人。参与2017年第一、二轮实地调研,负责开车、后勤、测绘、联络对接人。

陈臣,湖北大冶人。参与前期筹备。

陈曦,浙江温州人。参与前期筹备。

达雪芸,甘肃酒泉人。参与手绘表现图制作。

董书音,福建厦门人。参与前期筹备。

冯翰林,北京人。参与手绘表现图制作。

郭怡敏,福建福清人。参与手绘表现图制作。

胡瑾,河北邯郸人。参与手绘表现图制作。

黄吉苗,浙江绍兴人。参与前期筹备。

江华君,湖北武汉人。参与前期筹备,2017年第二轮实地调研,负责现场采访、测绘。

黎健波,浙江绍兴人。参与前期筹备。

李威,浙江杭州人。参与2017年第一轮实地调研,及资料整理。

林文健,广东云浮人。参与前期筹备,调研资料整理。

林俊帆,广州韶关人。参与前期筹备。

陆少波,江苏常熟人。参与前期筹备。

马畅,山东枣庄人。参与前期筹备,2017年第一轮实地调研,负责测绘。协助本次展览手绘表现图制作。

任丽,河南商丘人,祖籍山东。参与前期筹备。

邵钢锋,浙江绍兴人。参与前期筹备。

沈柯韦,浙江余杭人。【食物的家】系列乡土研究总策划。

王开,宁夏银川人。参与前期筹备,展览对接,部分模型制作。

吴雄尹,广东茂名人。参与前期筹备,2017年第二轮实地调研,负责现场测绘。

吴凡,北京人。参与手绘表现图制作。

王丽佳,浙江桐乡人。参与前期筹备及策划工作,【食物的家】的名字提出者。

王琦,湖南长沙人。参与手绘表现图制作。

王萌,安徽合肥人。参与前期筹备。

王正宽,浙江杭州人。协作团队“久二”负责人。参与2017年第一轮实地调研,负责摄像。

吴超,浙江丽水人。协作团队“久二”负责人。参与2017年第一轮实地调研,负责摄像。

邢丝琦,浙江绍兴人。参与前期筹备,调研资料整理。

肖杨梦秋,重庆人。参与前期筹备。

许天心,安徽合肥人。【食物的家】系列乡土研究总策划。

徐义如,山东枣庄人。参与前期筹备,2017年第一轮实地调研,负责测绘。协助本次展览手绘表现图制作。

徐可心,浙江宁波人,参与手绘表现图制作。

张云斌,浙江温州人。参与前期筹备。

张瑞珈,重庆人。参与手绘表现图制作。

郑涵赟,浙江宁波人。参与前期筹备,2017年第二轮实地调研,负责现场采访、资料整理。

子文东,吉林长春人。协作团队“路客中国”负责人。参与前期筹备。

【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

【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

【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

【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

【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

【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

【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

【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

-END-



注:

在后台回复关键词:【食物家】获得2017年实地调研手册pdf(九樟学社制),及宣传短片视频下载链接(车进摄制)。

如对以上内容有任何疑问或咨询,欢迎联系公众号后台。



【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

编辑:树下小人,许天心

九樟学社乡土研究室

九樟学社编辑部


| 版权声明 |

本文版权归九樟学社所有

| 联系邮箱 |

jiuzhangsociety@gmail.com

【食物的家】:参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零饥饿”艺术展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