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这幅图
是不是觉得特别眼熟
你知道一定是中国戏剧的一种
但到底是什么呢
昆曲?越剧?黄梅戏?……
当然你也可能一眼就看出来
没错,这就是粤剧

落花满天蔽月光
借一杯附荐凤台上
帝女花带泪上香
愿丧生回谢爹娘
一曲粤剧《帝女花》
勾起了多少人的儿时回忆?

提到广府粤剧,多数人都会想到”红线女“
粤剧确实因她的出色表演而被全国人民知晓
历经几百年发展的粤剧
蕴含了唱、做、念、打、文学、音乐等丰富元素
作为南派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代表
2009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但在红线女还没出现之前
粤剧有着自己的一个漫长发展历程
明中时期,粤中各地已有乡俗子弟以戏剧为生
明嘉靖开始,出现弋阳腔、昆腔
清雍正年间,广州有“土优”演戏时唱“广腔”
相传乾隆年间琼花会馆是粤剧界最早的戏行会馆
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
流行于广东、广西、台湾和港澳
并传入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国
是中国最先走向世界的剧种
周总理说过——
“昆曲是江南的兰花,粤剧是南国的红豆”
从此,“南国红豆”成为粤剧的美称

生旦净末丑,粤剧角色分明
“生”代表男性角色、“旦”代表女性角色
“净”就是性格刚强暴躁的男性角色
“末”代表年老角色、“丑”就是滑稽角色

可是你知道吗
粤剧服饰使用电灯泡是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之一
早在20世纪初
群芳艳影全女班的李雪芳在演《黛玉葬花》时
在铺垫椅上安置了数十个电灯泡,立时射出光芒
而镜花影全女班的苏小妹也用电灯泡装在帽子上
以小电灯泡作装饰,简直风靡—时

追星的都清楚
对于喜欢的明星关于所有他的演出或节目你都会捧场
但你可能没想过
曾经的粤剧名演们也是红极一时的
他们当时不叫明星,叫做名伶
特别是民国时期
粤剧演员人才辈出
代表人物有薛觉先、马师曾、
带领粤剧走向精致化的任白(任剑辉&白雪仙)、
以及谈粤剧必谈的红线女等
海内外的广府人都知道,哪里有粤语
哪里就有红线女的“红派”曲腔
他们这些人在当时
也是粉丝众多,座无虚席的

正所谓
台前风光
幕后心酸
华丽戏服下
粤剧演员们
其实非常辛苦
他们经常要出外演出
有句行內话叫:”铁脚,马眼,神仙肚。”
脚指的是去各地演出需要过硬的脚力功夫
马的眼睛睡觉也是睁开的,因此他们得经常熬夜
“饱吹,饿唱”,演出经常不吃吃饭而得名神仙肚
不按时吃饭,吃的东西不太讲究,因此也容易得胃病

如今我们时常听到的一些经典曲目
如《帝女花》、《紫钗记》、
《牡丹亭惊梦》、《唐伯虎点秋香》等
都是经过这些粤剧演员们辛苦背词、排练、饿肚子
一场一场的演出而流传下来的
每一种文化经典都值得被保护、传承
所以让我们来且赏且珍惜吧
每天,非遗世家都为您讲述
不同地方的非遗文化,欢迎订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