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美术遗产 ):满庭芳:刘明才诗词书法作品展
满庭芳:刘明才诗词书法作品展 |
|||
![]() |
|||
主 办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
协 办
中国人民大学东方艺术研究所
2018.12.20 – 2019.1.10.
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二层展厅
心灵的即时波澜引发“意”之波澜,“意”的变动源于心灵的变动,“意”的生成起于心灵感物而发,终于心灵愿景的明晰,而容身于“言”之陈述与“象”之营构。“意”作为总纲,对它的表达是“言”与“象”所追寻的目标,它超越于“言”“象”而又依存于“言”“象”,在对创作者主体情思的表现中居于核心地位。心以意显,意以象明,象以言著,故观心以意,察意以象,辨象以言。言为心声,言难尽意,故尽意以象,言为基,象为辅,其目的还是达“意”。抛开“言、意”的文辞思辨,从文艺创作者实践表达中对语言与形象所适用功能的角度分析,《易传》中所谓“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正是因为以“言”达意的有限,故而借形象进一步完善对“意”的诠释。书画之“意”外显以形,诗文之“意”内构以言,形象与语言的合并将使我们实现更加深入“达意”的目的。人心每时每刻因缘生变、灵动不居,决定了其“意”随之不断的流动生发,从而延伸出“言”“象”对“意”的无尽含化与表现。
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并驱矣。”这是对诗心多么富于深情的向往,我们要以怎样的心眼才能幻化出如此动情的意象世界?为诗造境,每精心选字择音;为书成意,每心念柔毫寸进。眼前恍如画境映现,心潮随之波澜万千,音韵平仄律动,点画起落承接,或平静抒怀,或灵机跃现,笔墨蕴带丰神,文辞隐秀并生,形意交汇所坦陈的正是此刻之“诗心”,愿今生穷意尽心感怀天地之壮美、体味人间之至情,以合我性。
刘明才《逐意》
2018年12月6日
美术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