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城市

舌尖上的徽州 • 咸鱼烧肉

文字娜斯    编辑左左 

肉在哪都能买到,而咸鱼干,只有她做的好,家里才有。

—题记

盐,产自大海,守望着阳光,漫长的等待,执着地坚守,才如此洁净雪亮,似远方的白云,广袤无瑕,滔滔不绝。是时间,一点一滴积攒出光明的果实。

咸,属于海的气息,化作家的滋味。打小就欢喜外婆腌的食材,享受着时光积累的味道,独特又奇妙,唯一且珍贵,熟悉而深刻。

徽州女人习惯了等待,守候远方丈夫归来,守护寂静清凉老宅。


她们的世界冷清孤独,但内心忠贞本分。


老天爷空给她们大把的时光,细致烹调出五味杂陈的佳肴。


盼君来,齐分享。


家里摆的月亮桌,聚时并起,如十五的圆月,完满皎洁;别后拆离,似彼岸花木,遥遥相望。


君在即团圆,君不见便思念,望君归来,愿君常在。

日子得过精彩,生活充满希望,等待值得期待,相思融入味道。


难忍不堪,劳顿辛酸,在“落昏”(黟县方言:译作傍晚)来临的这一刻,不论身在何处打拼,无论是否还能相见,天涯共此时的片刻休顿,总能带给自己和远方的亲人满载的慰藉。


不幸皆烟消云散,化为会心一笑。


泪水在眼里打转,空对摇晃的烛灯,泛着希望的泪光。


嘴里细细嚼着饭菜,心里记挂着妻儿老母,奈何长路漫漫,遥遥无期。

勤劳智慧的徽州女人想到了盐,伴君左右,一解乡愁。


人说借酒消愁,盐与酒不同,酒醉人,愁更愁,而盐唤起了最亲切的记忆,不再孤单忧愁,化思念为食欲。

作为徽商中的盐商,他们是幸运者,人与自然的偶然触碰,竟可以擦出美味的花火。误打误撞,阴差阳错地将新鲜口粮和盐搁置一块,无懈可击的交错相融,无与伦比的美好邂逅。

经过自家娘子的细致加工,从此,腌制品成了他们在外打拼最珍贵的佳肴,是上天对拼搏着的游子们,最豪迈的无限馈赠。

每家每户的咸鱼腊肉,味道不尽相同,怀揣着自家的专属滋味,温情启程。


新鲜的大只鱼,一箩筐,下水塘,刮鳞剖肚,仔细掏挖,阿喵在旁紧紧陪着,眼睛死死盯住,不肯离开半步。


差不多耗上半天的功夫清理,再将它们挑回围墙里,一条一条,里外均匀地抹擦食盐,入缸、下石、封盖、等待。个把星期后,把它们一一拎出,找来牙签,撑开鱼肚,扯根红绳,穿入鱼嘴,捆紧,高高挂起,竹竿上晾成一排,像五线谱上律动着的音符,随着时间流逝,阳光照射,滴答滴答,收缩、干瘪,最后竟翘起了尾巴,这是人与自然相互信任的默契结晶,竟合奏出如此动听的《等待》交响曲。

外婆说,只要是晒干的鱼,好生存放,可以吃很久,从今年吃到明年,没有问题。

腌制最多的是草鱼或者鳜鱼,五大三粗的个头,晒干后刺也少,很耐吃。


快过年时,打渔人就拉着板车到各个村头卖鱼。


外婆每次都是满面笑容满载而归。“那个‘老几’(老几:黟县方言,农村人之间称呼不熟的老汉)认识明,还多送了我两条哩。”

 

这筐鱼,腌好晒干后,足够应付正月里的请客吃酒啦。

鱼干切块,有些费劲,切块之前倒上水葫芦里烧的热水,泡上个小半天,拍、敲、剁,功夫到家的话,三下五除二,就可搞定。


再割上一大块新鲜的后腿肉,瘦肥要连在一起,切成大块,和做红烧肉一样,“舍割”(黟县方言:译作舍得,大气)点。

外公坐在灶火前,加柴旺火。搬来劈好的“竹biē”(黟县方言:竹子劈成两瓣或者多瓣后的竹条),慢慢夹进去,看到竹子热出了汗,此时正是“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汗青”的真实画面;再使劲纵几根晒过的桑树枝进去,火堆得通红,有时会被突然发出的“噼啪”声吓一跳,外公说那是枝棍潮了,烧不痛快。


外婆站在灶台前炒糖色,锅铲慢慢晃,圈越摇越大,劲越给越足,糖差不多化了,油(注:自家的菜籽油)色也变深了,开始噼里啪啦地跳着,“嗤—哗—”,将肉倒进去不停地翻炒,待油差不多滋遍肉,肉香出来了,肉变得金黄时,外婆说这会猪油也跑出来了,可以出锅晾着。


趁着刚紧出来的猪油,抓紧把鱼块倒进去,煸匀了,盖上,任其在里面小小地弹跃会,再将晾在一旁的红烧肉加进去,翻动搅和,这会加上生姜蒜,五香大茴,拎起小壶倒料酒,溜一圈,火候到位的话还能掀起内火,不怕,锅盖一焖就好。若担心锅底烧干,过一刻钟,加些水葫芦里的热水,煨个半小时。


仔细听着里头的动静,待“咕咚”声越小,“滋滋”声越响时,一股劲掀开锅盖,一阵水蒸气,铺面袭来,奔腾扩散,源源不断。


这时,拿着锅铲寻摸着猪肉,试探地戳下猪皮,戳得动就是透了。


点醋,来两勺白糖,此刻,鱼干的香越发明了浓郁,口水都给我馋出来哩。立马出锅,撒葱。

红绿搭配,食欲倍增,心情大好。

外婆把这道菜摆在我跟前,“尽你吃。”

一缕仙气从菜里腾起,盘旋,散开。


鱼干烧出来的咸臭味,红烧肉的热气是遮不住的,但与其说是臭味,倒不如说是盐气,沉淀已久的盐,经过太阳的照射,完全渗入鱼肉中,再经外婆专志独特的烹、煮、焖、煨,盐气一涌而出,倾泄而尽,实在过瘾,大快人心。


这场面如同望潮,蓄势待发,滚滚而来,激动人心。


正是大海的狂野与豪情,与大自然默契地交融,造就了洁白无瑕的盐。盐溶于水,融进生活,还原了大海的味道,原始纯真的气息。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人离不开盐的感性解释。


生命来源于大海,盐是大海的浓缩与结晶。

看到这菜,眼睛都发亮的。


先夹一块烧得蓬松的猪肉,肥瘦相间,肥的晶黄透亮,灯光下闪闪发亮,瘦的能清楚见着鼓起有力的纹路,像山壑般条条道道,外焦里嫩,里头是淡粉色,由无数细缕束成了丝,咬的时候,丝缕牵连,蘸点酱红的汁儿,烫口,舌尖上的伸缩轻弹,酱汁入缝,肉汁四溢。齿间不经意地触碰到肥的,油直接飙起,窜着鱼干的香臭,软绵轻柔。


很快便嚼到了皮,那猪皮焖成了深红色,四角向里微微起了卷边,很是劲道,越发黏牙。


一瘦一肥一皮,烫得嘴冒热气,香得忘乎所以,轻轻晕晕地半包在嘴里左右上下地颠着,喜笑颜开。


再来一块鱼干,鱼皮快给滑掉了,索性咬下来,黏乎,不薄,粘嘴得很,嚼着有劲,越发厚实。


鱼肉自上而下,土黄到梅红,从左到右撕开,肌肉紧致,只得慢慢咀嚼,咸香接踵而至。


享受片刻的欢愉满足,嘴角沾满了酱红油汁,黏汁咕嗒,是幸福的味道,团圆的滋味。

巧妇、勤手、贞心,细致烹调着添盐的菜,无言的爱。


不远万里,无论何方,时刻牵挂着家的味道。

盐,等待的惊喜;咸,家的共鸣。


咸鱼烧肉,徽州女人的用心良苦,用长久不变的味道静静守候着他们。


回来吧,烧鱼给你吃!”

 

坐在门廊下盼君归来。

 

就好咸鱼干,他们相信总能等到咸鱼翻身的那一天。


本图文系作者投稿作品,配图由作者提供,部分配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致谢!

关于投稿事宜请点击☞ 皖南派 • 征稿启事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