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城市

海丝故事:蒲寿庚之降元

海丝故事:蒲寿庚之降元

探寻散逸民间的乡音故事;

触摸谆谆流传的乡土人情;

述绘咱厝咱人的心乡映像;

荡开游子家人的乡愁涟漪;

记忆你、我还有他们曾经的故事

海丝故事:蒲寿庚之降元


说到泉州港的历史离不开一个人—蒲寿庚。


蒲寿庚(1205-1290年),又称蒲受畊,号海云,宋末元初人,阿拉伯(色目)商人后裔,蒲开宗之子(参见《泉州人名录·蒲开宗》)。是宋元时期”蕃客回回”的代表人物。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海寇袭泉州,官兵无能为力。蒲寿庚与其兄蒲寿宬(参见《泉州人名录·蒲寿宬》)为保护家族的巨大利益,凭借强大的海上力量,助官宪击退之,因功授福建安抚使兼沿海都置制使(合称福建安抚沿海都置制使),安抚一路之兵事民政,统领海防,权力很大。景炎元年(1276年)十二月条:”蒲寿庚提举泉州舶司,擅番舶利者三十年”。后叛宋降元,终生显赫。中国宋元时期著名穆斯林海商、政治家、军事家。



海丝故事


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三月,元丞相伯颜攻陷南宋都城临安,俘获5岁的南宋皇帝恭宗。为避元军,并冀得蒲寿宬、蒲寿庚兄弟之助,南宋·陈宜中、少保张世杰率舟师十万,奉宋·端宗赵昰及卫王赵昺、杨太妃等,由福州航海至泉州城南郊法石下辇村,“欲作都泉州”,为此特意升蒲寿庚为闽广招抚使,兼“主市舶”,想借助蒲寿庚的势力抗元。


元军长于陆战,但短于海战,知泉州蒲寿庚海上势力强大,也想招抚蒲寿庚。早在元军攻克临安之前,伯颜就派遣使者赴泉州招抚蒲寿庚、蒲寿晟兄弟,当时二人没有答应。这年十一月,宋军改泊泉州外渚獭窟,宋军以船舶军资两皆不足,宋军自福州乘船南下,张世杰向蒲氏借船欲渡海前往潮州,遭到拒绝,张世杰遂”掠蒲氏海船二千艘,没其货物”。原本心已动摇的蒲寿庚,以此为由,关闭泉州城门,公开拒宋。十二月初八,元军由浙江抵泉州,蒲寿庚与州司马田真子献城降元。


蔡东藩【宋史通俗演义】记载

泉州招抚使蒲寿庚,至泉州港迎渴帝昰,请就州治驻跸。张世杰以为非计,并取寿庚舟西行。寿庚大为怨望,竟把泉州城内的皇亲国戚,搜杀多人,自与知州田子真举城降元


宋史本纪卷四十七记载:

“昰欲入泉州,招抚蒲寿庚有异志。初,寿庚提举泉州舶司,擅蕃舶利者三十年。昰舟至泉,寿庚来谒,请驻跸,张世杰不可。或劝世杰留寿庚,则凡海舶不令自随,世杰不从,纵之归。继而舟不足,乃掠其舟并没其赀,寿庚乃怒杀诸宗室及士大夫与淮兵之在泉者。昰移潮州。…十二月辛酉朔,赵溍弃广州遁。乙丑,制置方兴亦遁,吴浚退走入瑞金。戊辰,蒲寿庚及知泉州田真子以城降。”


元史卷一百五十六记载:

“昔者泉州蒲寿庚以城降,寿庚素主市舶,谓宜重其事权,使为我扞海寇,诱诸蛮臣服,因解所佩金虎符佩寿庚矣,惟陛下恕其专擅之罪。”帝大嘉之,更赐金虎符。 



次年,张世杰曾返回来围攻泉州城,但元兵赶来增援,宋军腹背受敌,三月围城不克,最后只好带着小皇帝继续南逃。蒲寿庚因拒宋降元之功,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重用。据《元史》载,至元十四年(1277年)蒲寿庚“进昭勇大将军,闽广都提举福建广东市舶事,改镇国上将军,参知政事。并行江西省事。”次三月再升“蒲寿庚行中书省事于福州,镇抚濒海诸郡”。其子孙在元朝也都入朝为官。至元十六年(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二月,蒲寿庚的舟师奉旨配合元军主力进击广东,”会追二王”,张世杰败于崖山,幼主祥兴帝赴海死,宋亡。


蒲寿庚降元后,尽杀南外宗室不少史书记载:


明·何乔远《闽书》记:”明年(指至元十四年,1277年)七月,张世杰自海上回军攻城,寿庚遣其党孙胜夫诣杭求唆都援兵,自与尤永贤、王与、金泳协谋拒守,尽杀淮军、宗子之在城者。攻凡九十日不下,世杰解去。”

明·阳思谦《泉州府志》记:”及张世杰回军攻城,宗室又欲应之。寿庚置酒延宗室欲与议城守事,酒中尽杀之。”

郑思肖《心史》:”(景炎)二年丁丑(1277年),泉州素多宗子,闻张少保至,宗子纠集万余人出迎王师。叛臣蒲受畊闭城三日,尽杀南外宗子数万人。”

清·乾隆《泉州府志·拾遗》记:”宋主昰舟至泉,寿庚来谒,请驻跸,张世杰不可。或劝世杰留寿庚,则凡海舶不令自随,世杰不从,纵之归。继而舟不足,共掠其赀,寿庚怒杀诸宗室及士大夫与淮兵之在泉者。……”

《闽书》云:蒲寿庚”尽杀准军、宗子之在城者。”清·乾隆《泉州府志·拾遗》云:”杀诸宗室及士大夫与淮兵之在泉者。”但蒲寿庚究竟杀了多少人,历史资料说法不一。

宋宗室太祖派十二世孙赵由在元末完成的《璿源图谱》中说:”……南外宗室三千余人,悉为其(蒲寿庚)害。”

郑思肖《心史》说:”尽杀南外宗子数万人。”

《永春云台赵氏族谱》记杀五千余人 。

赵氏《南外天源族谱》记杀三千人 。

《宋史》说二千三百余人。

《泉州府志·纪兵》说:”尽害宗室千余人及士大夫与淮兵之在泉者,备极惨毒。”

(这也是安海星塔吴氏村民“生吴死赵“风俗来由的历史背景。)




泉州许氏家族起义兵抗击蒲寿庚,掩护二帝南逃,被蒲寿庚几乎灭族,还有在泉州忠心宋室的陈氏家族和曾氏家族也被蒲寿庚几近灭族。

 

泉州清源少林寺僧众反蒲寿庚之降元,遭蒲寿庚和元将奇握温思的镇压,他们率元军万人冲进少林,千余僧众被屠,只剩数十人逃出。


而蒲寿庚用他的屠刀换来了蒲氏的百年富贵,在元朝蒲寿庚家族一直掌控海上贸易,独霸了市舶。


到了元末,蒲寿庚家族又故伎重演,他们勾结当时的提举泉州市舶使色目人那兀纳作乱。元庭派兵攻入泉州,使泉州的回族与伊斯兰教遭到了严重破坏,“凡西域人尽歼之,胡发高鼻有误杀者。闭门行诛三日”;事后即“发蒲贼(蒲寿庚)诸冢,得诸宝货无计。寿庚长子师文性残忍,杀宋宗子皆决其手。圹中宝物尤多,圹志玛瑙石为之”;“凡蒲尸皆,面西方”;“悉令具五刑而诛之,弃其胾于猪槽中,报在宋行弑逆也”。(后《丽史》)蒲氏家族信伊斯兰教,故“面西方”,穆斯林忌猪,砍其身于猪槽中是最大的侮辱。仇恨至挖墓刑尸,那必非常残暴地屠杀蒲氏族人,得及时外躲或刚好在外者,才能幸免于难。穆斯林资财、住宅、礼拜寺等大半毁于烧杀和劫掠之中。这就是泉州城、泉州港衰落的开始,也是泉州穆斯林衰落的开始。 


而且,蒲氏家族的噩运并没有随着元朝的灭亡而告终,如朱元璋就以蒲氏当年助蒙元灭宋,残杀宋宗室,拒宋军入泉州,反而挥师入海戳宋遗孤,竟官至蒙元江西行省左丞,为蒙元余孽。建立明朝后,朱元璋对卖国求荣助纣为虐的蒲氏深恶痛绝,下令将蒲氏族人充军流放,为娼为奴,“世世无得登仕籍”,吓得蒲氏家族纷纷改姓,蒲氏从富族成为贱族达数百年。而当时许多回人也都耻于和蒲寿庚牵连上关系,把他称为“无耻的叛教者”. 《闽书》云:“皇朝太祖禁蒲姓者不得读书入仕。而这道命令,在当时的以仁义号称的儒家社会并没有遭到任何人的反对。


但是对蒲寿庚的历史评价有巨大的争论:


他因海上贸易积累财富,是泉州商人的典型代表。而对于他弃宋降元的行为,姑且不论君臣伦理,客观上确实使得泉州港免遭战火,为泉州港在元代成为世界最大的商港奠定了基础,使中国的海外贸易也得以继续发展。

加上蒲寿庚曾任泉州市舶司提举,清楚地知道市舶司及海外贸易对于泉州港的重要性,因此,进入元代后,当元世祖因用兵多年急需财力时,他便及时地给出恢复外贸的建议,借此保住了泉州市舶司的地位。这一些,对于泉州港在元代的崛起,都有着客观的推动作用。

此外,为使元代外贸更顺利的开展,蒲寿庚还促成了元世祖忽必烈对海神妈祖的加封。这也使得当时从事海上贸易的人们有了精神信仰,能够更无畏地出海闯荡。当然,他此举也是福建乃至东南沿海能形成妈祖信仰的推动力之一。海丝故事:蒲寿庚之降元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龙湖记忆

通过「BeePress|微信公众号文章采集」WordPress 插件生成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