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 读
栏目前几期介绍的首钢工业园区更新改造项目,让我们看到了工业遗产的巨大潜力。放眼全球,工业遗产保护及转型建设一直都是各个国家城市更新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期栏目将为您解读英、德两个老牌工业大国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经典案例,看废旧钢铁厂如何再度焕发生机进而激发城市活力。
英国布莱纳文工业区景观:
文化再生主导工业旅游胜地
布莱纳文工业区景观位于威尔士的托芬郡,占地面积3290公顷。

布莱纳文工业区景观区位图
1789年前后,布莱纳文炼铁厂开业,带动周边矿山、采石场和住宅的发展,并创造了繁荣的城市景观,成为了英国19世纪重要的钢铁和煤炭产地。

繁荣时期的布莱纳文镇
布莱纳文历经近两个世纪的辉煌,最盛时雇佣矿工多达25万人,于1960年代渐趋衰落,随着就业岗位的丢失,该镇的居民不断外流,最终在1980年全面停产。
为了留下这份难得的工业遗产、改变城市持续衰败的局面,地方政府于1984年将镇边大矿场改造成南威尔士矿业博物馆,并以其为基础将镇区逐渐发展为30平方公里的工业文化主题旅游目的地;通过采取风貌保护、文化再生、旅游产品打造等措施,使得小镇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成为英国乃至世界知名工业旅游目的地。
2000年,布莱纳文工业区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布莱纳文工业区景观包含工业遗址建筑景观、工业生产工艺设备及流程、自然景观资源、城市人文景观等多种文化景观内容。
01
保护历史风貌,营造工业文化氛围
布莱纳文工业遗址规划过程注重对整体环境的保护和历史风貌的还原,以适度修复为主,并没有大规模的重建;以展示展览为主要手段,博物馆、展览厅作为主要载体形式,在活化并营造工业遗产历史感和真实感的时空中激发受众的历史认知、社会感和文化认同感。




矿井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通过视听演示等途径描述矿工的日常劳作和采煤方法的变化;游客可以深入地下300英尺,跟矿工一起体验地下煤矿之旅。




钢铁厂以保留工业遗址、陈列生产设备的形式向公众真实还原钢铁工业生产过程。



旧啤酒厂作为莱姆尼啤酒酿造展示中心,讲述南威尔士山谷酿造麦芽酒的历史。
02
遗产活化利用,增加现代文娱功能
改造同时强调动态开放保护,在不破坏遗址景观的基础上,对景观区内历史建筑和开放空间进行修缮,赋予其教育、旅游、休闲的现代化功能,并加强对公众的开放度;既保护了古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又满足了现代旅游需求,使其重新焕发活力。

圣彼得学校遗址在修复后,成为英国第一个专用的世界遗产中心,为旅游者提供旅游信息咨询服务、历史文化展示。

曾经的居民住宅如今大多数也发展为商业服务空间,发展特色礼品店、餐饮、酒吧、住宿等新业态。

原工人大厅经过修复后用作社区活动中心,为社区提供电影院、音乐会、斯诺克和乒乓球等文化设施服务。




工人大厅展览各类文物,包括唱诗班音乐、工会、当地学校、战争英雄、家庭历史档案等。
03
紧扣文化主题,打造多元旅游产品
改造后的布莱纳文工业区以工业历史文化为主线,融入科技、艺术、创意等内容,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产品,提高游客的参与性、互动性与文化感知力。
探索之旅
开发运河游线、小镇游线、自行车骑行、骑马游线等多种特色路线,带领游客深度游览小镇风光。



工业之旅
游客可以参加矿井地下游、铁山步道、工业主题步道等多种特色线路,增强现实体验,了解工业历史。



自然之旅
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观鸟活动等,让游客与自然亲密接触。



文化之旅
小镇定期举办威尔士传统舞蹈节、家庭历史探秘、世界遗产日、周年纪念等节事活动,让游客充分体验当地文化。



德国杜伊斯堡景观公园:
生态景观重塑现代城市公园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位于杜伊斯堡市北部,是德国最重要工业基地鲁尔区的一部分,占地面积230公顷,由原蒂森公司的梅德里希钢铁厂遗迹改建而成。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区位图
钢铁厂于1903年投产,1985年关闭。在这之后,无数的老工业厂房和构筑物很快淹没于野草之中,曾经与杜伊斯堡市共存了大半个世纪的工厂面临着被拆或保留的艰难抉择。

梅德里希钢铁厂1965年航拍图
最终城市选择了后者,并决定将工厂改造为公园。
项目由德国慕尼黑工大教授、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设计,对工业遗迹予以保留,赋予它时代特色以满足现代人的生活所需,并在景观美学意义和生态特质上加以强化。改造后的场地迎来了一系列公共活动,超高的人气再次激活了沉寂的工业园区,也给城市和市民生活带来了新的生机。


改造后的工业园区焕然一新
01
强调整体设计,整合园区景观层次
设计重视遗址珍贵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工业美学特征,将各种废弃设施作为公园景观的构成主体,寻求对这些旧有景观结构和要素的重新解释。
彼得·拉茨将尺度巨大、景观破碎、布局混乱的园区重新梳理,整合为水公园、铁路公园、公共使用区和公园道路四个景观层次,它们各自独立而连续存在,却又在某些特定点上被坡道、台阶、平台和花园等要素衔接起来,形成视觉、功能和象征上的联系。

独特的设计思想为杜伊斯堡风景公园带来颇具震撼力的景观

四个景观层次既独立存在,又相互联系
02
注重生态修复,尊重自然演化进程
设计尊重当地生态系统。污水集中处理、雨水收集净化、加强工业废弃物和风能利用、保留工厂内原有野生植被为鸟类提供栖息场所……处处都体现着设计所蕴含的生态理念。

净化池

净化后的水道
公园的设计和营造同时包含了生态演化进程,不主张一蹴而就、生硬的景观处理,而是推崇展现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自然演化过程,例如金属广场铁板的持续腐蚀、原有植被的自由生长等。
这里不存在传统园林中让我们习以为常的“完整、完全与完美”,取而代之的是发展、变化和自由。

大自然参与的理念:工厂遗留的大型铁板成为广场的铺装材料,在经历了近二十年大自然的雕刻,金属块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蚀、缝隙之间也长满了小花小草,彼得拉茨曾说,剩下的就交给大自然来完成。

工厂中的植被均得以保留,荒草也任其自由生长,充分保留了原生环境。
03
立足公众需求,塑造活力公共空间
作为工业城市,杜伊斯堡市缺乏大型公共活动空间;公园设计以人为本,满足了市民对开放绿地及娱乐休闲的需求。
各种工业设施经过巧妙改建,形成了博物馆、体育活动、休憩娱乐、办公与餐饮、观景等较为成熟的公共活动场所,使得往日沉睡的工业遗产成为充满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
博物馆
厂区中保留的工业设备和铁路及铁水槽车展示了工业生产的工艺流程和工厂的发展历史进程,使公园成为具有科普意义的巨型博物馆。


体育活动空间
废弃的煤气储罐内注入了2万立方米的水,变身成为欧洲最大的人工潜水中心。


公园成为攀岩和骑行爱好者的天堂。


休憩娱乐空间
改造后的公园为各类公共活动如儿童游乐场、露天影剧院、烟火观赏、漫步观光提供场所。




观景空间
将高炉改建为游人可以攀爬到顶部的70m高景观平台上,可以欣赏公园全景。

办公与餐饮空间
主入口处的建筑改造为游客服务中心、信息咨询中心和酒吧餐厅。

公园内也会时常举办露天餐饮活动。

纵观英德两国两个涅槃重生的百年钢铁工业区,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在改造过程中都极其注重对遗址结构与文化的保留,这既是对历史文脉的保护,又是工业遗存重塑之后立足于现代社会的根本。
无论是成为工业旅游胜地的布莱纳文工业区,还是化身现代城市公园的杜伊斯堡钢铁厂,两种改造模式都注重遗产的活化利用,为工业园区注入了新功能;同时强调其社会与公共属性,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公共活动,增加与公众的互动,真正融入当代城市生活,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本内容由详细规划处(城市更新处)提供
你可能还喜欢

城市更新系列一丨首钢唱响“冰与火之歌”:从百年钢厂到冰雪冬奥

城市更新系列二 | 街区更新,有“你”大不同

城市更新系列三 | 你们要的首钢北区规划解读来了

城市更新系列之四 | 老街区换新颜,看看是否有你家

微信

微博

今日头条
关注北京规划自然资源,解锁更多权威资料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规划自然资源):城市更新系列之五丨涅槃重生:看英德百年工业区如何成功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