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城市:应对新冠疫情专栏

城市学人的抗疫日记|重新发现社区

城研人的抗疫日记            

城市学人的抗疫日记|重新发现社区
_
_
_

    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和细胞,也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波堤。2月7日,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志愿者继续深入紫金西苑社区,开展社区温度检测、出入证发放、快递引导等抗疫志愿服务。

一支温度计:社区工作成为联防联控一线战场 

城市学人的抗疫日记|重新发现社区

志愿者正在协助紫金西苑小区开展测温工作

   一夜之间,社区成为联防联治的前沿阵地,繁重的防控任务和巨大的压力迅速落到了基层干部和社区社会工作者的肩上。他们承担起宣传、防治、排查、统计、汇报、体温监测、场所消毒、邻里协调等大量工作,同时兼任信息员、观察员、宣传员、排查员、联络员、警卫员、辅导员、应急员、协调员、心理疏导员等职责,成为防范疫情社区传播的核心队伍。

    志愿者的一项工作是测量温度,为居民们出小区测温一次,并记录在出入证上,进小区再测温一次,并记录在出入证上。因为人手不够,这项工作由志愿者、物业、社区、民兵轮番上阵。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社区在此次防疫战中增派了相关民兵力量,紫金西苑的民兵战士曾参加过非典时期的广州抗疫战,谈到,每天在社区联防联控的一线是否会有恐惧感时,他说道:我们没有时间恐惧,每天24小时两班倒,上岗时间全力投入工作,下岗后及时休息保证下一次上岗有充足精力,在这次防疫过程中也有部分社区居民会有抗拒、恐慌、排斥心理,我们现在在社区第一线就是要把工作做稳做实。

    这一支温度计是社区联防联控安排在社区门口的第一岗,“后面的住户请不要跟得太紧”、“请往那边看”、“谢谢合作”、“下一位请上前”,让志愿者值得高兴的是,今天小区白天班没有出现一位高温疑似人员。

一张出入证:社区共同体的再认识 

    这次疫情的长周期潜伏、传播面广等特点,决定了防治工作重心很大一部分将从点对点的医疗救治转向以社区为载体的面源管控,意味着不可能完全依靠政府24小时的监管,而依赖于基于共同命运和公民意识的社区共同体建设。重大突发事件和利益冲突,是社区共同体营造的试金石,也是营造契机。如何避免特殊地区人群、外地租户人员等被歧视、禁止进入、驱逐,以及个人隐私严重泄露等问题……不得不让我们深度思考社区治理和社区规划的目标,营造什么样的社区共同体?

城市学人的抗疫日记|重新发现社区
城市学人的抗疫日记|重新发现社区

志愿者正在为小区住户办理出入证

城市学人的抗疫日记|重新发现社区

杭州市直机关防疫志愿服务相关文件中形成的社区及交通枢纽卡扣排查流程图

   志愿者的另一项工作是随着疫情的发展,各个小区根据文件精神,向小区住户发放出入证,经过多天的志愿服务经验,我们简单整理了志愿者办理出入证的主要步骤:

    1.请住户出示身份证,询问具体住址“几幢几单元几零几”,志愿者在汇总表上找到住户信息️。

    2.询问是业主还是租客?️

    如是租客,群租还是整租,如是群租,整套房的租客仅签发一张出入证,请租客自行协调。向租客核对业主名字。询问几号回杭?近14日内回杭的,不能签发出入证,请其返回小区,居家隔离满14天;

    如是业主,核对业主姓名,询问几号回杭,近14日内回杭的,不能签发出入证,请其返回小区,居家隔离14天️。

     3.志愿者填写出入证上的相关信息️。

    4.请住户在汇总表上签字,表示已领取出入证️。

    5.志愿者告知住户,防疫期间,凭出入证、身份证、门禁卡“三证出门”,两天限一人出门️。

    但事实上,志愿者在为住户办理出入证的时候,会遇到很多比“步骤”更复杂的情况,比方有一位老大爷在办理出入证后,要求志愿者提供自家对门的住户信息,因为对门是“自如”旗下的二手出租房,要求提供群租租户返杭时间、返杭前出发地、是否给予办理出入证等信息。志愿者在不泄露信息的前提下,大致将老人家对门的相关信息给予一一解释,并未为对门办理出入证,劝导14天居家隔离,他们的日用品会由社区统一采购、送货上门。老人家了解相关情况后,表示理解,也希望社区严格执行隔离措施。

    事实上,社区共同体,不是说要完全回到曾经的熟人社会,而应致力于营造陌生人社会背景下有公民意识、情感联系和责权共担的社会人。应以帕累托改进为目标,即使至少一人的境况变好而没有人的境况变坏;公共卫生伦理也强调对于个人权利的限制应基于对公共秩序、个人权利和自主性之间价值和利益的权衡。

一个快递:在非常时期推进自助互助参与机制 

城市学人的抗疫日记|重新发现社区
城市学人的抗疫日记|重新发现社区

志愿者正在协助紫金西苑小区收寄快递、外卖

   在国家和社会行动力量之外,在社区志愿服务过程中我们还见证了社区的行动组织力量,展现出小社群、高度连接、熟人网络的优势,在应急行动、信息传递和互助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有两类社区行动网的高效展现:一是经历过非典考验,街镇-村社地方行动网络积累了丰富的应急行动能力和居民动员能力,并获得居民的信任和支持。二是社区邻里网络联系紧密,拥有邻里互助、志愿者队伍等多种自组织形式,并与地方行政体系之间建构起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机制。

    以外卖快递为例,我们所在的志愿服务小区东侧仅有一个中型商超,基本的生活用品都可以在这个商超内购买齐全。但是限于出入要求,很多居民无法每天采购相关生活物资,商超老板娘一方面采用网络接单的方式,将物资配好后放置于小区临时快递架上,另一方面,商超老板娘还现场接单,有居民在拿取快递时候要求再加一袋5斤的面粉,老板娘二话不说返回商超取了一袋面粉,住户问:那么钱我怎么给你?老板娘说:我前几天就在小区群里发了支付宝的二维码,你回家后扫下支付就行,20块。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我们的志愿者也多次接到住户的特殊需求,站在小区门内的老大爷的焦急的想买一瓶烧菜的老酒、手臂骨折的大妈没法提菜篮子等等,我们的志愿者前前后后帮忙去商超购买急需物资、帮行动不方便的人群拉上购物车等等。一个外卖快递,显示出组织化和信任度成为现代社会动员中的关键因素,组织化提升行动能力,信任度降低行动成本,这是社区防控工作的重要潜在力量。

后 记

城市学人的抗疫日记|重新发现社区

志愿者花10分钟在车里吃的泡面午餐

   一个白天的志愿服务结束,夜班的志愿者已经冒雨上岗,这一天我们看到了12小时走访社区住户的社区工作者,12小时站岗的社区民兵力量,也体会了10分钟吃一碗泡面作为午餐晚餐的辛苦。这次的疫情危机,是危,更是机。希冀借助这次危机,让我们重新关注并审视社区的意义和价值——不仅是居住邻里,生活便利性的载体,也是每个个体和家庭行动起来保障自我安全的最后一公里防线,是平衡个体自由和集体利息的试金石,是自助互助共度难关的重要平台;不仅对于当下疫情防控作用重大,更是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需要完善长效建设机制并持续推进。

记录人:城研中心第六党支部  赵晓旭


推 荐 阅 读  ↓ ↓ ↓

疫不容迟,社区战“疫”共同体来了


我是党员,我在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第一线

城市学人的抗疫日记|重新发现社区
_
_

点击阅读原文欢迎参加“两奖征集”

↓↓↓

喜欢本篇内容请给我们点个在看

城市学人的抗疫日记|重新发现社区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怎么办):城市学人的抗疫日记|重新发现社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健康城市:应对新冠疫情专栏 » 城市学人的抗疫日记|重新发现社区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