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城市:应对新冠疫情专栏

【ZUP防疫专题】韧性思维下的未来社区可食景观设计思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规划与设计应对思考

—— 韧性思维下的未来社区可食景观设计思考



ZUP | 景观一所


14

/ 专题




前 言

INTRODUCION


     武汉新冠肺炎再一次给我们敲响警钟:在全球化与城市化不可逆的大背景下,在超大型城市地区不断涌现、城市功能高度密集和混合,关联性和流动性不断加强加密的新常态下,如何通过城市规划促进公共健康?规划与设计工程师对于卫生防疫能够做些什么?


     鉴于这种想法,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从规划设计建筑工程文化旅游生态景观等角度,推出了系列文章《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规划与设计应对思考》,希望与各位同仁一同对此次疫情所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反思,对未来的规划方向、理念与设计进行探讨。

【ZUP防疫专题】韧性思维下的未来社区可食景观设计思考
【ZUP防疫专题】韧性思维下的未来社区可食景观设计思考

(未来社区与当前社区的对比)

【ZUP防疫专题】韧性思维下的未来社区可食景观设计思考



可食景观的意义

1


可食景观是将可食性植物布置于具有观赏性的景观环境之中,使其成为兼具生产、生态生活等多功能的景观场所,是一种新式的生态园林设计手法。


可食景观可以结合季节变换、空间转换所带来的丰富的五感体验,可以配置出不同特点的景观形式。其除了具有景观观赏性之外还可为人们提供新鲜安全的蔬菜,产出的蔬菜瓜果可以食用,具有可食生产性,同时与传统苗木花卉相比,可食景观的作物的售价和维护费用相对较低,具有较强的经济适用性,在种植过程中、果实丰收后还可将参与模式进行引入,进行社区营造,具有活动参与性。


可食景观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相信随着发展和推进,“可食景观”会具有更多的含义和理念,更好地同园林景观相融合,最终能搭建食物-观赏双平台,打造生产供给链,提升城市农产品的经济发展。 



未来社区

可食景观的设计

2


社区可食景观的出现是城市高密度发展和韧性思维设计的共同结果,反映了当代居民对于自然田园以及绿色生态的渴望。社区进行可食景观的设计,使得传统的农业文化得以延续;使社区内利用率低的空间重新焕发生机。儿童们可以在社区内得到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和乐趣;成年人可以在社区内学习农业知识和种植常识;老年人可以在社区内消遣时间,重获种植趣味,增加邻里交流。


未来社区打造可食景观要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可用空间,实现水平空间和垂直空间双方面的覆盖。按照不同空间的种植,可以分为家庭农园、屋顶农园以及垂直农场三种不同的可食景观类别。


(1) 家庭农园



家庭农园的打造涉及多方面的需求和考虑,需要未来社区整体规划设计。


在布局方面,家庭农园需要社区在设计之初就将植物日照纳入考虑,协同建筑的整体布局形式,便于日后居民对于交通出行、作物种植、休闲活动等不同需求的选择和同行。在尺度大小方面,家庭农园以伸手可及的尺度为宜,如国内外都提倡的户外“一米菜园”(1.2m×1.2m),方便居民进行种植、管理以及采摘。在作物种类方面,家庭农园需要综合观赏性和食用性,选择适应本土气候的作物,因时而生,因地而生,顺应自然。在设计形式方面,家庭农园需要考虑地域文化和场地特点,尽可能就地取材,保证视觉效果统一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家庭农园充分利用了社区的庭院廊道、小尺度绿地、局部硬化路面、闲置空间角落等不起眼的空间,为居民丰富了社区生活、完善了社区功能、改善了社区环境。


【ZUP防疫专题】韧性思维下的未来社区可食景观设计思考

可食地景效果(图片来源网络)



(2) 屋顶农园





屋顶农园是基于屋顶绿化的一种以农作物营造景观的形式,它作为促进城市生态景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


从国内情况来看,各地都开始重视屋顶绿化的科研和规范条例研究,目前屋顶花园技术也趋于成熟,但真正意义上的屋顶农园起步还是较晚,但现阶段国内屋顶农园实验更多地聚焦在一线城市购物中心屋顶,还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市场格局较为分散,市民对于“空中农园”的认识模糊,推广缓慢等问题。


相比于公共建筑打造屋顶农园而言,社区建筑的屋顶空间往往平整开敞、利用潜力大,居民也可以更为便捷地种植、照料以及采摘等等。未来社区打造屋顶农园不仅可以作为生产基地,满足城市居民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可以作为休闲娱乐场所,使居民能在城市中享受到农耕生活;还可以发挥生态功能,改善小气候环境,利于城市雨洪管理。


未来社区的屋顶农园设计可以将现代农业技术与都市家庭生活紧密结合。屋顶农园考虑农作物的季相变化,采用多种农作物和观赏性花卉搭配布置,整体打造出高低错落的景观格局与空间结构,四季不同的景观色彩,提高了其观赏价值。屋顶农园除了作物种植外,还辅以景观小品、休闲设施等,集观赏、休闲、体验和宣传教育多功能于一体,使居民于居身之所感受大自然,不出城市就能看到食物生产过程,亲身参与劳作,得到劳动果实,获得农业生产和农耕文化知识。整体构建集休闲、观光、体验、养生、采摘以及低碳环保为一体的生态型屋顶农园系统。


【ZUP防疫专题】韧性思维下的未来社区可食景观设计思考
【ZUP防疫专题】韧性思维下的未来社区可食景观设计思考

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屋顶农园

【ZUP防疫专题】韧性思维下的未来社区可食景观设计思考

广桑园屋顶农园(图片来源网络)


(3)  垂直农场



基础设施作为景观设计的载体,在城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社区,市政,公共空间等都不离开基础设施。面对社会上的那些种种问题,那些人们不愿去的消极空间,那些发展中被遗弃的地方,都将是我们关注的领域。


 其中,通过对空间的再次塑造,来指引人们来到,并享受最佳的城市空间。让人们避免那些不佳的城市空间,生活在积极的场地,也是我们的重大职责。


【ZUP防疫专题】韧性思维下的未来社区可食景观设计思考
【ZUP防疫专题】韧性思维下的未来社区可食景观设计思考

垂直农场效果图(图片来源网络)


随着多元化社会的发展以及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人们开始关注的不只是手里的物质资本,而更多的是关注身心理资本。未来社区的可食景观设计将绿化的功能需求与居民回归田园的内心需求成功融合,丰富了未来社区的绿地类型和景观模式,推动了社区乃至城市的生态建设,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往期回顾

NO.01丨规划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响应

NO.02丨城市与规划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挑战与问题

NO.03丨硬核科普 气溶胶 & 室内空气净化器

NO.04丨街区“大开放”,住区“中防控”,组团“小隔离”

NO.05丨韧性城市建设中针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规划应对

NO.06丨疫情下对城乡“微单元”规划的若干思考

NO.07丨旅游业面对危机事件应对策略与措施

NO.08丨浙江省未来社区模式在疫情防治时的优势解析

NO.09丨从功能性公共空间规划应对突发卫生事件的若干思考

NO.10丨“ 社区城墙 ” 隔离疫情

NO.11丨基于未来社区场景下的交通应急管理建议

NO.12丨基于灾后身心康复的疗愈花园设计初探

NO.13丨社区空间缓冲疫情


【ZUP防疫专题】韧性思维下的未来社区可食景观设计思考

www.zjdxghy.com

杭州市金色西溪1号楼1301室

● 扫码关注我们


浙大规划院版权,转载请联系

〓 用心铸就规划,蓝图诠释梦想 〓

“在看”我吗?

【ZUP防疫专题】韧性思维下的未来社区可食景观设计思考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浙江大学规划院):【ZUP防疫专题】韧性思维下的未来社区可食景观设计思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健康城市:应对新冠疫情专栏 » 【ZUP防疫专题】韧性思维下的未来社区可食景观设计思考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