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严峻,我们需要共度时艰,一起努力控制疫情;也需要科学理性思考本次疫情的多个方面,反思和展望。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健康城市专业委员会和健康城市实验室启动系列推送,促进跨学科合作交流,推动多个学科共同探讨,从健康行为到健康环境,规划建设健康城市。
作者 | 郑德高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健康城市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今天天气很好,今天北京公布新冠确诊病人“零增长”,这是一个值得记得的普通一天,阳光通过阳台的窗照在书桌上,斑斑驳驳,显得温馨和健康。这一段日子,响应国家的号召,尽量宅在家里,看书、喝茶、听音乐、写作,网上办公,日子有点慢,但也充实和平淡。专家说,尽量宅在家里不出门,减少感染病毒的传播机会,专家也说尽量开窗通风,晒晒太阳。健康城市需要更多的阳光,更多地通风,这应该也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常识,与常识不一样的是,城市规划鼓励更多的交往,而且生产出诸如咖啡厅等很多的交往空间,但现在特殊时期、星巴克开门也非常零星,大家的交往也只能在虚拟的微信圈了。现代城市规划从城市的卫生开始起源,为什么隔一段时间,我们的城市就要遭到病菌传播的骚扰,并与之展开一场斗争,然后人类开始新一轮“被动进化”,这真的值得思考。
人类发展从狩猎社会到农业社会然后到工业社会,从无固定的居住到定居社会,然后发展到现代以城市居住为主导的社会,同时超过1000万人口的大城市也越来越多。很难说现代城市社会的人比狩猎社会人更幸福、更聪明,也很难说是居住在大城市好,还是乡村更好。但人类被一种模糊的“算法”推动着往前走,难以回头,人类在越来越集聚与越来越流动的同时,病菌的爆发也越来越频繁,人类聚集的“外溢风险”也越来越大,表现在病菌传播的更大规模和更远范围,看似现代化、大数据武装的城市,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脆弱性。人类既要追寻世界的某种算法,更多的人生活在更大的城市,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与传播风险越来越大的病菌作斗争,真是两难境地。
病菌主要是依托某种动物作为宿主,然后通过某种方式传给人类,同时通过人传人传给更多的人,因此病菌最喜欢的方式,一是人类与动物有更多的接触,二是人类更高密度的集聚与更快的流动。我们既然无法走回头路,只能“被动进化”,尽量按照病菌不喜欢的方式进化才能有人类的未来,因此健康城市需要尽量减少与活着的动物接触(在另外一文中建议大城市的菜市场搬到郊外,遭到比较多批判,或者应该表达为应该禁止活禽交易,有活禽交易的菜市场远离城市更好),也需要人类居住的大城市应该尽量降低密度,生活节奏应该尽量慢下来。同时当病菌来临时,也要发挥自下而上的社区治理力量,提高城市的韧性。
健康城市要降低密度,大城市应该与大公园并存,应该尽量减少高层高密度,倡导“中密度”。不知何时,我们城市发展逻辑受经济学支配越来越重,资本逻辑所形成的“空间生产”是城市密度越来越高,高层越来越多,公园越来越少,因为城市是寸土寸金,越贵越稀缺,资本逻辑也严重影响到城市政府的决策。虽然资本城市的逻辑我们无法避免,但在健康风险日益增高的约束下,也需要考虑健康城市的逻辑,两者的叠加才应该是城市进化的方向。因此我们的城市也需要回到“组团城市”的理想,城市与公园并存,也希望回到“中密度”的城市逻辑,密度过低不符合资本逻辑,密度过高不符合健康城市逻辑,也许“中密度”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健康的城市生活要慢下来,倡导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哈尔特穆勒·罗萨《加速:现代社会中时间结构的改变》认为当代社会是一个加速社会,现代性的重要特征就是加速,科技进步加速促进了产品周期加速,以及人的活动的加速,无论从农民工、电影明星、政府官员到知识创新阶层,人类超越阶层,大家的生活节奏都变得越来越快。规划师也深有同感,频繁出差已经成为生活的常态,即使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宅在家里,也是几乎网络会议不断。快节奏对健康无益,降低人类的免疫力,人类快速跨区域流动病菌也特喜欢,当快已经成为世界的趋势和算法时,慢下来就变得特别的奢侈。如何让工作和生活慢下来,真是一门学问,健康城市需要更多的“高淳国际慢城”,不知道高淳是否还在坚持“慢城”的方向。
图片来源:高淳国际慢城-https://www.turenscape.com/project/detail/4713.html
武汉爆发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值得反思的地方确实很多,笔者2013年主持编制的“武汉2049”愿景规划提出了建设“更具竞争力和更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目标,城市和产业更有竞争力,分阶段促进武汉枢纽的建设和城市产业的创新发展,大家都关心,但是更可持续发展似乎就重视不够。更具竞争力更多是政府的目标,而更可持续发展更多是基于社区的市民需求,这需要城市政府在日常的时候,有更多基于社区的精细化治理能力,比如围绕社区建设更多的绿道、更多的广场、更多的社区医院、更多的大数据、更多的社区参与等等。平常基于社区的治理能力越高,面对风险时则城市的韧性也越高,这是风险社会我们必须要重视的选择。
人类跟随着某种算法在往前走,人类也在随着科技的进步、城乡人居环境的发展、以及与各种病菌的斗争中“被动进化”,规划师也一直相信一句话,“明天比今天更美好”。
『创建健康城市』
微信号:健康城市实验室WLANLab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健康城市实验室WLANLab):【疫情思考】郑德高 | 健康城市需要“被动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