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疫情防控的局势也发生了变化,已从中国与世界的“隔离”,逐渐演变成世界各主要国家的“自我隔离”。目前来看,韩国、意大利、伊朗、日本…..新冠肺炎的确诊人数在快速增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并采取防控措施,具体层面表现为作为产业链的基本单位的企业被迫停产停业,这势必会给全球产业链产生影响,比如日本和韩国的半导体和汽车出口受“阻断”。

中国加紧复工,疫情却全球蔓延,全球产业链被迫中断

换句话说,此次疫情的全球蔓延,已从中国的与世界“隔离”,逐渐演变成世界各个重要国家的“自我隔离”,这势必将会给全球产业链的产生影响。
比如日本和韩国是半导体产业强国以及汽车出口大国,但从目前的局势来看,日韩两国疫情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受影响的企业未来还会不断加,全球半导体、汽车产业链可能受到明显冲击。具体受冲击的范围可以从贸易上来看,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韩国对全球主要出口机电产品、运输设备、贱金属及制品,对中国主要出口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和光学、钟表、医疗设备;日本对全球主要出口的前三大品类分别为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化工产品。
“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能否被撼动?以iPhone、汽车制造为例

首先,以iPhone手机的制造为例,来谈此次疫情对“中国制造“带来的影响。据最新数据显示,苹果公司全球59个代工厂中有52个是在中国,综合测算可以得出苹果90%以上的生产制造在中国。其中富士康为全球最大的iPhone组装工厂,其产能将直接影响到整个产业链,富士康郑州园区供应全球超过四成的iPhone产品,据凤凰网27日报道,富士康郑州园区的复工人数,还不到其用工高峰期的十分之一。

苹果公司的公告也显示,受疫情影响,全球iPhone供应紧张,截至3月份的季度营收目标将无法实现。天风证券分析师郭明錤分析称,疫情将导致苹果新产品生产、交付延迟并对iPhone的销售构成影响,预计2020年一季度的iPhone出货量将下降10%。此外,由于产自中国的零部件供应不足,任天堂越南工厂生产的Switch游戏机的产量受限,原定于4月份发售的新Switch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然后,再看看汽车生产,中国是全球汽车及其零部件生产供应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突然“断供“会怎样呢?
三一集团副董事长兼总裁向文波表示:“现在的生产体系是全球体系,任何一个企业链条断了,少一个零部件都没办法把一台机器生产出来。”
一辆汽车大约需要3万个配件,根据2017-2018年数据,中国大陆就生产了全球70%以上的车轮毂,全球33%的轮胎和发动机,全球24%的座椅,全球22%的车玻璃,等等。由于中国的供应链中断,自2月以来,韩国、日本、欧美等地的汽车工厂停产,比如2月4日,现代汽车公司在韩国的7家汽车工厂宣布停工;2月10日,起亚汽车公司在韩国的三家工厂暂时停产,同一天,日产汽车公司发言人也表示,日本九州工厂的2条生产线将于2月14日全部停产,而另一条主要生产出口车的生产线也将于2月17日停产。此外,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也发出警告称,受中国零部件工厂停产的影响,其位于欧洲的工厂库存告急,可能会被迫停产。
中国汽车产业供应链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艰难处境:

目前来看,答案是否定的,正如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2月27日在答媒体问时所表示的,“中国是很多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重要环节。疫情对外贸领域供应链的影响主要发生在生产配套层面,产品集成遇到暂时困难。这种影响是局部的,有限的,也是完全可控的。中国具有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完整产业链的优势无可替代。中国外贸发展韧性足、余地大,创新能力强,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中国在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也不会改变。”
全球面临疫情,会导致全球产业链重构吗?
如上所分析的,随着疫情的全球蔓延,目前不仅仅是将中国与世界“隔离”,而是将世界各主要的国家都暂时分隔开来,这会将之前稳固的全球一体化、生产全球化的局面打破,进而导致全球产业链进行重构吗?

全球产业链是否会重构或者被改变程度的大小将直接取决于疫情持续的长短。这也是著名经济学院郎咸平的观点。
从中国的视角,社科院世界经政所经济发展研究室主任徐奇渊也表示:“在乐观情形下,如果疫情只是较为短期的冲击,其对产业外移影响较少;在极端情况下,如果疫情对生产的影响持续到4月甚至6月,则将会对部分产业的供应链产生实质性破坏,并加速产业外移。”
机械和器材制造是支柱产业。据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统计,截至2月26日,广东省已经有4.85万家规模以上企业复工,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约九成,省内102家重大制造业企业都已经复工。
目前来看,产业链重构的可能性不大,原因有三:
第一,中国作为疫情的最大“受害国”,疫情已得到很好的防控,除了湖北外,其他绝大多数省份已连续多天零新增,且治愈出院的人数在逐渐增加,同时,除了武汉部分地区外,其他各地都在政府的指导下尽快复工复产,同时做好复工复产员工的后勤保障服务工作。
比如,2月29日,山东省委、省政府近日印发的《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所有企业复工复产,一律取消审批。再比如,截至2月26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3225家规上工业企业,已复工3099家,复工率达到了96.1%。广东是制造业大省,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电气可见,中国已经开始了有序复工,大型企业复工进展良好,随着一些地方的中小企业审批的取消、员工到位、防控物资等问题的解决,除了湖北部分疫情严重地区外,全国其他地区都有望在近期内逐步实现复工复产。
第二,中国出色“战疫”表现,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样板,同时也可以在现有治疗手段与经验、特效药的研发、疫苗的实验进展等方面进行借鉴与合作。疫情发生后,世卫组织成了联合考察组到中国调研,最终联合考察组的报告指出:面对这种前所未见的病毒,中国在基于科学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采取了“历史上最勇敢、最灵活、最积极的防控措施”。毋庸置疑,中国在这次抵抗疫情中的出色表现,值得其他国家借鉴,在疫情全球加速蔓延的形势下,世卫组织也呼吁其他国家向中国“取经”,同时世界各国要加强协力合作,共同“抗疫”。

第三,目前的全球产业链的结构已是经过长期市场选择的最优组合。如下图所示,按照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的观点,产业链条包括“6+1”,即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再加上制造。

比如在iPhone手机的全球产业链中,制造主要在中国,原料采购如闪存和屏幕在韩国、芯片在日本,而链条中的其他,产品设计、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在美国,这样的产业链的结构方式对于苹果公司来说已经是比较优化的组合,不排除有微调的可能性,但是大的原则和方向还是不会变的。
在极端悲观情况下,疫情全球蔓延难以控制且持续时间长,导致全球产业链重构,对于中国来说,会出现那些机遇与危机呢?可以想象,从目前来看,中国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复工复产,进而恢复国内产业链,这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全产业链的发展,巩固中国在世界经济的地位。但是,另一方面,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的部分,不可能离开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时欧美、日、韩等。中国当前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而对于半导体、电子元件等高技术产品存在国外依赖,疫情蔓延一旦失控势必会影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
总体而言,经济一体化、产业全球化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也是市场经济分工协作、最优选择的结果,很难会因为一次疫情而发生彻底改变,从另一方面来看,面对疫情,中国迅速反应,目前来看,疫情防控效果显著,可见,疫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可怕,只要世界各国尽快采取措施进行防控,同时加强在治疗和药物及相关疫苗的研发、实验等方面的协力合作,疫情对于全球产业链的影响总体是可控的、短暂的,并不会导致全球产业链的重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疫情全球蔓延不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影响,相反,疫情下世界各主要国家“自我隔离”,暂时切断链接,必然会对全球经济带来较大的冲击,而冲击的大小还是与整个疫情的持续时间关系密切。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ET财经观察):疫情全球蔓延,全球产业链会重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