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涉绿水人间境,让林深知去处——从化全域森林步道路径优化提升策略探索

前 言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广州市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大力实施省委“绿美广东”六大行动,提出构建广州市森林步道体系。

从化区作为大湾区北部生态屏障高地,拥有天然、丰富的山水林田湖自然资源和多元生态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为生物栖息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游憩营造了良好条件。基于此,从化分院以森林步道串起全域生态价值地,实现游憩线性空间的并网融合,开启“两山”转化新篇章,助力从化打造“森林下的山水城市”



01

从化全域森林步道现状


(1)自然资源禀赋优越

自然保护地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9.1%

乡村振兴之源,最美乡村聚集区

岭南文化发祥地,涵盖多样人文景观


(2)已有各类步道概况

绿道

现有绿道串联15处自然保护地,为森林步道建设提供山城融合的接口。


碧道

现有碧道沿流溪河进行建设,有效串联起城区、河流及各类城市绿地,是从化区各类步道连接的主要线路。


登山步道

现有登山步道长度约53km,充分利用成熟登山线路,将从化最美乡村景色和自然风景尽收眼底。


古驿道

2条古驿道主线,5条古驿道支线,5条连接线构成,线路串联从化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


现有道路

建成路网连通自然保护地核心空间,现有道路为森林步道提供重要基础。


体育活动路线

规划徒步、马拉松、越野赛及自行车训练等体育活动路线串联从化区优质森林资源。


涉绿水人间境,让林深知去处——从化全域森林步道路径优化提升策略探索

图源:自摄


(3)森林步道问题分析

现有游憩步道网络对森林资源的串联考虑不足,缺乏系统规划

从化现有步道网络呈片化,部分区域森林步道分散孤立。碎片化步道网络森林资源,也对环境造成不必要的干扰,扰乱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破坏植被覆盖,影响水体质量等。因此,森林步道的建立必须在前期介入时开展完整生态系统规划


现状步道体系主题单一,优质资源未能串联,无法充分发挥价值

从化全域步道体系的主题较为单一,在类型上缺乏多元化与互补性,例如,只关注徒步远足、观鸟或自然观察等。森林步道系统可成为吸引游客、创造就业机会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如未能充分串联和整合各种优质资源,就无法为游客提供丰富体验,可能导致经济机会被浪费。



02

从化全域森林步道体系构建方案


(1)构建森林步道体系

构建森林步道旨在让人们更深入地接触大自然,探索了解当地文化历史价值通过步道选址和生态评估,可确保当地生态和文化得到相应保护;通过路径设计、步道维护、资源管理及生态保护策略制定,强化可持续性、吸引力和访客体验。

森林步道路径的优化和提升可通过多种策略实现——

生态保护和可持续性   确保步道建设和维护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使用可持续的材料和建设方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推广环保意识,鼓励游客遵守步道上的规则,减少扔垃圾和破坏行为。步道建设和维护包括:路径建设、设施设置、安全措施和定期维护,以确保路径的安全和美观。

安全和便利性   提供清晰标识和路标,确保游客不会迷路。确保路径平整,减少跌倒和受伤的风险。定期巡逻和安保措施,确保游客安全。

信息和教育   提供信息牌和展示,介绍当地的自然历史、文化和生态系统。提供导游或自助游览手册,帮助游客了解步道亮点和故事。举办自然教育活动,吸引家庭和学校团体。

 可访问性   步道设计适应不同年龄和体能水平的人们。提供轮椅通道和设施,确保残疾人士也能享受步道。考虑季节性和天气条件,确保步道在不同季节都可访问。

 社区参与   吸引当地社区参与步道建设和维护。举办志愿者活动,让当地居民参与步道保护和改进。与当地政府、非营利组织和商业伙伴合作,共同支持步道项目。

 宣传和营销   制定宣传计划,吸引游客和户外爱好者前来参观。利用社交媒体和互联网,提高步道的知名度。吸引旅游和生态旅游愿意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游客。


(2)确定精品示范路线

结合从化森林步道现状,建议可打造森林步道的精品示范路线

首先,挑选适宜的步道建设地点,充分考虑现有步道分散孤立、断点问题,新增步道应充分串联已有步道,做好联通,使步道成环成体系。其次,进行精细规划,包括路径设计、标志设置、信息牌编制以及设施建设,确保路径通畅、安全且符合可持续性原则。第三步,与当地社区建立紧密合作,听取他们的意见和需求,纳入步道建设和管理的决策过程。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教育体验,通过定期维护和监测,确保路径的安全性和吸引力。最后,积极宣传和推广示范路线,借助线上线下宣传手段吸引游客。结合社区设计工作,打造精品示范路线。


03

国内外优秀案例


(1)挪威树顶步道——与大自然重新建立联系

挪威菲雷斯达尔的树顶步道在设计中注重美学和景观价值,步道选用可再生或与可与周边环境融合的材料,树顶步道承重结构及木板路、栏杆均由当地松木制成,与山上现有松树融为一体,围绕树林和山体的角度弯曲,尽可能保留生态原貌。挪威人希望步道充分传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也希望每一位走上步道的人都能感受到设计者保护自然资源的巧思。


(2)澳大利亚雨林步道——为残疾人提供便捷

澳大利亚在森林步道的设计上致力于安全性和可访问性。墨尔本Wirrawilla雨林步道宽阔平坦,无任何台阶,便于婴儿车通行,是带娃探险的理想场所。他们通常采用严格的安全标准,包括定期巡查路径,确保清洁和维护,提供无障碍路径和设施,以便残疾人士、老年人也能轻松享受步道。


(3)加拿大森林步道网络——鼓励社区共同参与规划

加拿大国家公园系统拥有广泛的森林步道网络。他们在路径规划中强调社区参与,社区成员通常参与到步道的清理、维护和教育活动中,增强对步道的归属感。社区反馈通常被纳入步道的决策过程,以确保政策和管理策略反映当地居民的需求。


(4)福州“福道”——实现按时长选择游览路径

“福道”绕着山体蜿蜒,坡度只有8%,桥面采用窄缝格栅,满足轮椅通行,每隔一定距离有休息处和自动售卖机。“福道”不影响树木沐浴阳光雨露,遇到障碍树木则穿洞或绕行,尊重一草一木。在路径选择上,“福道”结合悬空栈道、登山步道、车行道3个等级线路形成了分时环线,游客可灵活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选择最适合的路线游览。


涉绿水人间境,让林深知去处——从化全域森林步道路径优化提升策略探索

福州“福道”

图源:网络



04

从化全域森林步道路径优化提升策略


(1)提高森林步道路径网络密度

打通现有森林步道的断点和堵点,通过规划和建设新的森林步道,将现有的绿道、碧道、古驿道和登山步道等有机串联起来,实现多道合一,尽可能使森林步道成环成体系。

增加步道网络密度,强化道路的通达性多样化步道路径增添徒步趣味,提升游客的体验感。打通进入森林的最后一公里,为步行者提供更多的路径选择。加强森林步道的支路建设及人行道优化也可提高步道的通行效率达成高步道路径网络密度的目的


(2)提升森林步道周边设施步行可达性

统筹考虑设施布局与步行网络建设,采用点线面结合的配套设施布置方式。

森林游步道虽是线性空间,但可供停驻与休憩的活力点设置是十分有必要的。可在环线衔接口节点布置相应设施,如休憩亭廊、驿站、贩卖机、垃圾桶、健身器材等;线性布设主要有照明灯带系统等;面空间的布设多在地势平坦、空间开阔的位置,能有较好的景观视野及开放的环境空间,如布设厕所、小卖部等设施,以上都能极大提升游客使用舒适度和步行可达性。


(3)营造舒适的森林步道步行环境

从色彩、材质、标识等方面提升森林步道的环境舒适度。

对森林步道进行有目的的色彩设计,如青色石板路营造古风文化感,木栈道打造舒适温暖感,灰色的碎石路刻画悠然的山林印象等;步道在选材上尽量保持原生态,就地取材,使步道融入周边自然景色中;在步道开敞的空间、休息平台等区域,设置相应的解说牌,对地域文化、景观资源进行介绍说明;在步道分叉口处设置方向指引牌,对休息区域、公厕等位置的距离和路况进行指示,徒步者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和需求自行选择。这些措施可从多方面多角度提高游客积极正向的情绪,从而提升对整个森林步道的认可度。


(4)搭建社区设计师工作营开展系列活动

倡导以人为本、多方参与、共商共谋共建的原则,打造可体现区域自然风景和弘扬岭南文化的森林步道,为市民提供多元化森林体验。

搭建社区设计师工作营,邀请不同年龄段的游客、村民、户外运动爱好者及协会、区文广旅体局等不同人群,共同谋划森林道线路选线方案。社区设计师可为步道设计具有吸引力的景观和美学元素,在景观布局、植被选择、路标设计和座椅布置等方面提供改进措施。举办志愿者活动,让当地居民参与步道的保护和改进,与当地政府、非营利组织和商业合作伙伴合作,共同支持步道项目等。



供稿|从化分院

技术审核|总工程师办公室

编辑|办公室



推荐阅读


涉绿水人间境,让林深知去处——从化全域森林步道路径优化提升策略探索

以绿生金,生态敏感地区的绿色发展路径——苏州太湖生态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创新实践


涉绿水人间境,让林深知去处——从化全域森林步道路径优化提升策略探索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与实践——以杭州青山村“善水基金”信托为例


涉绿水人间境,让林深知去处——从化全域森林步道路径优化提升策略探索

建设越秀树木资源档案,绘制绿美广州生态画卷



涉绿水人间境,让林深知去处——从化全域森林步道路径优化提升策略探索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涉绿水人间境,让林深知去处——从化全域森林步道路径优化提升策略探索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