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 GeniusFactory,ID:genius_factory
最近,关于弗兰克·盖里(Frank Owen Gehry)的话题可谓热门。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还在思考“盖里是否应该克制自己的设计,其作品才能在中国落成?”,结果文章发出的后一天,泉州政府就官宣了这个“中国首座”盖里设计的项目的奠基仪式(点击此处可跳转到上期原文)。

图为蔡国强在奠基仪式上讲话
而且!更让我汗颜的是!这个项目正是前文中提到过被搁置的那个“泉州当代艺术馆”(现已更名为“蔡国强当代艺术中心”)。
时隔十年,再度官宣!

蔡国强和盖里是在蔡国强与盖里之间的结识源自于毕尔巴古根海姆美术馆的蔡国强个展,从此两人成为好朋友。
而后,2013年,蔡国强邀请盖里前往他的家乡泉州,蔡国强有个心愿希望能为家乡建造一个当代美术馆,他希望这个美术馆由盖里来设计。
但是这个方案由于种种原因,虽然已经官宣建设,模型生成,但却因为种种原因被搁置。

而今年,泉州网却在12月9日当天官方报道了这一修蔡国强当代艺术中心项目结合闽南传统文化元素,灵感来自蔡国强标志性的烟花爆破。项目选址泉州台商投资区秀涂片区,用地120亩,其中场馆用地60亩,周边广场景观配套用地60亩,主展示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

这个艺术中心作为蔡国强烟花奇观的缩影,建筑的外部设计试图将烟花爆破的瞬间凝固,淡彩金属外壳与透明玻璃结构形成飘逸流动的造型。金属表面起伏的动感,让人想起泉州作为古老“东方第一大港”的悠悠历史。流动的玻璃和彩色金属构造,更象征从周围群山中倾泻而下的溪流。
虽然今年的模型还没有正式展出,但是看这个概念图,不就和2013年那个模型图差不多的吗?


看来即便时隔数十年,泉州政府依然没有放弃“毕尔巴鄂效应”能带来的商业价值!
“毕尔巴鄂效应”是什么?

20世纪90年代以前,西班牙的毕尔巴鄂还是一座靠海的工业小市镇,随着钢铁、造船业的衰退而没落。然而,1997年,这幅破败的景象随着一座令人惊艳的美术馆的进驻而改观。。


1997年底,美术馆开幕,一年之内就吸引130万参观者;到第三年时,带来的经济效益已超过4.5亿美元、共吸引400多万游客。





明星设计师背书+政策协助+产业化运营的模式是否真正行之有效,还得要看城市本身的历史形态与建筑的内核是否相匹配。
不可否认的是,盖里这样的天赋型选手在造型上的灵感是非常充溢的。其设计出来的建筑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即便是只有一张效果图,也会使人想要前往游览。

但是,泉州总归不像毕尔巴鄂那样的浅薄。它自身就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就这一小小的改变,也侧面反映出泉州政府对于必须修建这样一个重大文旅项目的决心以及考量。


不知道在这样的双重buff叠加的情况下,再加之蔡国强艺术家与盖里设计师的强强联手下,泉州是否能借助这个艺术中心一跃而上,成为下一个“毕尔巴鄂”的成功案例呢?

山谷音乐厅×李健:想去阿那亚,听一场演唱会

阿那亚:一个关照城市精神生活的异托邦世界

大海边 星空下 | 你一定听说过的阿那亚

“快消”城市之痛:在打卡中消亡的网红建筑

如何设计增进情感连接的城市公共空间?
* * *
欢迎关注我们的原创内容号 “什么是城市” Whatscity
热爱设计 专心阅读
期待与你相遇
投稿 · 咨询 · 合作或者
加入社群请扫码
入群暗号 “你所在的城市名称”+城市聚落
了解更多城市设计的报道资料,请在后台回复“搜索”,调取城市设计号内搜索页面。了解更多城市设计提供的设计企业合作服务,后台回复关键词“设计企业服务”。
城市设计,以专业的立场,前沿的视角,洞察社会文化的建筑现象;用及时的评论,深度的解析,搜罗来自各个领域的设计原料。致力于成为泛行业的城市文化与设计知识杂志。后台回复关键词“媒体合作”联系我们。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设计):中国孤品?弗兰克·盖里能否再次打造“毕尔巴鄂效应”造福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