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推进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让交通更加智慧宜行

推进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让交通更加智慧宜行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实施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作出了专门任务部署。为便于各地更好地理解有关背景和主要内容,中规院副总工程师、交通院院长赵一新,中规院交通院模型所副所长梁昌征联合北京亦庄智能城市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志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数字站点军团CEO何霁、战略部总监张红利共同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水平”,特别提出“加强智能道路、智能电源、智能公交等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着重提出“整体提升应用基础设施水平,加强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以上部署要求勾画了加快实施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的蓝图和路径。此次印发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细化明确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的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
二、主要内容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是全面推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按照“坚持绿色发展,注重创新驱动”的原则,围绕提升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出了六项主要具体任务:
一是建设集成多种设备及功能的智慧杆柱。随着路侧感知设施挂载需求日益增多和道路空间集约利用的要求,智慧杆柱已成为可综合承载多种设备及功能的城市感知底座,其建设也从单条道路“点线建设”转向城市级“面域建设”,这就亟需加强智慧杆柱专项规划编制,科学指导智慧杆柱系统性建设。在总体规划层面,《北京亦庄新城多功能综合杆专项规划研究》对面向自动驾驶的大区域范围内多功能综合杆组网规划建设在体系架构、系统布局、空间场景、建设计划、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规划研究,完善了智慧杆柱行业规划体系,树立了智慧杆柱顶层规划的典型案例。在详细规划层面,《拉萨八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智慧多功能杆与交通详细规划》是全国范围内首个对集成20余大类、70多小类,涉及20余个权属部门的路内感知终端设施进行全系统、全要素、一体化规划设计的智慧杆柱类详细规划项目,对行业建设发展具有很好示范引领作用。在工程建设层面,采用 “多杆合一、多感合一、多牌合一,多管合一、多井合一、多箱合一”的技术手段,对城市道路空间内各类系统的场外设施进行系统性整合,并与信息化功能有效集成,感知收集动态、静态城市综合服务管理数据,同时,预留可扩展的挂载空间、结构荷载和管线接口;此外,与智慧杆柱建设同步搭建综合管理平台。北京市雍和宫大街智慧综合杆建设很好地整合集成了路内设施,利用“六多合一”的方式有效、有序地布置各类杆线设施,实现了街区智慧治理、节约街道空间、提升街道品质的效果,是智慧杆柱系统性建设的典型案例。
二是推进“双智”协同发展。以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和改善居民出行为切入点,构建城市道路、服务设施、城市建筑融合感知网络体系,依托CIM平台,聚合城市多源多类动态和静态数据,建设支撑综合应用场景的“车城网”平台,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支持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逐步扩大示范区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三是改造升级路侧设施。以支撑自动驾驶、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多种应用为导向,构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感知网络体系,加快推进道路空间内“车路交互感知”的路侧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推动规划、设计、施工、管养、运营全生命过程的智慧支撑技术体系建设,实现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全要素、全过程、全周期的数字化。
四是建设支持多元化应用的智能道路。科学编制智能道路专项规划,制定总体架构,明确智能道路建设系统、建设任务、实施路径和建设运营模式。分类别、分功能、分阶段、分区域推进智能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各类感知设施接口建设技术标准,开展自动驾驶通勤出行、智能物流配送、智能环卫、移动零售、移动办公等新型服务业的多元化场景应用。有条件的地区可率先开展城市级智能网联汽车大规模、综合性应用试点,探索重点区域“全息路网”建设。将智能道路感知设施建设内容纳入到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程序内,实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运维。
五是支持智能道路工程关键技术研究。研发智能道路系统建设和运行状态监测、路网运行系统优化等技术,加强对桥梁、隧道等关键设施安全技术性能的实时动态监测和预警关键技术研究。推动自动驾驶与非自动驾驶车辆混行系统安全智能管控技术研究,研制适应自动驾驶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强化技术理论创新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六是研究制定相关标准规范。面向城市道路智能化建设和车路协同项目建设需要,制订完善智能道路工程建设标准规范,构建智能道路技术标准体系,覆盖智能道路专项规划、工程设计、建设施工、竣工验收、工程材料、设施产品、运维管理、应用服务等领域。构建智能道路评价指标体系,推进智能道路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赵一新  梁昌征  郭志英  何霁  张红利推进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让交通更加智慧宜行


推进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让交通更加智慧宜行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规院交通院):推进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让交通更加智慧宜行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