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从“体感温度”的时空分布探寻广州户外活动舒适区|每月数说

骑行飞盘

露营City Walk

户外活动已逐渐成为

当前各地年轻人的社交流通项目。

户外活动不仅可让

久居城市的人群舒展身体,

还可以帮助两点一线的“打工人”

放松心情。


从“体感温度”的时空分布探寻广州户外活动舒适区|每月数说

图片来源:自摄


降温已至,

但广州似乎“热情”不减。

对广州地区来说,

户外活动大家都关注什么?

又有哪些地方

适合“户外星人”自在出行呢?


首先是气温,可通过直接的热量变化感知影响人体舒适度。过冷、过热的外界气温会导致人体舒适度和游玩体验感直线下降,甚至可能危害健康。

户外运动时,人的感受还受到空气湿度、风速外部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人类对于湿度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当气温在15.5~26.5℃时,人体受湿度影响不大,但当气温升高,湿度对人体的变化将较为明显[1]。在高温环境中,人体感受还受风的影响,风能加快人体热量散发,降低人体不适感。

气温、湿度、风速共同作用下的“体感温度”,是人体肌肤的感知温度,将其作为评价人体舒适度的一种指标,能较为全面地反映外界气象要素对人体的综合作用。可见,体感温度对于人的户外活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大家在天气APP上也常常可以看到体感温度指数,那么你知道户外的体感温度是如何计算的吗

ATout(Apparent Temperature outdoor)是一种常用的体感温度表达方式,其计算公式如下[2]


从“体感温度”的时空分布探寻广州户外活动舒适区|每月数说


其中,ATout为体感温度,SAT为近地表气温(℃),Ea为水蒸气压力(kPa),V为风速(m/s)。近地表温度、风速、相对湿度可由气象站台观测数据获取,水蒸气压力由近地表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计算,公式为[3]


从“体感温度”的时空分布探寻广州户外活动舒适区|每月数说


其中,Es为饱和水蒸气压(kPa)。为提高计算精度,在此基础上还会引入地形、土地覆盖、人口密度、地表水和植被等数据做环境协变量,再利用LightGBM算法进行机器学习,预测人体体感温度。

增城分院以HiTIC数据[4]为基础,以夏季7月为例,分析了广州市2006年-2020年长达15年的户外体感温度(Apparent Temperature, AT)月均数据,通过研究广州地区人类体感温度时空演变,尝试为大尺度空间下的夏季户外活动提供建议。


(1)体感温度历年分布

在对近15年广州市体感温度进行计算后,得到图1结果。统计分析显示:体感温度整体在稳定地逐年变高。经拟合后,发现人体感受的最高温每年上升了0.018℃。所研究的15年中,2015年是广州夏季温度最友好的一年,与最热的2020年相比,最高温相差2.16℃,最低温相差0.99℃。


从“体感温度”的时空分布探寻广州户外活动舒适区|每月数说

图1  2006年-2020年7月广州市体感温度

图片来源:自绘


从“体感温度”的时空分布探寻广州户外活动舒适区|每月数说

图2  2006年-2020年7月广州市体感温度最大、最小值

图片来源:自绘


以2020年数据来看,在广州西南部黄埔、天河、番禺地区户外活动的人会比在东北部从化、增城地区感觉更热。这种分布与广州市西南低,东北高,背山向海的丘陵地势相适应。

通常情况下,海拔越高,温度越低。而在市区中心的天河区、白云区西部、花都区南部、番禺区北部、黄埔区南部(图3)进行户外活动的人们热感最为明显,这与中心城区的热岛效应有关,城市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影响人群体感温度。附近活动的人如果难以接受这种高温,可以选择去越秀区、海珠区东部、白云区东北部放放风。它们虽然处于城中心,但温度相对较低,可能与其绿化及水体覆盖率有关。整体来说,位于广州东北部的从化区、增城区才是广州11区最凉爽的地方,这里开发相对较少、植被覆盖率高,且海拔更高,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从“体感温度”的时空分布探寻广州户外活动舒适区|每月数说

图3  2020年7月广州市体感温度

图片来源:自绘


(2)各区的舒适度、热风险级别情况

在户外活动时,应尽量选择舒适、无热风险或热风险较低的地区。根据YANG等人[5]的研究,可将广州15年来的体感温度、人体舒适度、热风险等级分为8级(表1)。庆幸的是,15年以来,广州暂无地区的体感温度达到高风险、难以承受的水平,但湿热天气带来的影响依然需要被注意。经统计,各区舒适度集中在3-5级,即舒适(无热风险)、温暖(低热风险)、较热(中热风险)的范围中(图4)。经统计,广州市具热风险的区域占比大,且在近年无明显降低趋势。


表1  AT值与人体舒适度、热风险分级

从“体感温度”的时空分布探寻广州户外活动舒适区|每月数说


从“体感温度”的时空分布探寻广州户外活动舒适区|每月数说

图4  2006年-2020年7月广州市人体舒适度比例

图片来源:自绘


以2020年为例(图5),荔湾区、天河区、番禺区、花都区都有过半地区的“户外人”将承受中热风险,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或进行体力活动可能会出现中暑。其中,在天河区的风险最高,高达71.19%。风险最低的地区是从化区,中热风险区域仅占全区的6.88%,其次是增城区,中热风险区域仅占全区的14.09%。广州的无热风险区域(即舒适区域)占全市的2.43%,仅分布在从化区与增城区,其中从化区无热风险区域(即舒适区域)占1.86%,增城区占0.57%。这意味着,即便是在最热的7月,在这两个地区活动的大部分人群都将获得更加良好的户外体验。综上,在夏季,广州的从化区和增城区是更适合户外爱好者的活动区。


从“体感温度”的时空分布探寻广州户外活动舒适区|每月数说

图5  2020年7月广州市各区人体热风险区比例

图片来源:自绘


那么,聚焦广州“体感舒适区”的增城区和从化区,有哪些气候宜人,适合长时间户外游玩的宝藏活动区呢?


从“体感温度”的时空分布探寻广州户外活动舒适区|每月数说

图6  舒适景点分布图

图片来源:自绘


增城|白水寨公园

关键字:攀岩

作为广东省最大的天然氧吧,这里有国家4A级景区,中国内地落差最大的瀑布——白水仙瀑(落差高达428.5米),并在沿途建造了号称“天南第一梯”的登山步道,9999级登山步径,总长6.6公里。登山至此,亲水观瀑,可享受独属于高山的清凉。近期,白水仙瀑首次在夜晚被“点亮”,以自然山水作舞台的灯光秀在这里上演,夜间攀登至此,可窥见平日气势磅礴的大瀑布在夜间不一样的典雅朦胧。


从“体感温度”的时空分布探寻广州户外活动舒适区|每月数说

图7  白水寨公园现场航拍图

图片来源:自摄


增城大封门森林公园

关键字:漂流

大封门森林公园位于增城北部派潭镇内,北回归线穿越其中,面积38平方公里。大封门森林公园层林叠翠,延绵的山峰云缠雾绕,断崖绝壁间溪水潺潺。这大封门乃南昆山之支系,溪流众多,从大坝上行,较大者即有5条之多,小溪小瀑则不计其数。


从“体感温度”的时空分布探寻广州户外活动舒适区|每月数说

图8  大封门森林公园现场航拍图

图片来源:自摄


从化千泷沟大瀑布景区

关键字:徒步

千泷沟大瀑布旅游区位于广州从化区良口镇锦村的一条峡沟,是个亲山、亲水、亲竹、亲石的旅游区。区纵深约3公里,一路诗情画意。主要景点有仙人脚印、茅坪古村、竹海闻莺、红梨(利)木王、石虎饮潭、小泷石洞、汇泷潭瀑、石锅煮泉、幽谷翠溪、百步云梯、千泷大瀑布等。


从“体感温度”的时空分布探寻广州户外活动舒适区|每月数说

图9  千泷沟大瀑布景区现场航拍图

图片来源:自摄


从化流溪河国家森公园

关键字:露营

流溪河国家森公园是我国首批兴建的十大森林公园之一,也是《广州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区域名单》的绿地共享公园之一,这里群山环绕,四季常青。陈毅曾评价“洪坝拦洪水,阔海注清波。评比岭南风物,景色此间多”,郭沫若曾赋诗道“丛山成列岛,一艇谷薰风。静坐观投网,清歌助合笼。库澄满面碧,树醉一身红。突见群鱼跃,欢呼漾太空。”


从“体感温度”的时空分布探寻广州户外活动舒适区|每月数说

图10  流溪河国家森公园现场航拍图

图片来源:自摄



 数据来源:

Zhang, H., Luo, M., Zhao, Y. (2022). HiTIC-Monthly: a monthly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1 km) human thermal index collection over China during 2003–2020. A Big Earth Data Platform for Three Poles. https://doi.org/10.5194/essd-15-359-2023.


 参考文献:

[1] 李宁. 基于遥感的北京市体感温度指数计算[D]. 江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9.

[2] Steadman, R. G.: A universal scale of apparent temperature, J. Appl. Meteorol. Clim., 23, 1674–1687, 1984.

[3] Bolton, D.: The computation of equivalent potential temperature, Mon. Weather Rev., 108, 1046–1053, 1980.

[4] Zhang, H., Luo, M., Zhao, Y., Lin, L., Ge, E., Yang, Y., Ning, G., Cong, J., Zeng, Z., Gui, K., Li, J., Chan, T. O., Li, X., Wu, S., Wang, P., and Wang, X.(2023).HiTIC-Monthly: a monthly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1 km) human thermal index collection over China during 2003–2020, Earth Syst. Sci. Data, 15, 359–381, https://doi.org/10.5194/essd-15-359-2023.

[5] 杨文婷,王汶.基于体感温度的中国户外高温风险分布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 2021, 26(6):11.DOI:10.3878/j.issn.1006-9585. 2021.21055.



供稿|增城分院

技术审核|总工程师办公室

编辑|办公室



推荐阅读


从“体感温度”的时空分布探寻广州户外活动舒适区|每月数说

“酷城”广州的夏日消暑手记


从“体感温度”的时空分布探寻广州户外活动舒适区|每月数说

从历史遥感数据看广东省20年碳汇时空变化


从“体感温度”的时空分布探寻广州户外活动舒适区|每月数说

广州,为40亿件都市消费品直播带货



从“体感温度”的时空分布探寻广州户外活动舒适区|每月数说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从“体感温度”的时空分布探寻广州户外活动舒适区|每月数说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