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2017年度中国城市交通出行报告
•工业和信息化部:道路交通法应为无人驾驶车留出发展空间
•深圳将加快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慢行三网融合
•中国共享单车用户突破2亿 发展至21个海外国家
•中国高速磁浮列车就要来了:时速600公里
2017年度中国城市交通出行报告
滴滴发布《2017年度中国城市交通出行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11%的城市处于拥堵状态。其中,哈尔滨的交通运行指数为1.701,平均速度为29.84 km/h,排在全国主要城市拥堵排行榜第一位。
如果将时间限制在工作日早、晚高峰,那哈尔滨、重庆和长春位列早高峰拥堵排行的前三名,西安、哈尔滨和北京是晚高峰时段最拥堵的三座城市。不过,生活在北京的上班族,可能境遇更加悲惨。在北京,平均单程通勤距离长达17.4 km,平均单程通勤时间需要52.9min,均排在全国首位。
为体现通勤焦虑情况,报告专门设置了通勤可靠性指标,即为保证准时到达上下班目的地,而需要为每公里行程所预留的时间。在通勤焦虑度的排行中,重庆意外超过北京居中国之首,北京、成都、武汉和上海紧随其后。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区域一体化的推进,城际间的通勤也日益增长。报告指出,过去一年,在滴滴平台上,城际通勤日益普遍。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个地区的城际通勤增长了186%。
报告显示,在跨城通勤排行榜上,“深圳-东莞”、“广州-佛山”、“北京-廊坊”、“深圳-惠州”、“广州-东莞”、“上海-苏州”、“成都-德阳”、“西安-咸阳”、“中山-珠海”和“厦门-泉州”排在前十位。
新京报 2018-02-01
工业和信息化部:道路交通法应为无人驾驶车留出发展空间
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张峰介绍2017年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其中,就汽车行业相关的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回答记者提问。
苗圩部长表示:有关人工智能现在确实是全球一个热门的话题,中国也不例外。人工智能他个人认为是引领未来发展战略性的技术突破。人工智能的应用应该说开始逐步显现。如自动翻译系统已经可以做到98%、99%的准确率;新一代智能手机的刷脸系统;在工业领域里新一代机器人生产线已经可以做到在线实时检测,自动补偿,甚至包括刀具磨损、换刀都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实时完成。
另外,无人驾驶汽车也叫智能网联汽车,已经开始上路试行驶,当然现在法律还有所限制,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和公安部门讨论,修改道路交通法的时候应该给这方面留有一定的空间和发展余地。所以,人工智能离我们已经不远了,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着力规范和推动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按照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部署,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手段,务实的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融合。
包括四方面:一是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特别是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无人机方面加大研发的力度,促进这些技术和产品更好的融合发展。二是重点突破智能传感器,神经网络芯片,开源开放平台等产业发展的基础环节。三是继续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前面我提到了,这是“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之一,来推广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四是构建行业训练资源库、标准和测试评估平台等公共支撑体系。同时,还要加大对地方产业发展的指导,引导各地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不要一哄而起,形成各具特色的差异化的发展格局。”
新华网2018-02-02
深圳将加快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慢行三网融合
深圳将加快轨道、常规公交、慢行三网融合,创新公交服务模式,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2018年,全市拟新开和优化调整公交线路85条以上,新建206公里自行车道,针对单车推广电子牌照,并试点推出高端商务巡游出租车。
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透露,2018年将继续加快推进三期、四期轨道建设,其中6、8、10号线等三期及三期修编工程土建要完成80%,全年完成投资约230亿元。加快穗莞深城际线深圳段建设,力争年底前建成通车。深入挖掘轨道运能,优化龙华有轨电车运营组织。
同时,深圳今年计划新开和优化调整公交线路85条以上、微巴线路10条以上,实现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提高至95.8%。有序发展优点巴士、E巴士等预约类公交,试点推出100台商务高端型巡游出租车和100台无障碍出租车。
在实现专营公交纯电动化基础上,深圳也将尽快实现全市出租车的纯电动化,进一步推动公共交通节能减排。为此,市交委透露,将建立电动出租车超额减排“指标+补贴”奖励考核机制,出台“智慧停车+充电”一体化配套政策,出台奖励补贴标准,推动老旧营运客车提前淘汰。此外,深圳还将制定出租车运价动态调整方案实施细则,推进巡游出租车运价向政府指导价过渡。
2018年将进一步完善慢行交通规划体系,出台慢行交通设计指引,加大自行车道设施供给,全年计划新增自行车道206公里、自行车停放设施8000处,推动龙华-福田等一批跨区自行车道试点建设,完善自行车智能停放等配套设施。继续强化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规范管理,出台管理办法,制订车辆技术标准和运营服务规范,建立健全智能监管体系,加快推广电子围栏、共享锁桩以及电子牌照,实现精准管理。
同时,深圳提出将继续加快轨道、常规公交、慢行三网融合。制订轨道-常规公交换乘接驳设施建设标准,落实轨道站点衔接规划,推动轨道沿线公交换乘枢纽建设,持续优化轨道、常规公交站点周边的慢行接驳网络,开展白沙岭等10个片区三网融合试点,构建多元融合交通服务体系。加强与腾讯、滴滴、华为等合作,试点应用公交、地铁“乘车码”。制定数据共享清单和共享规则,培育交通大数据行业发展。
深圳商报 2018-01-29
中国共享单车用户突破2亿 发展至21个海外国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了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根据报告,截至2017年12月,共享单车用户规模突破2亿,并渗透到21个海外国家。
报告指出,以第三方信息平台为基础,整合社会资源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共享经济业务在2017年得到蓬勃发展。数据显示,在提升出行效率方面,“共享单车+地铁”较全程私家车提升效率约17.9%。
在节能减排方面,共享单车用户骑行超过299.47亿公里,减少碳排放量超过699万吨;在拉动就业方面,共享单车行业创造超过3万个线下运维岗位。同时,共享单车为2017年下半年用户规模增长最为显著的应用类型,国内用户规模已达2.21亿,并渗透到21个海外国家。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02-01
中国高速磁浮列车就要来了:时速600公里
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技术方案在青岛通过专家评审,标志着由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专项“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关键技术”课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按课题计划,2018年将研制一节样机,2020年研制出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样车,并完成5公里试验线验证。
高速磁浮作为一种新型尖端轨道交通技术,其优势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沿用不同技术路线发展了多种磁浮交通运输方案。日本的超导磁浮技术实现603km/h的试验速度,德国的磁浮技术最高试验速度达到505km/h,并在中国上海建成了运营速度430公里的国际首条商业运营高速磁浮线,但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系统及工程化应用在中国尚属空白。
央视新闻 2018-01-27
201808期
编辑:王海英
审校:张宇
排版:王海英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