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简编》(第三版)荣获中央美术学院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23年12月13日,中央美术学院2023年教育教学成果研讨会暨国家教学成果奖推荐工作深度动员会在中央美术学院举行。本次研讨会的举办,旨在传承美院“课比天大”的教学传统,推进“以本为本、以本为强”高水平专业建设。通过注重导向、注重创新、注重一线、注重公平的评选机制,优先奖励教育教学一线成果,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进一步强调深化教学改革“重点在课堂”的理念。
中央美术学院立足办学定位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新兴、特色、交叉的学科布局,促进艺术学门类与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门类的交叉融合,致力于构建“大美术”综合学科格局,这就要求美术教育工作者,深耕本专业、深研多学科,深化教育改革、开拓教学思路,让教学不只有专业深度,更要有多维度的融合与跨越。
会议现场评选中央美术学院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11项、二等奖11项。其中,人文学院教学成果“《中国美术史简编》(第三版)”和“中央美术学院文化遗产教学联盟”分获一、二等奖。
成果名称:《中国美术史简编》(第三版)
成果主要完成人:贺西林、赵力

成果主要完成人简介
贺西林,中央美术学院美术考古研究中心主任、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长期从事中国美术史、美术考古教学与研究,出版专著和教材多部,发表论文多篇,代表作有《读图观史:考古发现与汉唐视觉文化研究》等。
赵力,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美术史研究、艺术品市场研究、艺术经济研究,尤其在19世纪美术、中国油画、艺术市场等领域成果颇丰。此外,热心参与社会美育与文化创新创意,在青年艺术、城乡美育、艺术策展、艺术博览会等方面皆有深化实践与社会合作。
成果简介
本教材在借鉴以往中国美术史优秀教材编写体例,吸收国内外学者大量研究成果,总结作者多年教学经验基础上编写而成。综合运用形式分析、图像学等方法,以时代为序,分门别类,对中国历代美术遗存、美术家、美术概念、美术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精炼概括,全面系统展现了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时代特点和优秀传统,反映了中国五千年美术的辉煌成就,彰显了中国美术的核心价值和历史意义。






成果创新点
一、兼顾传统美术史写作范式及当下美术史写作新趋向,注重内向观与外向观的结合,在经典和精英之外,融入一般视觉材料和物质遗存,拓展了美术史写作的格局。二、吸收了近十年来中国美术考古新材料和美术史研究新成果。三、知识系统、结构清晰、内容简明、文字精炼,保持了较高的学术水准。四、采用大量高清图片,四色印刷,突出了视觉艺术教材的特点,相关章节配备有二维码关联教学示范视频。

成果推广应用效果
本教材自初版以来累计印刷30多次,销售20余万册,被全国300余所高校选用,并被多所高校列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较好地满足了我国高等院校美术学和艺术学理论本科公选课、专业基础课以及考古文博等相关专业的教学需要。此外,教材被CSSCI期刊、中文核心期刊、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国际和国内会议论文大量引证。教材深受高校师生和学者好评,在中国美术史教学和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




相关链接:
《中国美术史简编》(第三版)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暨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Art & Heritage

美 术 遗 产
美术 考古 建筑 遗产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美术遗产):美苑英华丨《中国美术史简编》(第三版)获中央美术学院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