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城市空间利用集约化、城市产业发展高端化的背景下,城市面临着开发用地紧缺、用地成本攀升、原有工业用地利用率低等问题。深圳、上海、广州等多个城市开始积极探索工业载体新模式——工业上楼。

鼎盛智谷NEM产业园一期
图片来源:自摄
01
发展背景
所谓“工业上楼”,一是推动产业载体空间向上,将传统单层铺开的扁平式厂房,汇聚到高楼层的垂直化空间形态,让企业在高层楼房中进行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办公,进一步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增加经济密度;二是推动产业发展能级向上,对产业载体进行升级改造,通过“工业上楼”的方式建设高标准现代化厂房,吸引先进制造业企业入驻,替换低端产能,实现产业能级提升,真正实现“寸土生寸金”。
纵观我国“工业上楼”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阶段一:贯彻生态发展、严控城镇开发边界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通过对城市土地使用的严格把控,严控建设用地总量,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推动城市发展向集约高效的模式转变。
阶段二: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推进新型工业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坪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
图片来源:网络
用地成本攀升、工业用地紧张
城市工业用地紧缺与用地成本增长过快,使得高容积率工业产品成为必然选择。企业趋于选择单位产出与单位利润更高的产业类型,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让存量土地实现倍增效益。
产业业态轻型化、智能化加速
轻型生产、环保型和低能耗类型的高端制造业,如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其企业生产行为与工业上楼产品相适配。
广东省走在推进“工业上楼”道路的前沿,率先提出将“工业上楼”作为提升工业空间、夯实先进制造业根基的重要举措。
2022年4月,广州市发布《广州市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实施办法》,对各类工业用地容积率指标下限做出规定,鼓励通过厂房加层、厂区改造等途径提高工业用地的利用效率;深圳宝安区制定“工业上楼”工作指引;东莞市提出“开发建设高标准厂房和工业大厦”等。
其中,深圳市宝安区于2019年11月出台《深圳市宝安区工业上楼工作指引(试行)》,为“工业上楼”模式提供具体的设计标准和操作指引。《指引》将“工业上楼”定义为“建筑高度超过24米且不超过100米的高层厂房”。在满足上楼企业硬性指标要求的基础上,优先鼓励符合宝安区产业导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产业入驻。
02
产品特点
在产业空间功能上,要求生产、仓储、运输、办公功能的集合性
即一栋工业建筑通过不同楼层的标准设计同时满足企业以上功能空间需求。一般情况下,要求满足卸货吊装、物流运输功能,设置专门仓储空间或楼层,中低楼层为生产空间,高楼层为办公空间。
在产品设计上,层高、荷载、电梯、面积等成为核心关注指标
层高方面,4.2m为标准层高,首层或特殊层增至6-9m层高设计,以7.2m最为常见;楼板荷载基本在700-10000kg之间,700-800kg的荷载可满足绝大部分工业上楼企业的要求,三层以上的楼层基本为500kg左右;电梯设计中货梯+客梯双设置,货梯以2-5吨为主;关注生产单元面积、单层面积与单栋面积,考虑生产工艺需求与产品总价相适配。
在产业链引导上,打造生产加工、贸易、展销、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平台
“打通上下游、延长产业链、降低合作成本、提高生产效益”的规划发展前景、“你的上下游就在隔壁那栋楼”的产业目标,正在成为各地政府引导“工业上楼”的重要关注点。

松湖智谷
图片来源:网络
03
代表项目:鼎盛智谷
由我院建筑设计四所主持设计的鼎盛智谷项目是广州市重点建设项目,也是花都区第一个“工改工”项目。该项目由原新华鼎盛织布厂转型升级而来,基于淘汰落后产能和企业自身转型升级的需要,项目力图打造集生产、仓储、科研、办公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园区,树立标杆、联动四周。

鼎盛智谷NEM产业园
图片来源:自绘
【“U”形布局,有机结合】
区别于传统单层和多层厂房,鼎盛智谷项目均为高层厂房,容积率为4.0,地面 11 层,地下1层,建筑总高度达60m。

园区总平面布局
图片来源:自绘
园区内,四栋高层厂房呈“U”字形布局,围合出主入口的广场景观,并面向东侧主要道路展示园区形象。建筑间距、道路宽度的设计,满足消防登高面使用需求的同时,也充分保障了货物运输流线的顺畅,以及货车转弯、倒车、卸货的空间。

园区“U”形空间结构
图片来源:自绘
【根据生产工艺定制建筑模块】
建筑平面设计充分考虑生产工艺要求。一期的两栋厂房采用“核心筒模式”。每栋厂房由核心筒分隔两个生产单元,消防楼电梯、货梯、卫生间、综合管井集中布置,便于各生产单元使用。每层均预留设备吊装口,设置可拆卸窗户,便于后期吊装设备。并在平面内凹口为后期的管井、空调外机等设备预留空间。同时,考虑到招商需求,每个生产单元套内建筑面积约为1000㎡,轴线柱网约10米,减少剪力墙数量,以利于生产线布置。
二期的两栋厂房采用“大空间模式”。将货梯、楼梯、卫生间、设备房、管井等交通、辅助空间和预留设备空间靠外墙边布置,使得每层平面有近3000㎡的生产空间。轴线柱网约10米,适用于大型生产线的生产使用。

6#厂房(二期)首层平面图
图片来源:自绘

6#厂房(二期)标准层平面图
图片来源:自绘
楼层高度充分考虑生产工艺要求。为方便装卸货和不同生产设备的使用,厂房首层室内外高差设置为0.9m,首层层高为9m,二层至六层层高为6m,七层至天面层层高为4.5m。

6#厂房剖面图
图片来源:自绘
货梯数量与高层厂房规模及平面布局相匹配。厂房标准层设置2台载重5吨以上的货梯,并考虑叉车上楼运输条件,设置1台载重10吨的货梯兼汽车电梯。
【功能与品质的高质量结合】
空间品质优越舒适。厂房利用天面层设置了中式风格的休闲露台,供使用者休憩放松,力图为入驻企业提供舒适优质的生产办公环境。面向入口的主界面错落有致、富有层次,建筑立面的横向线条韵律中不失细节,为入驻企业提供了高标准的生产和办公环境,

园区主入口立面效果图
图片来源:自绘
立面设计美观大方。立面采用统一的横向线条设计,并结合花池设计增加材质、厚度的变化。首层采用大面玻璃幕墙,二至天面层采用横向长窗。园区整体风貌统一、简洁、特色鲜明。


园区实景
图片来源:自摄
竖向空间层次丰富。园区建筑采用退台的形式,既创造了丰富的空间层次,提供了更多的室外休闲空间,也使整个园区形成了高低错落的天际线,在入口广场区域形成环抱式景观节点,提升了整个园区的空间品质。

园区立面标高示意图
图片来源:自绘
【工业上楼,树立标杆】
鼎盛智谷项目是花都区新型产业园区的标杆,也是实现“工业上楼”的高质量代表。
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本项目在总平面布局、建筑平面设计、剖面设计、架空层和天面层的空间设计以及立面风格上都致力于提供高端、舒适、生态的体验,力图打造集生产研发、加速器、总部办公为一体的“广东省化妆品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百亿级智能制造全球美丽产业生态高地。目前,一期已进驻了广东乙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熙锐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神桦国际生物医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企业。



园区实景
图片来源:自摄
供稿|建筑设计四所
技术审核|总工程师办公室
编辑|办公室
推荐阅读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工业上楼”引导和生产工艺需求下的高层工业厂房设计——鼎盛智谷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