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书刊导览 | 《柔性城市——密集·多样·可达》03【连载】

书刊导览 | 《柔性城市——密集·多样·可达》03【连载】

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已超过65%,这意味着全国超过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尽管如此,我们有时候还是会对我们生活的城市感到陌生或者产生不满,有时抱怨它太堵了,有时嫌弃它太脏了,有时又吐槽它太大太难走了……那你有没有在心中偷偷描绘过你心目中的理想城市应该是什么样的?
是舒适温暖、安全安宁的?是简单直接、轻松省力的?是共享互惠的?是多元混合、互联协同的?是人本尺度、人性化维度的?是低成本、适度的?是可容纳可延伸、有弹性不脆弱的?是迷人、有魅力、有趣的?是有关怀、有温度的?是开放、可达的?是自然生态、绿色低碳的?

如果你想象到以上词语中的任意一个,就与本书作者大卫·西姆(David Sim)的想法不谋而合了。西姆把城市的以上理想状态概括为一个词——“柔性”(soft)。“柔性城市”注重城市给人带来的轻松感、舒适感和关怀,是我们规划设计、建设理想城市的“样本”,值得每一位城市研究者、城市规划与设计师、城市管理者关注和思考。

经出版社授权,本号从2023年12月5日开始陆续推送该书的部分内容。
 
书刊导览 | 《柔性城市——密集·多样·可达》03【连载】



《柔性城市——密集·多样·可达》

Soft City: Building Density for Everyday Life


[英]大卫·西姆 / 著 

王悦 张元龄 谢云侠 陆苹 张文烁 池晓汐 王赫 / 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





同一个场所内实现多样性:德国弗莱堡瓦邦社(Vauban, Freiburg
1  Baugruppen/Baugemeinschaft模式

富有远见的德国城市规划者预测,下一代年轻人将无力承担由开发商开发的房屋的高房价。过去15年,弗莱堡(Freiburg,图1)、蒂宾根(Tübingen,图2)、汉堡和柏林等德国城市开发了一种名为BaugemeinschaftBaugruppen【译者注:德语专用词,解释为集资建房团体/合作自建房团体,是希望创造共同生活空间的人的合作。作为一般规则,Baugemeinschaft建立一个联合资源委员会并制定应遵守的社区公民法则(GbR)。或者一些业主协会以合作社的形式组织起来,比如建造出租公寓。但是合作社成本高于联合资源委员会】的合作建房项目。这种开发模式允许未来业主作为地产开发商。个人按地块开发建筑,有利于提供多样化、高品质和更经济适用的建筑存量。Baugemeinschaft合作自建房模式既满足了居民个人的私密需求,也满足了他们的公共和社交需求(图3)。

书刊导览 | 《柔性城市——密集·多样·可达》03【连载】
图1  位于德国弗莱堡的合作自建社区:瓦邦社区
书刊导览 | 《柔性城市——密集·多样·可达》03【连载】
图2  位于德国蒂宾根的合作自建公寓楼
书刊导览 | 《柔性城市——密集·多样·可达》03【连载】
书刊导览 | 《柔性城市——密集·多样·可达》03【连载】
图3  图解合作建房模式
城市建筑很少会考虑活跃的人口增长型家庭的需求。通常情况下,要想设计一套能够满足具体需求的住房,唯一的方法是在市郊找个地方建一栋独立住宅。在城市中自行设计住宅,通常只是富人的选择。新公寓虽然提供了一些选择,但仅限于浴室瓷砖和橱柜等物品。这种能够影响城市住宅的设计,包括尺度、布局、供暖系统和隔热系统等的创意,是非常有趣的。
合作自建房项目所在的场地通常由地方当局整体规划,并细分成多个地块,然后按照固定市价对外出售。地方当局会向意向买方发布一份地块简介,包括高度限制、容许建筑密度、办公空间等非住宅功能、住宅类型、房屋使用权类型组合以及隔热材料、可再生材料和环境性能的标准等。一般而言,个人比市场导向的开发商更愿意对住宅进行创新。
Baugemeinschaft合作自建房的模式提供了一种与传统投机开发截然不同的投资模式。抵押贷款机构承担的风险更低,因为购房人的身份从项目开始之初就已经明确。他们有真实的姓名和地址,能够提供财务担保。即使有一两个人退出或有人失业,也不会导致项目失败。
这种定制解决方案的成本比传统的标准化住房低40%,因为开发者不会从中牟利。合作自建房团体作为开发者可以节约成本,而且所有住房从最初就已经售出,所以不存在营销成本。未来居民通常会采用品质更高的材料和设备,以及更好的技术解决方案,从而减少维护和运营成本。投机性开发商只关注短期利益,因此不太可能做出这种选择。
项目从最开始就体现了社区精神。也就是说,合作自建房团体的成员实际上从最初就已经选好了邻居。在规划和施工过程中,他们会彼此熟识,并且如果他们发现相互之间可能不和,可以选择退出项目。等到项目完工时,邻里之间已经相互熟悉,并且可以开始日常相处。合作自建房模式建设的房屋能够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和愿景。居民更有可能爱护建筑,并产生归属感。这是一个稳定社区的基础。居民对项目的长期投入,使他们更有可能投资周围的社区。目前,欧洲许多国家以及澳大利亚等正在试行这种模式。

2  Baugruppen模式案例:德国弗莱堡市瓦邦社区

德国弗莱堡市以积极投资创新公共空间、太阳能发电和骑行基础设施而知名。但该市最知名的是其Baugemeinschaft合作自建房项目。里瑟菲尔德(Reiselfeld)和瓦邦社区(Vauban)的新开发项目在新社区中设计高品质住房,并营造了充满活力的场所,给居民带来了一种独特的城市感受。
首先开发的是里瑟菲尔德社区。弗莱堡市为该社区制定了一份表面上中规中矩的整体规划,围绕受保护的庭院布置了联排别墅和公寓楼,建筑临街面和背街面的界线清晰,并且坚持人本尺度的设计原则。规划的目标是希望“儿童能够在绿地里玩耍,父母在不远处陪伴”。瓦邦社区很快也开始规划。瓦邦社区是弗莱堡近郊的一座旧法国军事基地。弗莱堡市制定的这份规划得到了绿党的支持,本地有多个民间组织参与了规划过程。
瓦邦社区的规划是分地块开发,由合作自建房团体和部分私人开发商提供指导,以确保潜在购房人的多样化。
与里瑟菲尔德的情况类似,瓦邦社区的地块面积较小,鼓励开发小型项目。同一地块可能会邀请多方投标,但最高投标价并不是决定性因素。作为管理方,弗莱堡市给予合作自建房团体相对于传统开发商更高的优先权,但前提是合作自建房团体的设计在经济适用性、居民多样性、可再生材料的应用和节能方面表现更好。
弗莱堡市强烈希望保证新社区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多样性,体现旧城区的稳定和活力。弗莱堡市本着“给所有人一个机会”的准则,考虑每位购房人的“街区画像”,充分评价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子女数量、先前住址、当前工作场所位置和居民类型(业主或租户)的多样化。
该社区从最初就形成了强烈的场所感。新规划几乎保留了所有大型树木以及大部分现有建筑,并且这些建筑内的居住者获得了正式的房屋使用权。
原先的兵营被改造成了学生宿舍和福利住房,寻求庇护者的救助中心,以及包含办公室、会议室和咖啡厅/餐厅的社区中心(图4)。
书刊导览 | 《柔性城市——密集·多样·可达》03【连载】
图4  活跃的首层空间,面包房成为社区的活动中心
该社区的规划以瓦邦大街为中心展开。瓦邦大街是一条东西向的运行一条有轨电车的绿色大道(图5)。中间宽阔的绿地能够阻挡有轨电车的噪声,并包括一个植草沟。瓦邦大街与麦茨楼街成直角交叉,是一条通往弗莱堡市中心的主干道。在两条街道的交汇处,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居民活动中心。此处有学校和许多商户,还有一家酒店,能够吸引游客进入社区。
书刊导览 | 《柔性城市——密集·多样·可达》03【连载】
图5  绿色主干道。轨道位于草地内,草地可以吸收有轨电车的噪声,右侧是雨水积蓄浅沟
在瓦邦大街上有许多非居住类活动空间,包括一栋公寓大楼首层的幼儿园、商店、咖啡厅、办公室和美容沙龙等。在瓦邦大街两侧分别有U形社区大街,街道上几乎是没有地面停车的无车区。所有建筑均为3~5层的“无电梯楼房”(净密度为95套/hm²),包括公寓大楼和联排别墅(图6),许多建筑有混合用途。虽然该街区并非完全封闭,但它具备明确的围合格局,有清晰的临街面和背街面(图7),所有建筑都有公共的临街面和更私密的、面向花园的背街面。
书刊导览 | 《柔性城市——密集·多样·可达》03【连载】
图6  不同类型、维度和风格的联排建筑
书刊导览 | 《柔性城市——密集·多样·可达》03【连载】
图7  路旁街道作为公共空间,街道末端是连续的人行道
防火墙和独立入口这种简单的设计,形成一条由联排组成的街道。所有建筑形态各异,有独特的外观和建筑风格,颜色、建筑材料和装饰细节各具特色,建筑的规模、标准和公寓布局也各有不同。建筑类型的多样性能够吸引不同品味的居民和不同的生活方式(图8)。
书刊导览 | 《柔性城市——密集·多样·可达》03【连载】
图8  不同建筑体现了个人的需求,而公共户外空间代表了社区的需求
这种多样性形成了丰富的视觉效果,并鼓励公共生活,有助于居民适应社区环境,同时使步行变得更有意义。这种多样性还形成了居民的身份认同感和自豪感,不仅因为个人住宅,还因为这是一个独特的、容易识别的社区。
不同建筑对活跃的首层空间的解释不同。该街区有多个入口通往街道、临街面花园、边缘区域、店铺橱窗、小型商店、外部楼梯和同样通往街道的通道长廊等。
该街区的规划提供了各种户外空间,包括直接连接到首层空间的私密花园,宽敞的阳台、露台、凉廊、台阶和屋顶花园等。花园供较近的邻居共享,公共户外空间则供整个社区共享。街区中有大型公共空间,如社区建筑外的广场和有一条小溪流经的南部森林。
街道是休闲和会面的重要公共空间。瓦邦社区虽然不是无车社区,但鼓励无车生活。社区内配备了完善的公共交通和骑行基础设施。街区边缘有一栋多层停车场,供居民停车。
瓦邦社区融合了弗莱堡市雄心勃勃的规划和热心市民【local activism,指为推动瓦邦社区规划建设而投入时间精力的市民】。该项目以人性化尺度成功地提高了人口密度和多样性,且建筑均朝向公共区域。中等规模的街区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社交机会。

瓦邦社区计划通过有意识地将每栋建筑设计为较小的形体,创建了紧密的住宅组群,有助于居民形成强烈的身份认同感,培养社区意识。它为依赖汽车出行的郊区生活提供了一种具有活力、可持续的和有吸引力的替代选择。

系列文章

01 序言(扬·盖尔+大卫·西姆)
02 引言:从《交往与空间》到《柔性城市》

扫描二维码
购 买 本 书
书刊导览 | 《柔性城市——密集·多样·可达》03【连载】

编辑、排版 | 顾春雪


书刊导览 | 《柔性城市——密集·多样·可达》03【连载】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

书刊导览 | 《柔性城市——密集·多样·可达》03【连载】

书刊导览 | 《柔性城市——密集·多样·可达》03【连载】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际城市规划):书刊导览 | 《柔性城市——密集·多样·可达》03【连载】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