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潍坊中央商务区中央公园景观设计
From the Stagnant Urban Fringe to the Core of Vitality: Waterfront Landscape Planning of Weifang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业主单位:潍坊滨投城市发展有限公司
完成部门:风景园林四所
合作单位:济南园林集团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奖 项:分析和总体规划之环境类荣誉奖
一、项目背景
中央商务区是潍坊向海发展的十字结构中心,具有重要的地理地位。随着潍坊中央商务区的选址规划,本项目周边区域成为了潍坊市中央商务区的核心,是潍坊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本项目全长约4.5km,总面积约73.28公顷,被要求创造出更多样、更丰富、更前沿的市民活力空间。
基于政府“生态、开放、活力、精致”的总体发展要求,结合城市CBD和交通枢纽的建设,团队从城市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了“3R”战略[韧性(resilient)、复兴(rejuvenation)、重新连接(reconnect)]。首先,将灌溉渠恢复为生态河道,提高该地区的整体生态恢复能力;其次,从人本的角度来看,场地将提供多样化的功能,增强活力,增加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最终通过交通枢纽和城市绿道,将新城与周边区域有机连接成一个整体,开创相互成就、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设计鸟瞰效果图(封面图)
二、场地问题
河流生态环境差。由于种植方式粗放、管理不善,加上周边村民排放生活污水,灌溉渠面源污染严重,富营养化现象明显。多个断面总氮、总磷超过国家IV类水控制标准。河岸两侧植被单一,生长不良,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文化和归属感减弱。由于灌溉功能的限制,笔直的河堤将河流内外分割成两个冰冷的空间。随着周边工厂的废弃,当地居民离开了熟悉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土地逐渐失去了活力。人们对场地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正在减弱,植根于场地的文化意识濒临消失。
滨水纽带未得到充分利用。目前落后的公共空间无法满足城市向北发展的需求,当前的滨水空间是未来城市重要的空间纽带,是城市活力最重要的载体,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核心。
三、规划愿景
该项目旨在通过对场地的生态环境、文化活力、城市发展的改善,为未来打造一个能够自我修复更新、融合地方文化、功能多样的新绿核,提供生态、开放、活力、精致的未来综合发展可能性。
四、规划策略
为了实现规划愿景,设计团队对该项目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确定了这座未来城市的核心潜力。提出了“三R策略”,从整体上对其进行改进。

规划策略图
(1)“韧性”resilient
在城市层面,贯通串联陆地和海上通道的重要绿色生态走廊。在场地层面修复生态,为创建“海绵城市”奠定基础,从根本上提高城市的生态韧性。
1)连接城市主要绿色通道。
潍坊作为沿海城市,有多条河流直通大海。通过对东西向人工灌溉渠进行生态化改造,连通白浪河、虞河、浞河、渭河,以及多条城市绿廊,进一步提升城市绿色空间。
2)恢复河流生态。
打破河流的硬质驳岸,恢复河流的自然蜿蜒形态,通过植物空间的营造和水质净化,营造洁净的滨水空间,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环境。
3)引入海绵城市理念,提升城市环境韧性。
充分利用绿地吸纳周边雨水径流,结合地下空间和LID设施,对场地进行排水管理,利用河道作为集水终端,最终实现年径流量控制率90%,污染物削减率60%以上。

“韧性”resilient
(2)“复兴”rejuvenation
植根于当地文化,引入多样化的城市功能,在不同时期吸引不同的人群,不断提升场地的生命力。
1)全面焕发场地活力。
新城滨江两岸的多元属性吸引了更多高学历的年轻人,要求场地提供更多元、更时尚的功能。通过对周边居民、年轻市民、潜在入驻企业的访谈调研,从空间、时间、多样性等角度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和潜在需求。具体策略包括组织复合集约的功能空间、提供全龄全时的使用功能、策划多样时尚的功能体验等。
2)传统文化的新体验。
植根于本土文化的景观设计能够激发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场地作为著名传说“嫦娥奔月”的发源地,与月亮相关的文化和习俗一直根植于当地民众心中。通过河流、建筑、桥梁、广场、儿童活动、公共艺术等多种载体,融入当地民俗活动,让人们以多种方式参与到月亮文化的方方面面,用更现代的手段延伸传统文化。

“复兴”rejuvenation
(3)“重新连接”reconnect
这一战略提出了一个活跃的、渗透的边缘,将公园延伸到周围的社区,并提高可达性。
1)延伸和渗透。
这片充满多元活力、连接整个中心商务区的地块,通过与河流垂直的多重通道向周边延伸,并通过新的交通枢纽延伸至整个城市。它像催化剂一样浸润着城市的每一个细胞,引领着城市的融合与发展。
2)吸引和聚集。
该场地将吸引广泛的参观者和使用者,为他们提供多样化和时尚化的体验。通过各种活动的引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为站点带来活力,促进社会文化交流。

“重新连接”reconnect
五、结论
本项目结合问题和目标双导向,与城市规划、水利、生态、建筑等多专业密切合作,以更本土的视角、更长远的眼光、更合理的建设节奏来规划场地的未来。从基础环境的建设,到满足人们的品质需求,再到城市的综合发展,都是为了打造一个更有韧性、更有活力、更有吸引力的未来地区。
开放类,获卓越奖(Awards of Excellence)2项
北京前门大街照明提升设计
佛山城市中央会客厅夜间经济环境营造项目
建成类,获荣誉奖(Honourable Mention)9项
新自然、新村舍、新活力、——花溪乡村景观休闲活力带“三重奏”,贵阳,中国
北京市冬奥社区文化健身广场改造项目
北京市东城区黄化门三十五号院公共空间提升
淄博市双创公园城发展服务中心景观环境设计
后水湾北岸乡村景观修复规划
从“低效贫瘠地”变身“多效益绿洲”——邯郸郊野森林公园景观设计
能治愈会呼吸的健康人才环——贵阳大数据科创城规划,贵安新区,中国
济南市药山西片区洋涓湖公园景观设计
河南省商丘市冉庄村人居环境提升方案
分析和总体规划类,获荣誉奖(Honourable Mention)10项
重塑城市本源——河北省唐山市小山“源点片区”城市更新(获奖2项)
“民族融合,和谐共生”——昆明沙朗片区生态规划
寻回梦中红树 共享湿地家园 ——广州市南沙区红树林保护与修复规划
重塑大湖边缘——以抚仙湖北岸生态湿地建设推动人湖共生发展
嘉兴南湖(纪念馆)中轴线景观概念规划
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工学综合组团景观设计
潍坊市中央商务区景观规划设计
花马池盐湖片区可持续设计
荆州“古城小样板”片区概念性规划和核心区详细城市设计

扫码or点击查看更多获奖项目
编辑/排版|李刚
封面图/头图|供稿部门
供稿|清华同衡 风景园林四所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清华同衡规划播报):潍坊中央商务区中央公园景观设计|2023年IFLA APR国际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