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衔接港澳的国家重大战略性平台的
南沙空间治理探索(南沙新区空间方案国际咨询)
《南沙方案》赋予广州南沙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的重要定位。为全面贯彻实施《南沙方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受南沙自资局委托邀请清华同衡等6家机构开展国际咨询。
清华同衡基于南沙对中国市场和国际规则“双链接”的特殊价值,提出打造港澳人民共同家园和大湾区嵌入型价值高地,完善制度设计形成缝合港澳的南沙政策包,从价值、方案、制度三方面探索了空间治理的新区解决方案。
广州南沙获批成立第6个国家新区十年后,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南沙方案》,要求南沙建设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在粤港澳大湾区参与国际合作竞争中发挥引领作用,赋予了南沙更重要的战略使命。

为全面贯彻实施《南沙方案》,进一步研判粤港澳大湾区新发展格局中的南沙空间价值,寻找并创造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的南沙价值空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受南沙自资局委托邀请清华同衡等6家机构开展国际咨询。项目荣获 2023年度北京市优秀城乡规划奖 二等奖。
项目概况和主要思路
中国市场和国际规则的“双链接”是南沙的特殊价值。本项目的核心使命是从空间上全面深化落实《南沙方案》,从价值、方案、制度上探索空间治理的新区解决方案。
回顾南沙20年发展历程,明晰发展的家底。基于国家视野的时空轴、以人为本的人本轴、高质量发展的建设轴三个标尺,从国家新区、大湾区平台和国家中心城市副中心的三个维度进行立体化评估,研判南沙空间治理面临的三大关键问题:

三维度立体化评估南沙发展历程
1、南沙处于大湾区网络区位边缘,人口集聚度不足。
对标《南沙方案》要求,南沙人口集聚动力、特别是对港澳和国际科创等高等级人群吸引力弱;作为粤文化圈核心区,对港澳人民文化认同和融合的凝聚作用未充分发挥;高端服务和居住品质的吸引力不足以弥补与港澳的时空距离。
2、高能级平台在区域创新、产业和供应链高端环节的嵌入作用未显现。
对标南沙方案要求,南沙虽具备大量高能级科创和对外开放平台,但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与科技创新领域的产研转化和结合程度不高;供应链运力强但服务力不足。局限了创新、产业和供应链的融合互促以及与区域功能网络的充分链接。

大湾区主要港区吞吐量对比
3、港澳机制对接存在堵点。
对标《南沙方案》要求,南沙缺乏政策话语权,国省政策差距明显。通过对8大关键政策评估,与同为国家重大战略性平台的前海、横琴相比,南沙在金融开放等5方面存在差距。同时在城市建设、人才交流、金融教育和港航等港澳合作方面存在机制堵点。
项目主要内容和创新
1、精准匹配空间治理主体需求,建设共同价值观的港澳人民共同家园
规划紧扣目标人群需求,研判人口集聚的关键要素。港澳层面捕捉来粤中青年和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国际人才方面关注高层次科创人才的空间偏好。广州层面基于人口动力因素模型,聚焦高价值产业平台的供给和高效通勤等提升就业规模的关键因素。

广州市人口动力因素模型
规划方案匹配各类人群需求。在宜业上,对接港澳和国际国内人才就业诉求,确定青创基地、重点实验室等空间载体的供给方案,梯度吸引人才。在宜居上,提出在直通港澳的轨道交通枢纽周边建设多元混合的港澳国际社区,以国际化品质提升港澳国际人口占比。在宜享上,切实回应港澳同胞对教育、医疗、养老的诉求,构建与港澳体系相衔接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在宜游上,依托邮轮母港建设“轻度假微旅游” 针对港澳人群的的远郊型娱购公园。

动力源空间载体规模测算图
提炼岭南水乡九大空间基因,建立传统文化底色融入现代城市生活的“时代化+岭南式”的四层级+十二类型空间模块,让广州更广州、香港更香港。

“时代化+岭南式”空间模式
2、基于区域合作网络夯实空间治理抓手,打造嵌入型价值高地
基于大湾区和广州的创新、产业和供应链的“三链”趋势研判,推动南沙“单链做精、三链融合”嵌入全球网络。以可生长的空间方案促进“三链融合”,形成南沙总体空间方案。链接大湾区资源,在空间上优先保障科创等高等级链条环节的嵌入,进而带动形成七大生长功能簇群。加密东西联系通道,30分钟直连直通港澳,与大湾区共建面向世界的生命共同体。

南沙“三链融合”空间方案

大湾区协同共建面向世界的生命共同体
3、基于体制缝合视角提升空间治理工具,完善制度设计形成缝合港澳的南沙政策包
建管道。一是完善粤港澳政府之间的“第一管道”。推进成立跨省-省-市-区四级协同、面向港澳事务的政府间高位协调机构。二是要建立面向粤港澳非政府或者半官方机构之间的“第二管道”。以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为牵引创设新型合作机制,在南沙和香港、澳门分别设立服务中心,实现政务服务对接等关键领域沟通顺畅。
疏堵点。针对8方面政策机制堵点,分层级完善政策包。其中针对市级事权完善城市建设双总师等4项政策机制。对用地审批、科创相关监管政策等申请省级支持,完善政策区整合等央地协同政策。
补差距。对标前海和横琴,提出南沙向上争取金融开放试验示范、国际法律服务、税收政策等补差距政策包。
实施情况
在《南沙方案》5大项86小项的任务基础上,规划对接五年计划从三大方面补充形成217项战略性项目清单。部分行动已落实。

三大方面战略性项目示意图
本次规划在“广州南沙空间方案国际咨询”专家交流会中受到专家高度评价,核心结论纳入最终发布的南沙空间方案成果及广州战略2049中。
今日看点
清华同衡立足大历史观、大区域观和全球价值链视角,在深度研判城市区域发展趋势和规律基础上,按照新时代新发展理念要求,深刻剖析城市和区域特性和价值稀缺性,依托智能科技平台与智慧规划手段,结合政府工作重点形成政府施政纲领,提供城市战略规划/概念规划,各类功能区/示范区的概念规划和发展策划,各类定制化的施政纲领、政策设计和研究咨询,开展第三方评估等引领性、纲领性、实施性的第三方战略规划与政策咨询服务。近期正在开展《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咨询》《广西自治区国土空间战略研究》等重大战略规划与研究的编制工作。
清华同衡团队成员照

项目主管与负责人
领衔专家:尹稚
项目顾问 :卢庆强、李刚、霍晓卫
项目总负责人:郑筱津
项目负责人:尚嫣然、曹宇钧
项目执行负责:冯雨、扈茗
专项负责人:
详细规划一所:李仁伟
详细规划四所:于润东
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所:张辉
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一所:张弓
湾区分院:周萌
生态城市研究所:邹涛
智慧城市研究所:王飞飞
项目组成员
总体一所:崔音、薛昊天、马一翔、李庆、张悦、安秉飞、程婧炜、付世华
总体五所(战略所):谢宇、郑清菁、刘希宇、于哲、钟奕纯
详细规划一所:张婷、张薇、董硕、韩俊龙、张建国、黄嫦玲、王勇、姜元、吴锦昱、李聪宁、张倩云、魏瑶、邓莹莹
详细规划四所:李博洋、陈嘉漩、董一凝、杨偲、顾德华、邢霄、叶茗雨、王煦立
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所:徐梦濛、陈璐如
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一所:王韵嘉、岳博卿、李波莹、陈维高
湾区分院:董博文
生态城市研究所:程洁心、李玉寒、王晓利
智慧城市研究所:曲葳、张淏楠
组织编制单位:
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扫码or点击了解同衡业务
编辑/排版|王淑芸
封面图/头图|清华同衡 湾区分院
供稿|清华同衡 总体发展研究和规划分院 总体一所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清华同衡规划播报):衔接港澳的南沙空间治理探索 | 2023北京市推荐优秀城乡规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