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临近春节,位于东岳庙的北京民俗博物馆就越忙碌。布展、确定摊位摆放……组织者在准备中,不放过每个细节,目的就是让文物能“活”起来。在他们看来,将于大年初一举行的第23届北京民俗文化节体现的就是,“有年货、有年俗、有年味儿”。


活起来
展览有品市集有味


朝阳门外东岳庙,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是北京市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岳庙庙会是北京历史上最早的庙会之一。1997年6月,庙内设立了北京民俗博物馆。后恢复春节文化庙会,到2024年春节,便是第23届北京民俗文化节。
和前几年相比,这年的东岳庙春节文化活动繁多、格外热闹。最早一波带有年味儿的活动,从农历腊八那天舍粥就开始了。民俗博物馆坚持了20多年的送春联活动,也将于小年这天如期而至。多位知名书法家将挥毫泼墨,为市民写春联、送吉祥。
连续的文化大戏,将从正月初一正式拉开帷幕。民俗博物馆里将举办四大主题展览,分别是:“华夏龙图——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龙生肖文物展”“日月星转——北京民俗博物馆物说廿四节气特展”“冠佩从仪——馆藏银饰精品文物展”“器雅于礼——馆藏漆盒精品文物展”。近400件套文物向观众展示龙文化、二十四节气文化、并通过配饰及漆盒,诠释中国的“和合”精神。

北京民俗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为春节期间的展览做准备
图片来源:北京民俗博物馆
四大展览,要做的工作不少。首先,需要从文物图库里找到与主题相对应的文物,研究文物内涵,对文物进行基本说明。然后,确定流动展线,制作印刷品。最后,文物出库等。所有准备工作,都是让文物能“活”起来,让市民参观的时候,能看明白文物所讲述的故事。
展览多在室内,而室外,东岳庙西路区域将呈现国潮市集。以中国文化和国货品牌相结合,“国潮风”不仅吸引了新一代,更是受到老年人的青睐。东岳庙西路一直都是非遗技艺展示及传统工艺体验区域,今年将在西路以“国潮春节”为元素邀请深受年轻群体喜爱的国潮设计师、手作艺人打造国潮市集。泥塑、面塑、剪纸、糖人、风车、毛猴等40个传统非遗项目在市集上激情碰撞,让市民在家门口赏“最炫国潮风”过最潮中国年。


40个传统非遗项目在东岳庙西路呈现
图片来源:北京民俗博物馆


动起来
幡鼓齐动重回城区


从大年初一到十五,每晚19:00-23:00每个整点时段,流光溢彩的东岳庙文化灯光秀将上演。利用东岳庙南门广场、围墙的照明灯光,及钟鼓楼、石碑激光投影,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东岳文化、北京民俗文化、传统节日文化等内容动态画面展示,形成具有视觉性和娱乐性的灯光秀现场,与建筑造型和细节进行充分融合,表现历史文化建筑的独特魅力,将传统视觉元素与现代视觉审美融合。

春节期间,北京民俗博物馆还将上演东岳文化灯光秀
图片来源:北京民俗博物馆
舞龙舞狮是传统的贺年习俗,今年文化节,从农历大年初二至初五,专业的舞龙、舞狮团队将每天在庙门口,进行一场年味儿十足的闹新春活动。同时,难得一见的皮影戏、扁担戏、拉洋片等也就在此亮相。


民间绝活将在东岳庙齐亮相
图片来源:北京民俗博物馆
第23届北京民俗文化节最令人期待的一个内容,便是“幡鼓齐动十三档”的完整走会展示。“幡鼓齐动十三档”是民间花会表演中武会的统称。北京民俗博物馆是这项北京市级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单位。自从2007年第一次将这十三档聚齐演出,到现在,一直在不断地为这些民间文艺队伍,搭建表演的平台。

大年初一,“幡鼓齐动十三档”走会表演将在东岳庙及其附近区域展开
图片来源:北京民俗博物馆
2007年的那次演出,仅限在东岳庙一地展示。时隔17年后,龙年大年初一这次展示,将再次集齐十三档队伍,完整展示叫山门、进香、打知等走会场景。届时,除了在东岳庙,还要在附近的美克洞学馆、THE BOX朝外、昆泰嘉华酒店,三地集结演出。完整的走会场景,已经很久没有在北京城区内展示了。

花会走会路线图(实际以当天活动为准)
图片来源:北京民俗博物馆
和北京很多非遗传承项目一样,“幡鼓齐动十三档”也很需要表演的机会。越是人多热闹,表演的队伍才越起劲,甚至比试起来,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关注。十三档的队伍春节前都在积极排练,就是为了让市民和游客们领略到久违的“闹新春”。

第23届北京民俗文化节预告

内容来源:北京民俗博物馆、北京日报
相关阅读
历经两年修缮,700岁东岳庙恢复开放
了解非遗,解锁“纸”的魅力
“泥人张”:手捏人间百态,泥塑浮世图景
非遗文化、民间工艺与市集相融合,玉渊潭公园开新展
北京印迹上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图观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
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是……
您与京城,一“码”之隔!
”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的公众宣传平台,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主办,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专业支持,光明网提供运营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和专业全媒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印迹 inBeijing):集中展“非遗”,700岁东岳庙将举办民俗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