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就算是平日不爱凑热闹的北京市民,也一定在社交媒体上听到过这家糖葫芦店的大名——地安门糖葫芦。无论周中还是周末,白天还是黑夜,那场面…简直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挤爆了!一根糖葫芦需要排队一个小时才能吃到,这可能是大家过去几年无法理解的火爆场面。而今年,随着疫情放开,北京旅游温度重回鼎沸之势,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带来的热情,就明明白白告诉大家,没有什么不可能!

©地安门冰糖葫芦
而像这样在疫情放开后火爆到一座难求的商店,在北京二环里还有很多,走在胡同巷口,冷不丁就有一家人声鼎沸的小店,吸引着八方来客。不似前些年,老城除了承担景区功能,似乎变得越来越冷清,而现在,你总能在街头巷尾找到许多蕴藏着的活力与生机。
北京老城活了,这是小编近一年很明显的感受。一方面是疫情放开后人流量提高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随着北京总规以及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出台和落实,这几年的二环里可谓是焕然一新,风貌提升了一大截。更新后的城市环境,加上颇具特色的老北京美食,迷人的古都文化,热火朝天的网红效应,让这一整年的北京老城,红火更甚从前!
赵雷唱火了鼓楼
赵雷一首多年前的《鼓楼》,带火了多年后的北京地标。疫情后北京城的第一个网红打卡点,非鼓楼莫属,跟鼓楼合个影已经是众多北京游客的必选项。现在北京鼓楼的热度,只能用“摩肩接踵”四个字来形容,也确实应了歌词“我走在鼓楼下面,路在堵着。。。” 为了回应这热火朝天的氛围,沿途的107公交车从2023年起经过鼓楼站点时会播放歌曲《鼓楼》选段,这是属于北京城的浪漫。

鼓楼 ©乔云峰
鼓楼为什么突然火了?
“因为听了一首唱鼓楼的歌”,“因为在网上刷到了很多关于鼓楼的视频”,“因为想感受独特的北京文化”,互联上很多不同的声音似乎告诉了我们答案。近年,随着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的推进,作为北起点的钟鼓楼,在社交媒体平台再次被大家看见;鼓楼附近众多的名胜古迹、琳琅满目的商店、特色小吃和烟火气十足的胡同,让大家感受到了浓厚的京味儿。未来,随着鼓楼区域的商业业态升级、文化探访路线形成,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能够提供长期的吸引力,鼓楼如今的热度绝不会是昙花一现。

鼓楼击鼓报时表演 ©北京钟鼓楼

北京钟鼓楼 ©北京钟鼓楼
平安大街终于变“窄”了
从前的平安大街,可谓是“好长好宽好无聊”,明明作为一条历史古街,沿街占着老北京这么多的顶级旅游文化资源,但无论从步行体验还是颜值,都让人有种提不上劲的无力感。平均宽达40米的大街与两侧矮小的商铺显得比例失衡,极不合理的街宽比总让路过的行人感到巨大的空旷感。环境景观的不精致、绿化过少,也让人无心停留驻足。

平安大街 改造前 ©北京西城

平安大街 改造后 ©北京西城
因此,基于核心区控规对内环路的定位以及市民对出行环境的要求,在21年伊始,平安大街终于完成了它的更新之旅:新增了中央绿化带和道路中央的行道树,一定程度隔断了行人的视线,合理了高宽比;适当缩窄机动车道、增加行人过街安全岛,大幅提升过街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同时两侧建筑立面和广告牌匾的风貌整治,让街道更加具有老北京风情。平安大街由原来的主干道功能转型为绿色交通道路,为“健步悦骑”让路。

平安大街 改造后 ©北京西城

平安大街主题花坛 ©北京日报
东四与西四,哥俩好才是真的好
东四大街与西四大街作为东西城互相对称又最核心的商业街,对二环里的商业氛围影响可谓是至关重要,而随着城市发展、业态更迭,这两条大街都出现了风貌杂乱、人车混行等一系列问题,步行体验不佳。
从2020年开始,东四大街改造工程就如火如荼进行,整体风格上保持并延续了大街现状及历史上“北古南新、多元并存”的风貌肌理,尊重多元化建筑风格的真实性,同时总体格调上遵循由北至南、由古朴到现代的过渡;在景观提升方面,致力于改造成为舒适、活力、文化的街道,营造步行体验良好、街道活动丰富、体现本土特色的城市街道公共空间。而在2023年,西四大街的保护更新工作也启动了,重点着力于景观空间、立面风貌,市政设施和商业业态的整治,极大地提升了商业街的步行友好性和消费体验感,促进了沿街业态的活力。东西城的这两个兄弟商业街,在北京方兴未艾的老城更新中携手并进,焕发新颜。


西四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近600岁的隆福寺“重生”了
隆福寺作为北京城曾经最重要的商业片区,以热闹的庙会和集市闻名遐迩。建国后直到90年代初,位于此处的东四人民市场都享有北京四大百货之一的美誉,甚至被称为京城“诸市之冠”,1988年扩建竣工的隆福大厦更是将这里的繁华推至顶峰。然而一场大火似乎把这里的繁华烧尽,之后的数次更新和易主都没能为这个区域找回从前的活力,“风水不好”的传闻愈发邪乎,这里也一度成为老迈和过时的代名词。
2012年,隆福寺地区的风貌保护和城市更新启动,隆福寺终于等来了生机。通过对周边居民的调研,规划项目主要从市政设施、公共空间和文化特色几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全面优化梳理空间环境。今年6月,隆福寺二期项目将开启整体试运营。其中,隆福寺东院、南坊将引入展览展示、演艺等文化资源,承载更多文化元素,让隆福寺商圈成为时尚化、科技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国际文化消费新地标。


隆福寺 ©北京隆福寺

北京隆福寺新年市集 ©BING
改造后的隆福寺街区不仅胡同街坊们感受到了新旧交融的生活美学,慕名而来的市民也触摸到古今相拥的老城烟火。已经走过6个世纪的隆福寺“重生”了,如今的它成了北京文化艺术新高地,是年轻人打卡、看展、喝咖啡的不二之选。
隆福寺 ©北京东城文旅

隆福寺 ©新华网

隆福寺 ©当然有戏
从近几年city walk的火爆可以看出,大家对城市的探索逐渐从打卡式的快速游览模式转变成了享受过程的体验模式。老北京城这几年以点连线,以线串面的更新方式,恰恰迎合了这样的转变。城市变得更加适合行走,城市空间更有亲和力。随着老城全面复兴,北京城将变得越来越有魅力,一座古今并蓄、文化包容、活力开放的城市,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看完潍坊风筝会和自贡灯会,想搞个城市节庆真是累啊~

解构中国北方最硬核的城市

杨梅大棚逆袭建筑圈,网友:妹岛来了也得服 !

五一最火爆的旅游地,淄博是如何在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的?

九龙花鸟市场——老商圈的浮沉日记
* * *
欢迎关注我们的原创内容号 “什么是城市” Whatscity
热爱设计 专心阅读
期待与你相遇
投稿 · 咨询 · 合作或者
加入社群请扫码
入群暗号 “你所在的城市名称”+城市聚落
了解更多城市设计的报道资料,请在后台回复“搜索”,调取城市设计号内搜索页面。了解城市设计提供的设计企业合作服务,点击 “设计企业服务”,点击文末链接联系我们。
城市设计,以专业的立场,前沿的视角,洞察社会文化的建筑现象;用及时的评论,深度的解析,搜罗来自各个领域的设计原料。致力于成为泛行业的城市文化与设计知识杂志。后台回复关键词“媒体合作”联系我们。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设计):北京老城爆火的背后,竟是一串糖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