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书刊导览 | 《柔性城市——密集·多样·可达》04【连载】

书刊导览 | 《柔性城市——密集·多样·可达》04【连载】

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已超过65%,这意味着全国超过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尽管如此,我们有时候还是会对我们生活的城市感到陌生或者产生不满,有时抱怨它太堵了,有时嫌弃它太脏了,有时又吐槽它太大太难走了……那你有没有在心中偷偷描绘过你心目中的理想城市应该是什么样的?
是舒适温暖、安全安宁的?是简单直接、轻松省力的?是共享互惠的?是多元混合、互联协同的?是人本尺度、人性化维度的?是低成本、适度的?是可容纳可延伸、有弹性不脆弱的?是迷人、有魅力、有趣的?是有关怀、有温度的?是开放、可达的?是自然生态、绿色低碳的?

如果你想象到以上词语中的任意一个,就与本书作者大卫·西姆(David Sim)的想法不谋而合了。西姆把城市的以上理想状态概括为一个词——“柔性”(soft)。“柔性城市”注重城市给人带来的轻松感、舒适感和关怀,是我们规划设计、建设理想城市的“样本”,值得每一位城市研究者、城市规划与设计师、城市管理者关注和思考。

经出版社授权,本号从2023年12月5日开始陆续推送该书的部分内容。
 
书刊导览 | 《柔性城市——密集·多样·可达》04【连载】



《柔性城市——密集·多样·可达》

Soft City: Building Density for Everyday Life


[英]大卫·西姆 / 著 

王悦 张元龄 谢云侠 陆苹 张文烁 池晓汐 王赫 / 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





哥本哈根的街道及出行
1  哥本哈根的街道:Vester Voldgade
在北欧国家,为了将街道从通过性干道改造成行人愿意驻足停留的地方,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拓宽街道向阳面的人行道。这为行人提供了一边享受晴好天气,一边与所处场所或他人互动的机会(图1)。
书刊导览 | 《柔性城市——密集·多样·可达》04【连载】

图1  哥本哈根街道向阳面的人行道空间

在哥本哈根Vester Voldgade,街道被重新设计,增加了与附近的功能有关的活动(图2)。例如在学校附近安装了一张乒乓球桌,并在咖啡厅和餐厅附近提供了摆放户外桌椅的空间。
书刊导览 | 《柔性城市——密集·多样·可达》04【连载】
书刊导览 | 《柔性城市——密集·多样·可达》04【连载】
图2  Vester Voldgade街道改造前后
2  为所有人提供安全骑行:哥本哈根的自行车道
在城市环境中,在机动车流中骑行极具挑战性并且存在潜在危险。骑行者骑在脆弱的自行车上,被庞大的、风驰电掣的机动车包围,或许会感到自身岌岌可危。毫无疑问,哥本哈根的自行车道是在城市空间中整合柔性的自行车出行的最佳典范。自行车道为骑行者创造了安全舒适的环境,使骑行变得更轻松、更具有可预测性(图3,图4)。骑行系统简单易懂。骑行者有自己的空间,而且与街道生活和其他使用者的空间融为一体(图5,图6)。

书刊导览 | 《柔性城市——密集·多样·可达》04【连载】

图3  哥本哈根雨天骑行者

书刊导览 | 《柔性城市——密集·多样·可达》04【连载】

图4  哥本哈根雪天骑行者

书刊导览 | 《柔性城市——密集·多样·可达》04【连载】
图5  哥本哈根的自行车流
书刊导览 | 《柔性城市——密集·多样·可达》04【连载】
图6  哥本哈根街道上属于自行车的空间
哥本哈根模式是在人行道和机动车道之间规划了专用自行车道。通过只有8厘米高的路缘石将自行车道与人行道隔开,足以使不同区域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还有相同高度的另一个路缘石将骑行者与机动车隔开(图7)。每一种交通方式各行其道,形成一种简单的秩序感,使每个人都清楚自己应该使用的道路。同样,人们知道汽车不会在人行道上行驶,也不会在自行车道行驶,而骑行者也不会在人行道上骑行。这种清晰的规划意味着避免了最基本的冲突。
书刊导览 | 《柔性城市——密集·多样·可达》04【连载】

图7  哥本哈根街道剖面图

保持人行道、自行车道和街道之间的一致性十分重要。自行车道是单向道。直观地看,骑行者与机动车同向行驶,避免了对向交通带来的威胁,以及发生碰撞的致命危险。
由于自行车道紧邻人行道,因此骑行者只有一侧有机动车而不是两侧均被机动车包围,然而后者在其他城市中较为普遍。骑行者真正感知到的压力和危险来自道路上的机动车而不是行人。只需要注意一侧的机动车,使骑行者感到更轻松、更安全。
在哥本哈根模式中,停靠的车辆成为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的保护屏障。在许多城市,停车位都位于人行道和自行车道之间,这种设计使骑行者和机动车驾驶员所面临的情况变得更复杂,并且带来了更大压力。对于机动车驾驶员而言,在城市环境中停靠车辆已经是驾车出行令人感到压力最大的一个因素,更糟糕的是还要应对骑行者。
如果机动车驾驶员不得不越过自行车道停车,他们在进出空间时必须小心操作,而且在倒车时往往视线受阻,需要探出头观察可能路过的骑行者,这不仅增加了停车的难度,还会阻塞交通,对于骑行者尤其危险。驾驶员停好车后,还必须保证在下车时,车门不会碰到骑行者。哥本哈根的模式将停靠车辆与骑行隔开,可以视为一种“双赢”的策略,使有不同需求的不同出行方式能够并存。
哥本哈根的模式给骑行者带来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容易起步。自行车道紧邻人行道,方便骑行者直接进入骑行系统。

系列文章

01 序言(扬·盖尔+大卫·西姆)
02 引言:从《交往与空间》到《柔性城市》
03 同一个场所内实现多样性:德国弗莱堡瓦邦社

扫描二维码
购 买 本 书
书刊导览 | 《柔性城市——密集·多样·可达》04【连载】

编辑、排版 | 顾春雪


书刊导览 | 《柔性城市——密集·多样·可达》04【连载】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

书刊导览 | 《柔性城市——密集·多样·可达》04【连载】

书刊导览 | 《柔性城市——密集·多样·可达》04【连载】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际城市规划):书刊导览 | 《柔性城市——密集·多样·可达》04【连载】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