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春伊始,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军营村绿意融融,青山碧水点亮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而绕不过去的“山”却曾是阻碍军营村发展的一道“坎”。
军营村是厦门海拔最高、最偏远的行政村之一,受大山阻隔,长期遭受贫穷困扰。20世纪80年代,为了发展茶产业,村民们将山上的森林砍伐殆尽,生态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如此竭泽而渔,村民人均年收入仅有200余元,“地瓜当粮草,孩子当背包”,与经济特区建设水平形成鲜明反差。
1986年,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在崎岖土路上颠簸近3个小时,从山脚下一路拐了几百个弯才上到村口,徒步过桥进村,可见军营村条件之艰苦。
而军营村命运的齿轮也在与大山的搏斗中开始转动。
1986年,经过细致调研,针对山区村发展的实际,习近平同志因地制宜提出“山上戴帽,山下开发”的发展思路,即山上植树造林,山下种果种茶,发展多种经营。
由此,军营村有序推进封山育林、茶园生态化改造等工作,积极推进生态修复,逐步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种茶种果,也别忘了森林绿化。”30多年来,军营村村民牢记嘱托,上山造林绿化数百亩,在茶园套种果树,房前屋后见缝插绿、种菜种果,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封山育林护生态,共种植湿地松10万多棵,开垦茶园3500亩。自2000年以来,该村的森林覆盖率从50%以下提升到79%以上。为了巩固这一来之不易的绿化成果,村集体专门组织成立护林队和耕山队,定期巡逻检查。
如今的军营村群山环绕,满眼翠绿,成为厦门市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的关键节点。军营村党支部书记高泉伟说:“军营村人深刻体会到了保护自然资源就是保护村庄的命根子。”
要青山也要绿水。军营村还下大力气进行溪流清淤、沿线景观提升、田埂步道建设等改造提升。现在的九龙溪清澈见底,古桥古树韵味悠长,就连星空都能“赚钱”,军营村人均月收入能达6000多元。军营村人通过植树造林唤回了绿水青山,高山变成了“靠山”。
返乡创业种茶售茶的大学生高炳瑜对自己的家乡和茶有一种由衷的自豪,他深知:“只有山绿了,茶树才能长得好,而要想让茶卖出好价钱,就要让茶园种植更加‘绿色’,我们正在尝试研发新品种,让我们的高山茶出口到更多的国家。”
“人在草木间”,茶字拆开即是草木和人,人与茶的关系,也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坐吃山空到靠山吃山,再到生态共富,茶山既蕴含着经济价值,又蕴含着生态价值,军营村用它的故事诠释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真谛。
作者:焦思颖 李倩 曲冰洁
新媒体编辑:赵志坤



i自然全媒体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电话:010-68047618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保护自然资源就是保护命根子” | 新春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