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每年春节假期后的开年会议如同风向标,预示着全年的战略走向,并直接决定了各地全年KPI的核心内容。



两次提及Sora
在刚结束的杭州市新春第一会——“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年推进大会上,省委副书记、杭州市委书记刘捷两次提到Sora大模型,这在政府的开年大会上并不常见。
首次提及Sora大模型时,刘捷着重强调了其在数字经济加速发展中的战略意义。他说到:“Sora大模型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打开了一扇大门,形成了引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通道,这不仅带来很大启发,更大地带来了产业的冲击。”
城市的崛起靠的是能抓住创新产业。
近年来,杭州凭借数字经济发展迅猛,2023年已成为中国第八座“两万亿之城”,数字经济核心增加值突破5675亿元大关,增速稳健且占比刷新历史记录。
面向未来,刘捷说到,杭州数字经济高速发展,在这一轮人工智能发展新机遇上,唯有加快改革、加快发展,适应和抢抓新机遇。
在第二次提及Sora大模型时,刘捷转向了算力成本的问题,强调杭州在人工智能时代的目标是将算力成本降至最低。
“创新推出‘算力券’,发展通用大模型和垂直领域大模型,着力打造全国算力成本洼地和模型输出地”。
为实现这一目标,杭州将全面推进新型算力中心建设,提供信创云和人工智能算力服务,构建一个包含通用算力、超算算力和边缘算力协同发展的新型算力体系。
就在今年1月,浙江省政府发布了一份《关于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文件特别强调了增强算力供给能力的重要性,并将浙江打造成长三角新型算力中心。这不仅是对浙江数字经济创新升级的一个重要推动,也是其作为长三角算力枢纽节点一部分的战略规划。


大模型发展的关键是算法、人才、算力和软件应用的突破
当一个国家经济不断升级和转型,对智能化的追求也日益增强,而这一切需要算力提供强大保障。
算力在人工智能时代的重要性,不亚于过往蒸汽机对于工业革命的意义。
从GPT-3.5到GPT-4,再到现在的Sora,再到更为先进的GPT-5,所需的高性能计算资源是一个指数级的增长,对算力的需求更是难以估量。
早在1961年,美国的John McCarthy教授就提出了类似的观点,认为计算力应当像电话系统一样普及,让用户能够随时获取所需的计算资源,并根据使用量付费。1990年,美国的Ian Foster教授进一步提出,算力应该像电力一样成为一种公共服务。
但是,中国在这一领域面临的挑战尤为明显,主要是国际政治环境使得中国在获取先进算力资源方面,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美国对芯片领域的出口限制,使得中国难以获取到如英伟达等公司的先进GPU,这些是大模型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
GPT3.5需要1万张V100 GPU,GPT4则要2.5万张A100(A100的性能是V100的1.4-1.9倍),而现在OpenAI团队正努力将1000万量级的最先进的GPU资源整合,以支撑起更复杂的人工智能模型所需的巨大算力。
但我们这边己经(在台面上)买不到英伟达最先进的GPU了:
2022年美国禁售了Nvidia H100(这是OpenAI 等美国人工智能公司的首选处理器),而到了2023年,减速版本(H800或A800)也被美国商务部禁售了。这些先进芯片是训练大模型的基石。而英国智库人工智能治理中心在2023年对中国26个大型模型做了一个分析发现,超过一半的模型依赖于英伟达的芯片。
更气人的是,在出台了这一系列的禁令后,美国政府官员表示,这些政策无意损害中国经济增长。
我心里一万头羊驼已经飞奔而过了无数遍。
但这也改变不了现实。
而现实就是,我们能买到的GPU非常有限,而这些有限的GPU又都分散在字节跳动、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企业中,据估计每家手里只有几千或者几万张GPU的规模。
早在2022年,全球著名的智库CSIS就出了一份报告,报告中提及,这些芯片禁售令是美中关系中真正的里程碑,意在阻止中国进入人工智能的未来 ↓
原文链接:https://www.csis.org/analysis/choking-chinas-access-future-ai
所以,如何突破现有的限制,如何集结和优化资源,如何加快自主高性能AI GPU的研发与量产,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个挑战。
另外一个桎梏是数据,2023年5月英国《经济学人》提出,中国在建立基础模型方面比美国落后两到三年,造成这一差距的原因之一就是数据,AI模型在训练时难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内容——51.2% 的网站是英文的,而只有 1.5% 是用中文编写的。
在右边没有看到chinese? 因为我们被归类到了others
https://www.statista.com/chart/26884/languages-on-the-internet/


AI迟早会进入到所有的领域
今年1月份,AI苏州年度大会暨大模型创新应用峰会在苏州举行,南京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兼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志华在主旨演讲,他说道:
“以机器学习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已在改变世界,在生命科学领域,人工智能实现蛋白质结构破解;在艺术领域,AI画作《太空歌剧院》在人类的艺术比赛中夺冠。”
Midjourney,Jason Michael Allen:来源:wikipedia.org
周教授强调,人工智能是一种“赋能技术”,它如同电力一样,终将渗透至所有行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而,这个AI全面拥抱的未来并非一蹴而就。
《权力与预测》一书,技术革新需要经过三个阶段:
1,点解决方案The Point、
2,应用解决方案The Application和
3,系统解决方案The System。
那如蒸汽时代到电力时代的转变来举例:起初,技术革新提供了简单的改进,如电灯取代蜡烛。随后,生产设备的变革允许了更为高效的使用,比如独立电源的引入。最终,这种变革促成了整个生产方式的重大变化,例如生产流水线的创新。
目前,尽管AI在某些领域已经展现了其应用潜力,但广泛影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还未完全到来。
但随着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预期将会出现更多行业的应用,最终带来系统性变革。


长三角各地纷纷布局AI赛道
不仅仅是杭州,在长三角地区,上海、合肥、苏州、无锡等城市正积极部署人工智能产业和探索大模型技术的新前沿。
早在2022年,上海市政府颁布了专门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条例,并在去年11月进一步发布了去年11月发布《上海市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发展若干措施(2023-2025年)》。
这包括实施大模型智能算力加速计划和示范应用推进计划,目标是在多个关键领域(智能制造、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化教育教学、科技金融、设计创意、自动驾驶、机器人、数字政府等)构建应用场景并打造标杆性产品和服务。
https://www.sheitc.sh.gov.cn/jsjb/20231107/eb13ebcc74154857a6d42e48c6340917.html
合肥,作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国家级领跑者,通过培育像科大讯飞这样的龙头企业,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产业集群。科大讯飞最近发布的星火认知大模型V3.5,再次证明了合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
合肥目前拥有超过2000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这些企业正加速推进包括通用人工智能算力数据中心和城市云算力中心在内的大规模算力设施项目的建设。
苏州,以其坚实的工业基础,正在人工智能领域迅速布局,特别是在通用大模型和专用垂直领域模型等方面。
去年8月发布的《苏州市关于推进算力产业发展和应用的行动方案》设定了到2025年全市数据中心总规模达50万标准机架,算力产业创新集群规模达4000亿元,成为有全国影响力的算力创新中心、算力应用中心和算力产业高地。
▲FTA设计作品: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园(苏州国际科技园旗下载体)2019年6月,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园跻身全国首批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示范园区。
被誉为“物联网之都”的无锡,也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与百度智能云的合作,无锡不仅建立了智能云文心千帆大模型创新中心,还打造了全国首个城市政务大模型,为城市治理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开年返工,很多人第一件事,也是聊Sora。我们TOP研究院的工作微信群中,AI也是绝对的关键词,每次滑动屏幕都能看到关于AI讨论。
新的时代已经来临,工作模式必须要变——我们看到很多人都感到了焦虑和压力,正努力寻找或优化使用AI的工作场景与流程,以提高效率和创新能力。
正如古语所言:“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我们坚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创新,我们不仅能够适应这一变化,不仅是我们这个国家,生活的这座城市,也是我们每一个人。
文章来源
TOP创新区研究院
编辑排版
中规建业城市规划设计院 信息中心
CONTACT US
合作/投稿/转载请联系
xjxtd@126.com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新土地规划人):开年大会,杭州市委书记两次提及Sora,说明了什么?